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式中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88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镂空式中控箱,包括左侧盖板、下本体骨架、右侧盖板和前端风管,所述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下本体骨架包括骨架前段和设置在所述骨架前段的后侧的骨架后段,所述骨架前段的上表面离地高度小于所述骨架后段的上表面离地高度,所述骨架前段的上方与所述左侧盖板以及所述右侧盖板形成镂空结构;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左侧与所述左侧盖板之间形成用作通风道的第一空腔,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右侧与所述右侧盖板之间形成用作通风道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均与所述前端风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镂空区域有较大的储物使用空间,优化镂空区域的下方的空间布置。优化镂空区域的下方的空间布置。优化镂空区域的下方的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镂空式中控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中控箱,具体涉及一种镂空式中控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汽车的空间体验需求不断提升。中控箱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功能操作的同时提升空间利用率可以给用户带来较优的驾乘体验,为了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部分汽车在中控箱上设置用于将空调气流引向后排乘客的风管。因采用镂空中控箱方案,中控箱镂空结构下方纵向高度空间较小,当镂空区域下方需布置其他汽车零部件时则无法满足风管布置问题。
[0003]CN202573724U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控箱风道结构,包括中控箱本体、前端风管、出风口总成和安装在中控箱本体内的储物盒,在中控箱本体的内侧壁与储物盒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内设有上、下隔板,该隔板前后贯穿整个储物盒的所述空隙,所述上、下隔板与中控箱本体的内侧壁以及储物盒的外侧壁构成通风道;所述通风道的一端与前端风管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总成连通。该汽车中控箱风道结构通过将上、下隔板与储物盒的外侧壁以及中控箱的内侧壁构成的通风道替代风管,前端风管吹出的气流通过该通风道传送至出风口总成,解决了因无法在中控箱本体与储物盒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内布置风管或者只能布置直径较小的风管所带来的出风效果差、以及行驶时发出异响的问题。但是该技术只解决了中控箱储物盒区域空调管路的布置问题,未解决镂空式中控箱的镂空区域底部空间布置问题,并且使得储物盒的空间并没有得到扩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镂空式中控箱,能够保证镂空区域有较大的储物使用空间,优化镂空区域的下方的空间布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镂空式中控箱,包括左侧盖板、下本体骨架、右侧盖板和前端风管,所述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下本体骨架包括骨架前段和设置在所述骨架前段的后侧的骨架后段,所述骨架前段的上表面离地高度小于所述骨架后段的上表面离地高度,所述骨架前段的上方与所述左侧盖板以及所述右侧盖板形成镂空结构;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左侧与所述左侧盖板之间形成用作通风道的第一空腔,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右侧与所述右侧盖板之间形成用作通风道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均与所述前端风管相连通。
[0006]进一步,所述下本体骨架还包括骨架过渡段,所述骨架过渡段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骨架前段以及骨架后段连接,所述骨架过渡段从后至前高度降低。
[0007]进一步,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左侧设置有左侧上隔板和左侧下隔板,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左侧外壁、所述左侧上隔板、所述左侧下隔板和所述左侧盖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右侧设置有右侧上隔板和右侧下隔板,所述下本体骨架的右侧外壁、所述右侧上隔板、所述右侧下隔板和所述右侧盖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
[0008]进一步,所述骨架前段包括前段底板、设置在所述前段底板的左侧的左翻边、设置在所述前段底板的右侧的右翻边,所述左翻边和右翻边均向上弯折使所述骨架前端形成截面呈“︺”形的结构;所述左侧上隔板的右端与所述左翻边的中部连接,所述左侧上隔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侧盖板连接;所述左侧下隔板包括横板和纵板,所述纵板的上端与所述前端底板连接,所述横板的右端与所述纵板的下端连接,所述横板与所述前端底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横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侧盖板连接;所述右侧上隔板与所述左侧上隔板对称,所述右侧下隔板与所述左侧下隔板对称。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均为前小后大的结构,并且所述骨架后段上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位置高于所述骨架前段上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位置,所述骨架后段的后部设置有总出风口,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后端均通过所述总出风口与外部相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左侧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位置设置有左侧密封棉,所述左侧密封棉能够罩盖在所述第一空腔上;所述右侧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二空腔的位置设置有右侧密封棉,所述右侧密封棉能够罩盖在所述第二空腔上。
[0011]进一步,所述骨架前段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端风管连接的左侧进风口和右侧进风口,所述左侧进风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右侧进风口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前端风管包括总进风口、左侧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所述总进风口用于与仪表板连接,所述左侧出风口与所述左侧进风口连接,所述右侧出风口与所述右侧进风口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左侧出风口与右侧出风口之间、所述左侧进风口和右侧进风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均形成用于布置零件的空间。
[0014]进一步,所述左侧出风口与所述左侧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左侧密封圈,所述右侧出风口与所述右侧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右侧密封圈。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骨架过渡段从后至前高度降低使骨架前段的上表面离地高度低,从而使骨架前段的上方能够具有较大的镂空区域,保证镂空区域有较大的储物使用空间,同时镂空区域的下方也具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前端风管不需要伸入镂空区域的下方,使镂空区域的下方的空间布置得到优化;(2)左侧上隔板、左侧下隔板、右侧上隔板、右侧下隔板均集成在下本体骨架上,不需要安装单独的风管,减小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占用空间,进一步增大镂空区域的储物使用空间,并且能够便于模具加工成型;(3)通过合理设计右侧下隔板与左侧下隔板的结构,减小横板与前段底板之间的间距、横板与左侧上隔板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前段底板的离地高度,最终实现保证第二空间的大小的同时降低骨架前段的上表面离地高度,实现增大骨架前段上方的镂空区域的储物使用空间;(4)左侧出风口与右侧出风口之间、左侧进风口和右侧进风口之间以及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的连通的空间能够用于布置零件,使镂空区域下方的布置更加紧凑,进一步增大镂空区域的储物使用空间;(5)防止夏季空调冷凝水从总出风口流出影响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端风管与下本体骨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端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本体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本体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骨架前段处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密封棉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密封棉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

