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在原套管孔缝闭器的壳体上增设可充气气囊,将壳体插入套管孔后对气囊充气,使的气囊膨胀挤压套管孔,套管孔在气囊挤压下发生形变紧贴壳体的出针面;再驱动缝针穿过待缝合部,可以保证缝针刺穿待缝合部的中部,倒刺线不会脱落,缝合效果好。缝合效果好。缝合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
技术介绍
[0002]腹腔镜手术中,常常需要在患者腹部作3
‑
5个0.5至1.2cm的小切口,安置套管,手术操作均通过套管孔进行;其中一个套管用来放置腹腔镜,一般位于脐部;完成手术后,脐部套管孔切口由于无腹肌遮盖而不能自动回缩,必须要进行缝合。临床上通常是用弯针直接缝合,但对于套管孔直径小、位置深,从基底部缝合,操作上有一定技术难度,特别是遇到身体肥胖的患者,难以缝合到套管孔的底部。因此临床上有些患者可出现术后套管孔疝。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人于2019年4月1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名为:套管孔缝闭器,专利号为:201910297101.2的专利技术专利;且于2020年3月13日获得该专利技术的专利权。虽然套管孔缝闭器可以大大的简化缝针过程,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套管孔与封闭器的壳体间贴合不够紧密,导致缝针时弯针仅能刺入待缝合部的边缘,如图2所示;其缝合效果差,倒刺线容易从待缝合部中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在套管孔缝闭器的壳体上设计可充气气囊,将壳体插入套管孔后对气囊充气,使得气囊膨胀挤压套管孔,套管孔在气囊挤压下紧贴壳体的出针面;再驱动缝针穿过待缝合部,可以确保缝针刺穿待缝合部的有效位置,倒刺线不会脱落,缝合效果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包括套管孔缝闭器;套管孔缝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缝针和驱动缝针运动的驱动组件;壳体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出针孔,两出针孔之间设有可充气气囊;壳体插入套管孔后,充气气囊膨胀挤压套管孔,使得套管孔侧壁紧贴出针孔;驱动组件驱动缝针穿出出针孔刺穿套管孔侧壁。
[0006]具体的方案,壳体设有出针孔的两面为出针面,两出针面间隔处为两空置面;气囊包括分别与两空置面贴合的前气囊和后气囊,且前气囊和后气囊之间相互连通。
[0007]具体的方案,前气囊和后气囊通过与出针孔不等高的连通部连通。
[0008]具体的方案,前气囊和后气囊横截面均为半圆形。
[0009]具体的方案,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和螺杆,且缝针与齿轮连接,齿轮与螺杆啮合;螺杆旋转带动缝针绕齿轮轮心转动。
[0010]具体的方案,缝针为弧形针,且缝针包括针尖和针体;由针体沿针尖方向缝针逐渐尖锐;针尖端设有凹槽,且凹槽开口朝向针尖方向;凹槽用于与倒刺线抵持。
[0011]具体的方案,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活动支撑架和驱动部:活动支撑架包括设有支撑部,且支撑部覆盖有胶膜;驱动部用于驱动支撑部向壳体两侧张开或者收拢。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在套管孔缝闭器的壳体上设计可充气气囊,将壳体插入套管孔后对气囊充气,使的
气囊膨胀挤压套管孔,套管孔在气囊挤压下紧贴壳体的出针面;再驱动缝针穿过待缝合部,可以保证缝针刺穿待缝合部的中部,倒刺线不会脱落,缝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4]图2为现有技术中缝针刺入待缝合部的边缘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气囊充气前后套管孔截面变化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缝针刺入待缝合部的中部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缝针未刺入活动支撑架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缝针刺入活动支撑架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的缝针与螺杆适配结构图;
[0020]图8为本技术的缝针针尖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9为本技术的倒刺线结构图;
[0022]图10为本技术的驱动部结构驱动支撑部张开时结构图;
[0023]图11为本技术的驱动部结构驱动支撑部收拢时结构图。
[0024]图12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的俯视图;
[0025]图1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的侧视图;
[0026]图14为本技术的壳体将倒刺线带出套管孔示意图;
[0027]图15为本技术的倒刺线缝合示意图;
[0028]图16为本技术的套管孔缝合后示意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0]1、螺杆;2、壳体;3、羽翼杆;4、旋钮部;6、齿轮;7、缝针;8、待缝合部;9、倒刺线;51、支撑部;52、主动杆;53、外撑杆;54、锯齿;55、胶膜;56、联动杆;61、限位块;71、针尖;72、针体;73、凹槽;10、气囊;101、连通部;102、充气装置;11、出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32]如
技术介绍
所述,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套管孔的大小不可能与套管孔封闭器的壳体外径恰好一致,所以套管孔与壳体之间存在程度不一的间隙。间隙导致缝针仅能穿过套管孔侧壁的边缘,其缝合效果差,倒刺线容易从待缝合部中脱落。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参阅图1、图3和图4,该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壳体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出针孔,两出针孔之间设有可充气气囊10。在手术过程中,先将壳体2插入套管孔后,再对气囊10进行充气。气囊10膨胀占具套管孔与壳体2的间隙,同时挤压套管孔前、后两端,套管孔受到挤压后发生形变,前、后两端距离变成长,左、右两端宽度变窄并紧贴在壳体2的出针面上。再驱动组件驱动缝针7穿出出针孔刺穿套管孔侧壁,可以保证缝针刺穿待缝合部的中部,倒刺线不会脱落,缝合效果好。
[0033]在本实例中,前气囊和后气囊通过与出针孔不等高的连通部连通101,充气装置102从单个进气孔打气即可使前气囊和后气囊均膨胀;同时缝针7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刺穿气囊10;前气囊和后气囊膨胀后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可以与套管孔侧壁充分接触。
[0034]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的结构,下面对该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的结构进行说明;为保证行文简洁,对于下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可以参阅
技术介绍
中的在先申请。
[0035]参阅图7
‑
图9,驱动组件包括齿轮6和螺杆1,且缝针7与齿轮6连接,齿轮6与螺杆1啮合,螺杆1旋转带动缝针7绕齿轮6轮心转动伸出壳体2外或者缩入壳体2内。缝针7为弧形针,包括针尖71和针体72,由针体72沿针尖71方向缝针7逐渐尖锐。针尖71端设有凹槽73,且凹槽73开口朝向针尖71方向,凹槽73用于与倒刺线9抵持。缝针7带动倒刺线9穿过套管孔侧壁。
[0036]在本实施例中,针体72尾部设有限位块61,限位块61与齿轮6连接;缝针7随齿轮6转动过程中,限位块61与壳体2内壁相互抵持,控制缝针7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值;当缝针7刺穿胶膜55后,限位块61与壳体2内壁相互抵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包括套管孔缝闭器;套管孔缝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缝针和驱动缝针运动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出针孔,两出针孔之间设有可充气气囊;壳体插入套管孔后,充气气囊膨胀挤压套管孔,使得套管孔侧壁紧贴出针孔;驱动组件驱动缝针穿出出针孔刺穿套管孔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设有出针孔的两面为出针面,两出针面间隔处为两空置面;气囊包括分别与两空置面贴合的前气囊和后气囊,且前气囊和后气囊之间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的套管孔缝闭器,其特征在于,前气囊和后气囊通过与出针孔不等高的连通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顺凯,朱畅,潘凯,
申请(专利权)人:潘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