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上端面开口设置的水箱及铺设在边坡剖面上的管道系统,水箱架设在边坡上方的地面上,水箱的一侧安装有与水箱连通的水泵;管道系统包括若干组平行铺设在边坡坡面上的第一输水管及与各组第一输水管连通的第二输水管,第二输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边坡坡面上凹设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第一容纳槽,各组第一输水管铺设在第一容纳槽内部,各组第一输水管的管壁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沿第一输水管的轴向不断延伸的透水微孔,各组第一容纳槽内部填充土质并栽种有若干组上下分布的绿植。相对于喷淋作业的灌溉方式,上述技术方案中实现了节水灌溉,水体的利用效率提升。升。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边坡养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生态护坡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能够改善环境功能,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保障行车安全。
[0003]在生态边坡施工完毕后,此时需要定期对边坡进行养护管理;现有的养护作业中,对栽种在边坡上的绿植灌溉作业是较为重要的过程,灌溉过程使边坡土层的含水量提升,保证了边坡上各组绿植的生长需水要求。现有的边坡养护过程中,当边坡上的绿植需要进行灌溉作业时,此时园林养护人员多直接借助水管进行灌溉作业;在进行灌溉作业的过程中,此时园林养护人员多站立在边坡的上方或下方,并手持水管进行喷淋作业,喷出的水体落在边坡上,实现对边坡上各组绿植的灌溉作业。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现有的对边坡绿植的灌溉作业过程中,由于边坡多砌筑呈倾斜的坡状,此时养护人员手持水管喷出的水体易随着边坡的坡面向下流动,进而使水体难以充分的渗入边坡的土层中,造成了水体的浪费,使边坡绿植的灌溉效率降低,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水体在边坡土层中的渗透量,降低灌溉过程中水体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包括上端面开口设置的水箱及铺设在边坡剖面上的管道系统,所述水箱架设在边坡上方的地面上,所述水箱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水箱连通的水泵;所述管道系统包括若干组平行铺设在边坡坡面上的第一输水管及与各组所述第一输水管连通的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边坡坡面上凹设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第一容纳槽,各组所述第一输水管铺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部,各组所述第一输水管的管壁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沿所述第一输水管的轴向不断延伸的透水微孔,各组所述第一容纳槽内部填充土质并栽种有若干组上下分布的绿植。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边坡施工的过程中,即对绿植的后期灌溉过程进行设计;本申请中,该种景观生态边坡养护结构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水箱位于边坡上方的地面上,水箱内部灌满水体,保证后期灌溉作业过程中的用水需求;当时水泵位于水箱的一侧,水泵的出水口与管道系统中的第二输水管连接,同时各组铺设在第二容纳槽中的第二
输水管与第一输水管连接,上述设置实现了将各组第一输水管与水箱之间的连通,当栽种在各组第二容纳槽中的绿植缺水时,此时养护人员启动水泵,水泵上电转动,使水箱内部的水体经第二输水管向各组第一输水管内部进行输送,此时水体不断经各组第一输水管上的透水微孔流入第二容纳槽中,水体的渗入使第一容纳槽中的土质含水量提升,此时栽种在各组第一容纳槽内部的绿植的根系吸收土层中的水体,实现了对生态边坡的灌溉作业,相对于现有的借助水管进行喷淋作业的养护方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进行灌溉过程中,水体不易沿着边坡的坡面向下流动,且相对于喷淋作业的灌溉方式,上述技术方案中实现了节水灌溉,水体的利用效率提升。
[0008]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四角位置均架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各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之间共同架设有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呈倒置的四棱台结构,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上下端面均开口设置,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下端部开口与所述水箱的上端部开口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支撑杆位于水箱的边角位置,各组支撑杆的设置起到对雨水收集器的支撑作用;雨水收集器呈倒置的四棱台结构,当降雨时,此时雨水降落在雨水收集器内部,雨水沿着雨水收集器的内壁向下流动,实现了将雨水向水箱内部的收集。
[0010]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器由四组钢板一体成型,各组钢板倾斜向上设置;相邻两组钢板的拼接缝位置上固定有呈Y型的限位板条,各组钢板上均铺设有形状配合的电池板,所述电池板的两侧边沿与相邻两组所述限位板条卡接固定;所述电池板与所述水泵电性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限位板条位于雨水收集器内部,当进行电池板在雨水收集器各组内壁上的安装时,此时相邻两组限位板条对电池板的两侧边沿形成限位,使电池板在雨水收集器内部的稳定性提升,电池板不易发生移位,安装的电池板与水泵电性连接,故实现水泵的供电过程。