前端风管,11

总进风口,12

左侧出风口,13

右侧出风口;2

下本体骨架,21

骨架前段,211

前段底板,212

左翻边,213

右翻边,22

骨架过渡段,23

骨架后段,231

总出风口,24

左侧上隔板,25

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镂空式中控箱,包括前端风管(1)、下本体骨架(2)、左侧盖板(3)和右侧盖板(4),所述左侧盖板(3)和右侧盖板(4)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骨架(2)包括骨架前段(21)和设置在所述骨架前段(21)的后侧的骨架后段(23),所述骨架前段(21)的上表面离地高度小于所述骨架后段(23)的上表面离地高度,所述骨架前段(21)的上方与所述左侧盖板(3)以及所述右侧盖板(4)形成镂空结构;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左侧与所述左侧盖板(3)之间形成用作通风道的第一空腔(51),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右侧与所述右侧盖板(4)之间形成用作通风道的第二空腔(52),所述第一空腔(51)和所述第二空腔(52)均与所述前端风管(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镂空式中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骨架(2)还包括骨架过渡段(22),所述骨架过渡段(2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骨架前段(21)以及骨架后段(23)连接,所述骨架过渡段(22)从后至前高度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镂空式中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左侧设置有左侧上隔板(24)和左侧下隔板(25),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左侧外壁、所述左侧上隔板(24)、所述左侧下隔板(25)和所述左侧盖板(3)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1);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右侧设置有右侧上隔板(26)和右侧下隔板(27),所述下本体骨架(2)的右侧外壁、所述右侧上隔板(26)、所述右侧下隔板(27)和所述右侧盖板(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镂空式中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前段(21)包括前段底板(211)、设置在所述前段底板(211)的左侧的左翻边(214)、设置在所述前段底板(211)的右侧的右翻边(213),所述左翻边(214)和右翻边(213)均向上弯折使所述骨架前端形成截面呈“︺”形的结构;所述左侧上隔板(24)的右端与所述左翻边(214)的中部连接,所述左侧上隔板(24)的左端与所述左侧盖板(3)连接;所述左侧下隔板(25)包括横板(251)和纵板(252),所述纵板(252)的上端与所述前端底板连接,所述横板(251)的右端与所述纵板(25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磊付达政阳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