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CT引导穿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包括底板、定位板以及穿刺针,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轮,右侧转轮的表面缠绕收纳有连接皮带,连接皮带顶部的中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槽,定位板活动连接于连接皮带的表面,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板,定位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穿刺针活动连接于定位板的顶部,穿刺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框,穿刺针的顶部活动插接有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定位,同时能够在穿刺时精确掌握穿刺深度,防止出现穿刺过浅达不到病灶位置的情况发生。况发生。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CT引导穿刺
,具体为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
技术介绍
[0002]CT引导下穿刺就是通过CT的辅助帮助作用下,通过CT的影像扫描成像,然后可以直观的发现需要处理的病灶,再通过穿刺针穿刺病人体表进入到病灶内,利用穿刺针取到标本明确病理性质以后,便于对病灶进行病例分析,从而方便对病人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0003]在进行CT引导穿刺时,需要先使患者平躺在CT装置内,利用CT装置对患者进行照射并找到病灶处,再由医生利用记号笔在患者皮肤表面进行标记,最后将患者移出CT装置再利用穿刺针对进行标记的部位进行穿刺,操作十分麻烦,不方便医生对病灶位置进行定位,而且在进行穿刺时,难以掌握穿刺的深度,容易出现穿刺过浅,无法达到病灶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具备操作简单、便于医生进行定位,能够精确掌握穿刺深度等优点,解决了操作麻烦、不方便医生进行定位,难以掌握穿刺深度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包括底板、定位板以及穿刺针,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轮,右侧所述转轮的表面缠绕收纳有连接皮带,所述连接皮带顶部的中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槽,所述定位板活动连接于连接皮带的表面,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定位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所述穿刺针活动连接于定位板的顶部,所述穿刺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框,所述穿刺针的顶部活动插接有顶盖。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便于医生进行定位操作,同时防止出现穿刺过浅无法达到病灶处的问题。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正面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柄且转柄的背面贯穿底板的表面并与转轮的正面相固定,所述底板的正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活动插接于转柄的表面。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在使用该装置时,能够通过转柄带动转轮转动,从而利用转轮对连接皮带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得该装置能够对不同体型的患者均能适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左侧转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连接皮带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活动插接于固定框的内部。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该装置能够通过固定框和固定块之间的相互插接,对连接皮带的位置进行固定。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针的底部贯穿定位板的底部并与定位板活动连接,所述穿刺针的位置与连接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对穿刺针的位置进行了限定,使得穿刺针的底部能够通
过连接槽与患者的体面进行接触。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刻度尺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右侧活动插接于穿刺针的表面。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当穿刺针移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板在刻度尺的内部移动,从而通过限位板在刻度尺内的移动来直观体现穿刺针的穿刺深度。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板为圆环形结构且转板的内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框通过螺纹与转板相连接。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转动转板,便可通过转板与螺纹框之间的螺纹连接对穿刺针的位置进行调整。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刺针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该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封闭该通槽的橡胶封块。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在橡胶封块的作用下对通槽进行封闭,避免穿刺针穿刺后患者的体液从穿刺针内流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连接皮带的底部与患者的体表相贴合,并通过固定框和固定块之间的活动插接,来对连接皮带的位置进行固定,接着便可通过移动定位板来对病灶的位置进行定位,即使患者处于CT装置的内部依旧可以利用定位板进行定位,十分方便,同时不需要医生再用记号笔在患者体表上做记号。
[0021]2、本技术通过转动转板,利用转板和螺纹框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穿刺针向底板移动,从而利用穿刺针对患者的体表进行穿刺,同时穿刺针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限位板在刻度尺的表面移动,医生便可通过刻度尺清楚观测到穿刺针的穿刺深度,避免出现穿刺针穿刺过浅无法达到病灶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连接皮带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刻度尺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穿刺针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穿刺针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底板;11、转柄;12、限位块;2、转轮;21、固定框;3、连接皮带;31、连接槽;32、固定块;4、定位板;41、连接杆;42、转板;5、刻度尺;51、限位板;6、穿刺针;61、螺纹框;62、橡胶封块;63、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
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包括底板1、定位板4以及穿刺针6,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轮2,右侧转轮2的表面缠绕收纳有连接皮带3,连接皮带3顶部的中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槽31,定位板4活动连接于连接皮带3的表面,定位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1且连接杆4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板42,定位板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5,穿刺针6活动连接于定位板4的顶部,穿刺针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框61,穿刺针6的顶部活动插接有顶盖63,便于医生进行定位操作,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包括底板(1)、定位板(4)以及穿刺针(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轮(2),右侧所述转轮(2)的表面缠绕收纳有连接皮带(3),所述连接皮带(3)顶部的中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槽(31);所述定位板(4)活动连接于连接皮带(3)的表面,所述定位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1)且连接杆(4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板(42),所述定位板(4)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5);所述穿刺针(6)活动连接于定位板(4)的顶部,所述穿刺针(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框(61),所述穿刺针(6)的顶部活动插接有顶盖(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引导穿刺定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正面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柄(11)且转柄(11)的背面贯穿底板(1)的表面并与转轮(2)的正面相固定,所述底板(1)的正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活动插接于转柄(11)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正锋,魏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