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洄游鱼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63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洄游鱼道,包括:鱼道本体;在靠近水库大坝的鱼道本体内设有狭部;所述狭部是由狭部两侧的鱼道侧壁上的椭圆形壁板对称设置而成;每个椭圆形壁板的中间部位为光滑表面,上游部位设有均布的进水孔,下游部位设有均布的出水孔;在每个椭圆形壁板和鱼道侧壁围绕形成的空间内部设有竖直安装的叶轮,叶轮由电机驱动旋转,使该空间内部的水流自进水孔流向出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狭部能够在叶轮的作用下使水流加速,并且这一加速过程不会导致鱼类受伤,保证了洄游鱼道内部的鱼类安全;同时由于叶轮竖直安装,从而可以使整个通道截面的水流都会加速而不是局部加速。整个通道截面的水流都会加速而不是局部加速。整个通道截面的水流都会加速而不是局部加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洄游鱼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生态洄游鱼道。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水库的建造,导致很多洄游鱼类无法洄游,从而破坏了原有的河道生态平衡,导致有些鱼类的灭绝。围绕水库建设生态鱼道,可以从一定意义上使部分鱼类进入生态鱼道内,达到“洄游”的作用。但是生态鱼道因为高度落差极小,导致水流缓慢;同时,生态鱼道内部存在着淤泥清理的问题,通常需要定期全程清理,而清理的过程中会破坏鱼类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洄游鱼道,解决水流缓慢和清理淤泥难度的问题。
[0004]一种生态洄游鱼道,包括:鱼道本体,自水库大坝开始沿着山体背部引接至水库的上游,其横截面呈U形,包括两侧的鱼道侧壁和底部的鱼道底壁;在靠近水库大坝的鱼道本体内设有狭部;所述狭部是由狭部两侧的鱼道侧壁上的椭圆形壁板对称设置而成;每个椭圆形壁板的中间部位为光滑表面,上游部位设有均布的进水孔,下游部位设有均布的出水孔,其中进水孔布置的区域宽度小于出水孔布置的区域宽度,并且进水孔布置的区域靠近与上游部位连接的鱼道侧壁(从而使得进水的水流远离鱼道中心,避免鱼类被水流吸入到进水孔部位),所述出水孔布置的区域靠近中间部位(从而使出水的水流靠近鱼道的中心,产生的流体吸附效应更大,从而整体上放大流量和流速);在每个椭圆形壁板和鱼道侧壁围绕形成的空间内部设有竖直安装的叶轮,叶轮由电机驱动旋转,使该空间内部的水流自进水孔流向出水孔。
[0005]在狭部的上游部位的顶部设有第一斜板,以引导上部的水流向下方流动;在狭部的下游部位的鱼道底壁设有下凹的淤泥槽,并在淤泥槽的上部设有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的斜度大于第一斜板的斜度,以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使水流中的泥沙遇到阻挡之后乡下沉底;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作用不同,但是相互之间配合完成水流中的泥沙沉积,第一斜板首先将水面上部的水流引导使其沿着第一斜板下方的鱼道流动,同时也就把携带的泥沙向下引导,经过狭部的水流加速之后,泥沙流速也随之增大,当遇到第二斜面的阻挡作用之后,在泥沙的动能作用下,使泥沙比水流的流速更快的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沉积的效果。
[0006]所述第一斜板的顶部设有转轴,使第一斜板的斜度可调。
[0007]所述狭部的宽度小于鱼道本体横截面宽度的一半。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狭部能够在叶轮的作用下使水流加速,并且这一加速过程不会导致鱼
类受伤,保证了洄游鱼道内部的鱼类安全;同时由于叶轮竖直安装,从而可以使整个通道截面的水流都会加速而不是局部加速;通过在上下游设置的斜板以及下游布置的淤泥槽,可以使水流中的泥沙快速沉淀并收集在淤泥槽中,从而减少了其他部位淤泥,减少了清淤对鱼道带来的生态破坏,通常只要定点清理淤泥槽内的泥沙即可,工作量小,并且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0009]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洄游鱼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洄游鱼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0013]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4]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
[0015]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洄游鱼道,包括:鱼道本体,自水库大坝开始沿着山体背部引接至水库的上游,其横截面呈U形,包括两侧的鱼道侧壁11和底部的鱼道底壁12;在靠近水库大坝的鱼道本体内设有狭部;所述狭部是由狭部两侧的鱼道侧壁上的椭圆形壁板6对称设置而成;每个椭圆形壁板6的中间部位62为光滑表面,上游部位61设有均布的进水孔,下游部位63设有均布的出水孔,其中进水孔布置的区域宽度小于出水孔布置的区域宽度,并且进水孔布置的区域靠近与上游部位连接的鱼道侧壁(从而使得进水的水流远离鱼道中心,避免鱼类被水流吸入到进水孔部位),所述出水孔布置的区域靠近中间部位(从而使出水的水流靠近鱼道的中心,产生的流体吸附效应更大,从而整体上放大流量和流速);
在每个椭圆形壁板6和鱼道侧壁11围绕形成的空间内部设有竖直安装的叶轮5,叶轮由电机驱动旋转,使该空间内部的水流自进水孔流向出水孔。
[0016]在狭部的上游部位的顶部设有第一斜板31,以引导上部的水流向下方流动;在狭部的下游部位的鱼道底壁设有下凹的淤泥槽4,并在淤泥槽的上部设有第二斜板32,所述第二斜板的斜度大于第一斜板的斜度,以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使水流中的泥沙遇到阻挡之后乡下沉底;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作用不同,但是相互之间配合完成水流中的泥沙沉积,第一斜板首先将水面上部的水流引导使其沿着第一斜板下方的鱼道流动,同时也就把携带的泥沙向下引导,经过狭部的水流加速之后,泥沙流速也随之增大,当遇到第二斜面的阻挡作用之后,在泥沙的动能作用下,使泥沙比水流的流速更快的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沉积的效果。
[0017]所述第一斜板31的顶部设有转轴,使第一斜板31的斜度可调。
[0018]所述狭部的宽度小于鱼道本体横截面宽度的一半。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狭部能够在叶轮的作用下使水流加速,并且这一加速过程不会导致鱼类受伤,保证了洄游鱼道内部的鱼类安全;同时由于叶轮竖直安装,从而可以使整个通道截面的水流都会加速而不是局部加速;通过在上下游设置的斜板以及下游布置的淤泥槽,可以使水流中的泥沙快速沉淀并收集在淤泥槽中,从而减少了其他部位淤泥,减少了清淤对鱼道带来的生态破坏,通常只要定点清理淤泥槽内的泥沙即可,工作量小,并且快捷方便。
[0020]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洄游鱼道,包括:鱼道本体,自水库大坝开始沿着山体背部引接至水库的上游,其横截面呈U形,包括两侧的鱼道侧壁和底部的鱼道底壁;在靠近水库大坝的鱼道本体内设有狭部;所述狭部是由狭部两侧的鱼道侧壁上的椭圆形壁板对称设置而成;每个椭圆形壁板的中间部位为光滑表面,上游部位设有均布的进水孔,下游部位设有均布的出水孔,其中进水孔布置的区域宽度小于出水孔布置的区域宽度,并且进水孔布置的区域靠近与上游部位连接的鱼道侧壁(从而使得进水的水流远离鱼道中心,避免鱼类被水流吸入到进水孔部位),所述出水孔布置的区域靠近中间部位(从而使出水的水流靠近鱼道的中心,产生的流体吸附效应更大,从而整体上放大流量和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军庞保平孙伟全李季张生宝张辉樊磊王成泰王辉朵玉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