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27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该发光层的主体包括化合物A或化合物B,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合物C: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传输层中的化合物C与发光层主体中的化合物A、化合物B具有相同的片段,所以膜层间的界面效应减弱,有利于电子快速向发光层中传输;由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具有双极性特性,进一步平衡了空穴和电子的传输能力,所以综合上述各物质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由于其具有轻薄、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响应速度、全彩画面、可挠曲性等特点,当前已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等领域,并正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扩展。
[000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多种膜层,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通过传输层进入发光层彼此复合发光,元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几率,因此调控两端载流子的平衡是关键。调控的主要手段有:提高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和传输性,进而提高空穴与电子复合的概率;提高空穴和电子的阻挡性,进而将生成的激子限制在发光层内获得高发光效率;或者将具有电子活性的片段和具有空穴活性的片段组合形成双极性主体材料,从而可以同时传输电子和空穴,使两者平衡,减少激子淬灭,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0004]双极性主体材料的分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并非简单地将具有电子活性的片段和具有空穴活性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就能得到良好的双极性材料,还需要考虑电子和空穴传输能力的平衡以及材料的稳定性等。并且在其两侧的材料选择也要与之相匹配,从而才能达到优化器件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发光元件的空穴和电子难以平衡导致器件发光率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该发光层的主体包括化合物A或化合物B,
[0007][0008]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合物C:
[0009][0010]进一步地,上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掺杂在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轴烯衍生物,
[0011]芳基胺化合物具有通式I:其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5-C
30
杂芳基,Ar1与Ar2二者、Ar3与Ar4二者上的取代基可以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硫原子彼此结合成环,n为0至4的任意一个整数;
[0012]轴烯衍生物具有通式II:其中,Ar6为含有吸电子基团取代的C
6-C
18
的芳基,优选吸电子基团为氟或氰基。
[0013]进一步地,上述通式I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芴基、苯基或咔唑基中的任一种。
[0014]进一步地,上述通式II中,Ar6选自含有至少一个氰基或F原子取代的苯基或联苯基。
[0015]进一步地,上述芳基胺化合物和轴烯衍生物中,轴烯衍生物的掺杂质量比为2%~20%。
[0016]进一步地,上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依次远离空穴注入层叠置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和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一空穴传输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芳基胺化合物。
[0017]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空穴传输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通式III表示的三芳基胺化合物:
[0018][0019]其中,Ar7、Ar8和Ar9各自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5-C
30
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0020]进一步地,上述通式III中,Ar7、Ar8和Ar9各自独立地选自联苯基、芴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基取代的萘基、苯基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或苯基取代的咔唑基中的任一种。
[0021]进一步地,上述发光层的客体为任意一种或多种通式IV表示的磷光红染料:
[0022][0023]其中,R1、R2、R3、R4各自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
5-C
30
杂芳基;m,n各自独立地为0至4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0024]进一步地,上述通式IV中,R1、R2、R3、R4各自独立的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或3-甲基戊基中的任一种,m优选为1或2,n优选为1或2。
[002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传输层中的化合物C与发光层主体中的化合物A、化合物B具有相同的片段,所以膜层间的界面效应减弱,有利于电子快速向发光层中传输;另外,由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具有双极性特性,进一步平衡了空穴和电子的传输能力,所以综合上述各物质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OLED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阳极层;2、空穴注入层;3、第一空穴传输层;4、第二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阴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1]如本申请
技术介绍
所分析的,现有技术中虽然理论上可以将具有电子活性的片段和具有空穴活性的片段组合形成双极性主体材料,从而可以同时传输电子和空穴,使两者平衡,减少激子淬灭,从而提高发光效率。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应用环境等的影响,并不是任意具有上述特点的双极性主体材料都可以实现提高发光效率的效果。基于此,本申请为了提高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该发光层的主体包括化合物A或化合物B,
[0032][0033]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合物C:
[0034][0035]本申请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传输层中的化合物C与发光层主体中的化合物A、化合物B具有相同的片段,所以膜层间的界面效应减弱,有利于电子快速向发光层中传输;另外,由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具有双极性特性,进一步平衡了空穴和电子的传输能力,所以综合上述各物质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0036]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界面效应,优选上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掺杂在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轴烯衍生物,
[0037]芳基胺化合物具有通式I:其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主体包括化合物A或化合物B,所述电子传输层包括化合物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任意一种或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掺杂在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轴烯衍生物,所述芳基胺化合物具有通式I:其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5-C
30
杂芳基,所述Ar1与所述Ar2二者、所述Ar3与所述Ar4二者上的取代基可以经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氧原子或硫原子彼此结合成环,n为0至4的任意一个整数;所述轴烯衍生物具有通式II:其中,Ar6为含有吸电子基团取代的C
6-C
18
的芳基,优选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氟或氰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中,所述Ar1至所述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芴基、苯基或咔唑基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I中,所述Ar6选自含有至少一个氰基或F原子取代的苯基或联苯基。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芳基胺化合物和所述轴烯衍生物中,所述轴烯衍生物的掺杂质量比为2%~20%。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机电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子勤孙霞王仁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