[0012]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底面固定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位于所述水箱上端面开口的竖直下方;所述钢筋笼内部插接滑动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连接有泡沫板,所述电池板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位于水箱内部,加热装置插接在钢筋笼内部,钢筋笼起到对加热装置的限位作用;同时将泡沫板与加热装置连接,泡沫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水箱内部储存有水体时,此时泡沫板的设置使加热装置始终位于水面以下,故当冬季气温较低时,此时电池板对加热装置供电,进而使加热装置产生热量,在热交换下,此时水箱内部的水温提升,避免了水箱内部结冰,保证了水泵的正常抽水作业。
[0014]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下端部开口位置铺贴有滤网,所述滤网对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下端开口进行覆盖。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位于雨水收集器下端部的开口位置,滤网对雨水收集器的下端部开口实现封堵,故此时避免了杂质向水箱内部的飘落,实现了对水箱的防尘保护。
[0016]优选的,所述滤网的上端面固定有呈多棱锥结构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各组边棱与所述滤网上端面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部固定有吊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各组边棱与滤网上端面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并将吊环固定在支架的上端部,在滤网安装时,上述设置便于通过抓握吊环实现对滤网的移
动;同时在进行滤网上杂物的清理时,上述设置便于对滤网从雨水收集器内部取出,提升了清洁作业过程的便捷性。
[0018]优选的,边坡上方的地面上凹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各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输水管铺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部掩埋有土体。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容纳槽位于边坡上方的地面上,当进行管道系统的安装时,将第二输水管铺设在第二容纳槽内部,第二容纳槽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二输水管的容纳,此时第二容纳槽起到对第二输水管的保护,使进而使第二输水管在地面上不易被损坏。
[0020]优选的,边坡上安装有若干组湿度传感器,各组所述湿度传感器位于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容纳槽之间;边坡的坡面上插接固定有若干组上下分布的基座,各组所述湿度传感器插接在各组所述基座内部;所述水箱的一侧端面上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面开口设置的水箱(1)及铺设在边坡(2)剖面上的管道系统(3),所述水箱(1)架设在边坡(2)上方的地面(4)上,所述水箱(1)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水箱(1)连通的水泵(11);所述管道系统(3)包括若干组平行铺设在边坡(2)坡面上的第一输水管(31)及与各组所述第一输水管(31)连通的第二输水管(32),所述第二输水管(32)与所述水泵(11)的出水口连接,边坡(2)坡面上凹设有若干组平行设置的第一容纳槽(21),各组所述第一输水管(31)铺设在所述第一容纳槽(21)内部,各组所述第一输水管(31)的管壁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沿所述第一输水管(31)的轴向不断延伸的透水微孔(311),各组所述第一容纳槽(21)内部填充土质并栽种有若干组上下分布的绿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四角位置均架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2),各组所述支撑杆(12)的上端面之间共同架设有雨水收集器(5),所述雨水收集器(5)呈倒置的四棱台结构,所述雨水收集器(5)的上下端面均开口设置,所述雨水收集器(5)的下端部开口与所述水箱(1)的上端部开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5)由四组钢板一体成型,各组钢板倾斜向上设置;相邻两组钢板的拼接缝位置上固定有呈Y型的限位板条(51),各组钢板上均铺设有形状配合的电池板(6),所述电池板(6)的两侧边沿与相邻两组所述限位板条(51)卡接固定;所述电池板(6)与所述水泵(11)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内底面固定有钢筋笼(13),所述钢筋笼(13)位于所述水箱(1)上端面开口的竖直下方;所述钢筋笼(13)内部插接滑动有加热装置(131),所述加热装置(131)的上方连接有泡沫板(132),所述电池板(6)与所述加热装置(131)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5)的下端部开口位置铺贴有滤网(7),所述滤网(7)对所述雨水收集器(5)的下端开口进行覆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7)的上端面固定有呈多棱锥结构的支架(71),所述支架(71)的各组边棱与所述滤网(7)上端面的四角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1)的上端部固定有吊环(7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边坡智能化绿化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边坡(2)上方的地面(4)上凹设有第二容纳槽(22),所述第二容纳槽(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各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长,彭晓薇,韦锦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