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057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遮光层以及发光层;遮光层设置在基板上,遮光层包括一遮光部;以及发光层设置在遮光层上,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部以及第二发光部;其中至少部分遮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以及第二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该OLED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设置遮光层,且至少部分遮光层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以及第二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从而可以将每一底发射型OLED发出的光线限定在其所对应的像素内发射,解决了各像素之间侧向漏光,产生混色的问题。产生混色的问题。产生混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成为国内外非常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面板产品,这是因为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宽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目前应用OLED的产品主要分布在小尺寸的手机、平板电脑和较大尺寸的电视屏幕等。
[0003]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一般包括:一包含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驱动电路的TFT阵列基板,以及设置于TFT阵列基板上的多个OLED显示器件,各个OLED显示器件均由对应的TFT控制。
[0004]在大尺寸OLED显示器的应用方向,市面上的产品大多采用底发射型结构,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OLED显示器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底发射型OLED显示器虽然有黑色矩阵遮光,但是由于器件本身所存在的光学漏光和电学漏光,尤其是各像素单元之间的侧向漏光。现有的底发射型OLED显示面板中,由于每一像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非仅是垂直地射向出光面,而是类似于辐射的方式发射光线,又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基板在各像素之间不设置遮挡物,那么这就很容易导致本像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射到另一像素的区域内而产生像素侧向漏光的问题,进而在各像素之间产生混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OLED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设置遮光层,且至少部分遮光层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以及第二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从而可以将每一底发射型OLED发出的光线限定在其所对应的像素内发射,解决了各像素之间侧向漏光,产生混色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遮光层以及发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包括一遮光部;以及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上,所述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部以及第二发光部;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
[000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阳极层上具有第一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内。
[0008]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平坦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二过孔内。
[000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钝化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三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三过孔内。
[001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介质层,所述层间介质层设置在所述钝化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三过孔对应设置的第四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四过孔内。
[001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层间介质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钝化层上具有与所述第四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五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五过孔内。
[001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过孔的孔径为2微米至20微米。
[0013]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或方形。
[001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设置于所述平坦层和所述阳极层上,所述第二遮光部具有暴露出部分所述阳极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发光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发光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阳极层,并在所述阳极层制备中设置第一过孔;在所述阳极层上形成遮光层,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层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内;在所述遮光层上形成发光层。
[0016]相较于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像素之间未设置遮挡物,或者增加阵列制程用于设置遮光部件,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物料成本,也同时降低良率。本申请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遮光层以及发光层;遮光层设置在基板上,遮光层包括一遮光部;以及发光层设置在遮光层上,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部以及第二发光部;其中至少部分遮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以及第二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由上可知,该OLED显示面板通过在基板上设置遮光层,且至少部分遮光层在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以及第二发光部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从而可以将每一底发射型OLED发出的光线限定在其所对应的像素内发射,解决了各像素之间侧向漏光,产生混色的问题。且本申请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遮光层仅是利用现有平坦层的制程,不会增加阵列制程,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制备的时间成本更能有效提升量产可行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0023]其中,
[0024]100/200/300/400、OLED显示面板,10、基板,20、发光层,21、第一发光部,22、第二发光部,30、遮光层,31、第一遮光部,32、第二遮光部,33、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35、第三凹槽,36、第四凹槽,40、阳极层,41、第一过孔,50、平坦层,51、第二过孔,60、钝化层,61、第三过孔,70、层间介质层,71、第四过孔,80、缓冲层,81、第五过孔,90、像素定义层,91、阴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包括一遮光部;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上,所述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部以及第二发光部;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以及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设置在所述遮光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阳极层上具有第一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平坦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二过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钝化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设置的第三过孔,至少部分所述遮光部填充于所述第三过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介质层,所述层间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