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48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在吊装龙骨(1)的底部间隔安装多个第一固定部(11),安装吊装龙骨;2、将若干块单元面板(3)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31)拼接成面板模块(4);3、将面板模块起吊至第一固定部下方,并从檐口内部由上至下将多个第一固定部与多个第二固定部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使面板模块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的下方;4、重复步骤2和3,将若干块面板模块依次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的下方,且相邻两块面板模块之间预留安装间隙;5、通过模块间连接单元(2)经安装间隙连接相邻两块面板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反向安装的方式简化单元面板的安装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领域,悬挑金属檐口幕墙的安装采用单元板块拼装,并利用升降车从下向上的“正向”施工方法。此施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高空拼装作业较多,拼缝不易平顺,影响了施工质量。其次,从下向上的“正向”安装方式导致作业人员需要长时间仰头和举高作业,作业人员易疲劳、眩晕,降低了安装精度,且不利于安全作业。同时,在高空吊装作业时,吊起的面板可能受到风力或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摇摆、晃动等现象,加上作业人员处于“仰头、举高”的作业状态,导致面板在安装时定位不准、拼缝错台、不平顺等质量缺陷,甚至发生人员坠落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能通过反向安装的方式简化单元面板的安装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在悬挑金属檐口的吊装龙骨的底部间隔安装多个第一固定部,安装吊装龙骨;
[0007]步骤2:将若干块单元面板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拼接成面板模块;
[0008]步骤3:将面板模块起吊至第一固定部下方,并从檐口内部由上至下将多个第一固定部与多个第二固定部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使面板模块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的下方;
[0009]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将若干块面板模块依次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的下方,且相邻两块面板模块之间预留安装间隙;
[0010]步骤5:通过模块间连接单元经安装间隙连接相邻两块面板模块。
[0011]所述的第一固定部的截面为L形结构,第一固定部的水平段固定在吊装龙骨的底面上。
[0012]所述的第二固定部的截面为L形结构,第二固定部的水平段固定在单元面板上。
[0013]所述的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与第一固定部的数量一致。
[0014]在拼装所述的面板模块时,搭设拼装平台辅助拼装,所述的拼装平台的高度不低于1.5m。
[0015]所述的拼装平台的边角处包裹有软性材料。
[0016]所述的模块间连接单元与面板模块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单元面板的地面拼装、面板模块的整体吊装和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反向安装,大幅减少了高空作业密度,避免作业人员长时间仰头作业,能有效避免拼缝
错台、定位不准、拼装不平顺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檐口施工的外观质量;同时也简化了施工工序,避免升降车与吊装交叉作业,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工期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超长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安装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的施工示意图(反向安装前);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的施工示意图(反向安装完成);
[0020]图3是图2的侧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的施工平面图。
[0022]图中,1吊装龙骨,11第一固定部,2模块间连接单元,3单元面板,31第二固定部,4面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3,步骤1:在悬挑金属檐口的吊装龙骨1的底部间隔安装多个第一固定部11,安装吊装龙骨1。
[0026]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1的截面为L形结构,第一固定部11的水平段固定在吊装龙骨1的底面上,安装方便,连接稳定,易于取材。
[0027]优选的,第一固定部11可采用20*20*3mm的角钢制成,也可根据承重等要求调整角钢的尺寸。第一固定部11的数量可根据吊装龙骨1的长度和单元面板3的重量等因素调整。
[0028]请参见附图4,步骤2:将若干块单元面板3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31拼接成面板模块4。采用地面预先拼装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单元面板3的接缝平顺度,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单元面板3的高效、平顺拼装,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且大大减少了作业人员“仰头、举高”的作业。第二固定部31的数量可根据单元面板3的数量及其拼装要求调整。
[0029]所述的第二固定部31的截面为L形结构,第二固定部31的水平段固定在单元面板3上,安装方便,连接稳定,易于取材。
[0030]所述的第二固定部31的数量与第一固定部11的数量一致,确保面板模块4在吊装龙骨1下方的稳定安装,吊装后面板模块4和吊装龙骨1受力均匀,结构稳定、可靠。
[0031]优选的,第二固定部31可采用20*20*3mm的角钢制成,也可根据承重等要求调整角钢的尺寸。
[0032]在拼装所述的面板模块4时,可搭设拼装平台(图中未示出)用于辅助拼装,所述的拼装平台的高度不低于1.5m,优选的,可采用方钢管搭设拼装平台,拼装平台的尺寸可根据单元面板3的尺寸和面板模块4的拼装尺寸确定。
[0033]在所述的拼装平台的边角处包裹软性材料,可防止划伤单元面板3,便于单元面板3在拼装平台上的拼装。
[0034]由于将单元面板3在拼装平台上拼装成面板模块4,能有效控制单元面板3的拼装
平顺度,也有效避免了拼缝错台、定位不准等质量缺陷的发生,提高面板模块4的拼装质量。
[0035]请参见附图1,步骤3:将面板模块4起吊至第一固定部11下方,并从檐口内部由上至下将多个第一固定部11的竖直段与多个第二固定部31的竖直段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使面板模块4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1的下方。通过从檐口内部由上至下的反向安装方式降低作业人员的仰头、举高作业量,提高施工安全性、施工效率、施工质量。
[0036]优选的,面板模块4的起吊可采用起重机等起吊设备,第一固定部11与第二固定部31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采用栓钉等连接件。
[0037]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将若干块面板模块4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1的下方,且相邻两块面板模块4之间预留安装间隙。
[0038]请参见附图4,步骤5:通过模块间连接单元2经安装间隙连接相邻两块面板模块4,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连接后模块间连接单元2应当与面板模块4位于同一平面内,解决了现有吊装施工方法中拼接安装对缝不准的问题。
[0039]作业人员可通过有效、安全的施工措施从吊装龙骨1的内部向外部将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31连接,再通过模块间连接单元2加固完成最后的反向安装。通过反向安装的施工方式可避免工作人员仰头作业,减小操作难度,有利于提高安装质量,同时避免了升降车与吊装交叉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0040]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吊装龙骨(1)的底部间隔安装多个第一固定部(11),安装吊装龙骨(1);步骤2:将若干块单元面板(3)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31)拼接成面板模块(4);步骤3:将面板模块(4)起吊至第一固定部(11)下方,并从檐口内部由上至下将多个第一固定部(11)与多个第二固定部(31)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使面板模块(4)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1)的下方;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将若干块面板模块(4)依次反向吊装至吊装龙骨(1)的下方,且相邻两块面板模块(4)之间预留安装间隙;步骤5:通过模块间连接单元(2)经安装间隙连接相邻两块面板模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金属檐口模块化反向安装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1)的截面为L形结构,第一固定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磊田少义杨永翟宇胡志昕高轩李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