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54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管改良结构,其中包括:一吸管本体,吸管本体的下端开口处具有一第一斜切边,和连接于第一斜切边后侧的第二斜切边;第一斜切边和吸管本体侧边形成刺破端口,吸管本体下端开口在第二斜切边位置形成斜向开口;其中刺破端口配置为小于90度的锐角,且第二斜切边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斜切边的倾斜角度。斜角度。斜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管改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管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供使用者吸取饮料杯中盛装饮料使用的吸管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现代人追求环保而减少一次性塑料容器的使用量,因此使得随身携带保温、保冷瓶或者随身杯来盛装饮水或饮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风潮。此外,为了减少塑料吸管的用量,现代人也会使用金属或玻璃制造的重复性吸管来饮用饮料。
[0003]然而,现有的非抛弃式的吸管,其底端部份通常是呈90度直角的端部,因此使用于吸取手摇饮料时,吸管的底部不容易刺破饮料杯的封膜,因此使用上相当不便。一部份的吸管为了要克服上述问题,会在吸管的底端设置尖锐端部,然而尖锐端部的角度通常相当锐利,且再加上非抛弃的吸管通常采用玻璃或金属的硬质材料制成,因此使得吸管的刺破端口形成有如刺针或刀刃一般锋利,而容易刺伤使用者的身体,且随身携带吸管时,吸管的尖锐端部也容易刺破收纳包,而造成使用不便。
[0004]由于以上因素,使得现有的非抛弃式吸管使用时有相当多不便之处。因此,如何通过结构改良,克服上述问题已成为该项事业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吸管使用不便的缺陷加以改良,而提供一种吸管改良结构。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改良结构,其中包括:一吸管本体,所述吸管本体呈圆杆体,且能够定义出一中心轴线,以及和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一水平轴线,所述吸管本体在所述中心轴线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上端及下端,所述吸管本体的中心具有从所述上端贯穿到所述下端的一中空通道;所述吸管本体的下端具有设置于所述吸管本体下端开口的一侧边的第一斜切边,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切边后侧的第二斜切边;所述第一斜切边相较于所述水平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二斜切边相较于所述水平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斜角;以及其中,所述吸管本体的下端在所述第一斜切边和所述吸管本体的侧边相连接处形成一刺破端口,所述吸管本体的下端开口在所述第二斜切边形成一斜向开口;所述第一斜切边和所述吸管本体侧边之间的所述刺破端口的夹角配置为小于90度,且所述第一倾斜角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角。
[0007]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角配置为在5度至30度之间;所述第二倾斜角配置为在30至60度之间。
[0008]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吸管本体的直径配置为在6mm至15mm之间。
[0009]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吸管本体靠近所述刺破端口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斜切边和所述第二斜切边相互交会的交会点落于所述吸管本体底端介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吸管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位置。
[0010]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吸管本体选用自:塑料管体、玻璃管体、金属管体的其中之一。
[0011]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吸管本体为钛金属管体。
[0012]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吸管本体的表面具有一抗菌及防沾黏薄膜。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吸管本体底部能够容易地刺破饮料杯体封膜,且刺破端口角度不易刺伤使用者,也不易刺破收纳包,而易于携带。
[0014]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照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吸管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吸管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吸管改良结构下端部份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吸管改良结构从吸管本体的背面所取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5及图6为本技术吸管改良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吸管改良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1]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改良结构,所述吸管改良结构包括一吸管本体10,所述吸管本体10为呈圆杆状的中空管体,所述吸管本体10能够定义出通过所述吸管本体10中心的一中心轴线C。所述吸管本体10在所述中心轴线C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上端101及下端102,所述吸管本体10的中心具有从所述上端101贯穿到所述下端102的一中空通道11。
[0022]其中,所述吸管本体10的下端具有设置于所述吸管本体10下端开口的一侧边的第一斜切边1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切边12后侧的第二斜切边13。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第一斜切边12和所述中心轴线C相垂直的一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斜角θ1,而所述第二斜切边13相较于所述水平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斜角θ2。所述第一斜切边12和所述吸管本体10下端的侧壁的相连接处形成一刺破端口,并且所述吸管本体10的下端开口在所述第二斜切边13形成一斜向开口15。
[0023]其中,所述吸管本体10的直径配置为6mm至15mm的范围,以利于大直径的粒状食材能够通过所述吸管本体10的中空通道11,因此使得本技术的吸管改良结构能够适合作
为吸取含有粉圆、蒟蒻、果粒等固态颗粒食材的饮料的吸管。
[0024]此外,所述第一斜切边12和所述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配置为在5度至30度的倾斜角,并且所述第二倾斜角θ2配置为在30度至60度的倾斜角度。通过上述配置,使得所述刺破端口14的角度在60度至85度之间,因此使得所述刺破端口14形成小于90度的锐角,而使得所述刺破端口14的角度范围达到足以刺破饮料杯的塑料封膜,并且又不至于过度锐利,而容易刺伤使用者的尖锐程度,并且使得所述吸管本体10的下端开口在斜向开口15的位置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度,而使得吸管本体10插入于饮料杯体20内部时,第二斜切边13和饮料杯体20的底部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隙,而使得颗粒状的食材(如粉圆、蒟蒻、果粒等)能够容易地从所述斜向开口15被吸入到吸管本体10内。
[0025]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管本体10靠近所述刺破端口14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斜切边12和所述第二斜切边13相互交会的交会点配置为落于所述吸管本体10底端介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吸管本体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位置。通过上述配置,能够确保所述第二斜切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吸管本体,所述吸管本体呈圆杆体,且能够定义出一中心轴线,以及和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一水平轴线,所述吸管本体在所述中心轴线的两端分别定义为上端及下端,所述吸管本体的中心具有从所述上端贯穿到所述下端的一中空通道;所述吸管本体的下端具有设置于所述吸管本体下端开口的一侧边的第一斜切边,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切边后侧的第二斜切边;所述第一斜切边相较于所述水平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二斜切边相较于所述水平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斜角;以及其中,所述吸管本体的下端在所述第一斜切边和所述吸管本体的侧边相连接处形成一刺破端口,所述吸管本体的下端开口在所述第二斜切边形成一斜向开口;所述第一斜切边和所述吸管本体侧边之间的所述刺破端口的夹角配置为小于90度,且所述第一倾斜角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倾斜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涵淳谢涵婕
申请(专利权)人:羽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