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99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具有阀腔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头、滤瓶、滤芯组件、换向阀、丝杆部和升降部,滤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滤芯组件内侧形成净水腔;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换向阀具有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原水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此时为过滤状态;以及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净水腔连通的第二流道,此时为反冲洗状态;丝杆部换向阀同步转动;所述升降部连接于丝杆部,升降部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污口的密封塞,并且升降部随着丝杆部的转动进行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换向阀、丝杆部以及升降部的同步联动,使用时,只需控制换向阀的转动便能完成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的切换,使用极为方便。使用极为方便。使用极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新颖的前置过滤器,特别是指一种只需一个操作步骤就能完成反冲洗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前置过滤器通常是家庭用水的第一道过滤防线,它可以对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虫卵等颗粒物质进行有效过滤,从而保护后续的净水设备。
[0003]实际使用时,滤芯组件的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常常会出现网孔堵塞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滤网进行定期清洗。
[0004]目前市场上的前置过滤器一般都具备反冲洗功能,即通过改变水道,让原先在过滤状态下由滤网外侧向滤网内侧流动的水,反向从滤网的内部向滤网的外部冲击,从而在不进行拆卸的前提下,完成对滤网的清洗。
[0005]现有技术中,需要实现反冲洗功能时,往往采用以下两种结构:
[0006]一:通过刮刷套或者滤芯组件的升降实现流道的切换。(例如专利CN 209155243U、CN211676542U和CN210229284U等)。
[0007]二:通过在阀头内安装换向阀实现流道的切换。(例如专利:CN207899067U、CN106823535B和CN210751567U等)。
[0008]现有技术中,无论是上述第一种或者第二种结构,都需要通过两步操作才能完成反冲洗,即切换流道+打开排污口。上述两步走的操作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由于反冲洗功能往往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使用一次,非常容易遗忘操作步骤,导致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出现误操作,例如只打开排污口,使得反冲洗功闲置,并使得冲洗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一个操作步骤就能实现反向冲洗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0010]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头、滤瓶和滤芯组件,所述阀头包括阀腔体、以及分别跟阀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阀腔体的下端形成滤瓶连接端口,所述滤瓶的上端连接于滤瓶连接端口,滤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所述滤芯组件安装于滤瓶内,滤芯组件内侧形成净水腔;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换向阀、丝杆部和升降部;
[0012]所述换向阀安装于阀腔体内,该换向阀具有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原水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此时为过滤状态;以及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净水腔连通的第二流道,此时为反冲洗状态;
[0013]所述丝杆部连接于换向阀,并且能够和换向阀同步转动;
[0014]所述升降部连接于丝杆部,升降部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污口的密封塞,并且升降部随着丝杆部的转动进行升降运动;
[0015]换向阀转动至过滤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下降或上升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关闭;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出水口流出;
[0016]换向阀转动至反冲洗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打开;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向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
[0017]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被限制为小于或等于180
°
;所述丝杆部和升降部相互螺纹配合,使得升降部产生轴向行程,并且两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或者小于同一螺纹的螺距。使用时,换向阀在转动180
°
或者小于180
°
的情况下,便能满足升降部的轴向行程要求。
[0018]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
[0019]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原水连接口和至少一个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开设于外筒体上,原水连接口跟隔腔连通,原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原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净水连接口跟内腔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于内筒体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衔接管段;净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净水连接口和内腔共同形成第二流道。
[0020]本实施方式中,换向阀的转动角度小于或等于180
°
,即从原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过滤状态),转动至净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反冲洗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时,换向阀只需转动小于或等于180
°
便能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切换。
[0021]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被限制为90
°
;并且四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同一螺纹的螺距。使用时,换向阀在转动90
°
的情况下,便能满足升降部的轴向行程要求。
[0022]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
[0023]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径向的原水连接口和两个径向的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接口开设于外筒体上,原水连接口跟隔腔连通;各所述净水连接口分别跟内腔连通,它包括开设于外筒体上的第一连接孔、开设于内筒体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桥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衔接管段;
[0024]所述净水连接口包括跟原水连接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净水连接口以及跟原水连接口呈90
°
夹角的第二净水连接口;
[0025]原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形成过滤状态,此时,原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一流道,并且第一净水连接口转动至出水口;流体从进水口经第一流道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通过净水腔和内腔并经第一净水连接口从出水口流出;
[0026]第二净水连接口转动至进水口处时形成反冲洗状态,此时,第二净水连接口和隔腔共同形成第二流道;流体从进水口经第二流道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入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
[0027]本实施方式中,换向阀的转动角度等于90
°
,即从原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过滤状态),转动至第二净水连接口跟进水口正向对接的状态下(反冲洗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切换时,换向阀只需转动90
°
便能在上述两种状态下切换。
[002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1、本技术利用换向阀的转动切换流道,换向阀在转动的过程中,丝杆部同时进行转动并带动升降部升降,以此控制排污口的打开或者关闭;通过换向阀、丝杆部以及升降部的联动,本技术在使用时,只需控制换向阀的转动便能完成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阀头、滤瓶和滤芯组件,所述阀头包括阀腔体、以及分别跟阀腔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阀腔体的下端形成滤瓶连接端口,所述滤瓶的上端连接于滤瓶连接端口,滤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所述滤芯组件安装于滤瓶内,滤芯组件内侧形成净水腔;滤芯组件外侧形成原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还包括换向阀、丝杆部和升降部;所述换向阀安装于阀腔体内,该换向阀具有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原水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此时为过滤状态;以及通过转动使得进水口跟净水腔连通的第二流道,此时为反冲洗状态;所述丝杆部连接于换向阀,并且能够和换向阀同步转动;所述升降部连接于丝杆部,升降部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排污口的密封塞,并且升降部随着丝杆部的转动进行升降运动;换向阀转动至过滤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下降或上升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关闭;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原水腔,再从原水腔流入净水腔,最后经净水腔从出水口流出;换向阀转动至反冲洗状态时,升降部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此时密封塞将排污口打开;流体从进水口流入净水腔,再从净水腔流向原水腔,最后经原水腔从排污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的转动角度被限制为小于或等于180
°
;所述丝杆部和升降部相互螺纹配合,丝杆部转动时,升降部同时产生轴向行程,并且两倍的所述轴向行程等于或者小于同一螺纹的螺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键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包括顶板、外筒体和内筒体,内、外筒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顶板,外筒体连接于顶板的周缘,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侧,内筒体和外筒体相间隔,内、外筒体之间形成下端敞口的隔腔;内筒体内形成下端敞口的内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于内腔的下端;所述换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原水连接口和至少一个净水连接口,所述原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雄智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