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俊杰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47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包括施工表面层、背面层、防水填充层,所述施工表面层上开设有若干与防水填充层连通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注浆孔内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与防水填充层连通,所述套筒内可拆卸安装有注浆针头,所述注浆针头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套筒、注浆针头和阀门组装成可拆卸的安装于注浆孔内的注浆组件,从而便于在进行漏点修复时注浆组件的拆装,并且能够通过套筒对注浆针头进行防护,避免在重复拆装注浆针头时对注浆针头造成损坏。针头造成损坏。针头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防水修复
,涉及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住宅建筑、各种购物中心、地下综合管廊、隧道工程的项目日益增多,在这些建筑土木工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住宅楼板、地下室墙壁、隧道壁、管廊壁的漏水问题日益凸显;虽然在最初建设的过程中,都设置有防水层,但是由于防水层施工不当、热胀冷缩导致建筑构建之间出现缝隙等原因导致建筑内的楼板、墙壁出现渗水、窜水等问题;由于冬冷夏热导致隧道壁和管廊壁出现裂缝,致使隧道壁和管廊壁出现窜水等问题,而隧道壁和管廊壁的原防水层防护不到位,就会出现严重滴水、漏水的问题。
[0003]为了能够有效修复滴水、漏水的问题,出现了微创堵漏的再造耐久防水层的修复方法,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44800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微创法再造耐久防水层的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中公开了在施工表面层钻注浆孔,然后在注浆孔内埋设中空针头,中空针头上端连接进料阀门,进料阀门连接电动注入机,向注浆孔内注入环氧丙烯酸酯作为背面填充剂,然后拆除电动注入机后连接防水注料泵,向注浆孔内注入AHA透平密封剂,带AHA透平密封剂固化后,即形成新的防水层。这种施工工艺中,中空针头直接与安装于注浆孔内,而且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将中空针头拔出,以便于进行其他修复工程时二次使用,在频发的安装拔出的操作中,容易对中空针头造成损坏,从而不能多次重复利用,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盘管传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包括施工表面层、背面层、防水填充层,所述施工表面层上开设有若干与防水填充层连通的注浆孔,所述注浆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注浆孔内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与防水填充层连通,所述套筒内可拆卸安装有注浆针头,所述注浆针头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阀门。
[0007]进一步,所述套筒的下端抵触在背面层上,套筒的上端突出施工表面层一定长度。
[0008]进一步,所述套筒的下端沿着其周向开设有若干出浆孔,所述套筒的顶端设置有凸台部。
[0009]进一步,所述出浆孔为与套筒下端面连通的条形孔。
[0010]进一步,所述出浆孔为均匀的排布于套筒下端上的圆形孔。
[0011]进一步,所述套筒的上部缠绕有生胶带层,所述生胶带层紧密的填充在套筒与注浆孔内侧壁之间。
[0012]进一步,所述套筒插接于所述注浆孔内。
[0013]进一步,所述注浆针头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内。
[0014]进一步,所述注浆针头的外周缠绕有生胶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采用套筒、注浆针头和阀门组装成可拆卸的安装于注浆孔内的注浆组件,从而便于在进行漏点修复时注浆组件的拆装,并且能够通过套筒对注浆针头进行防护,避免在重复拆装注浆针头时对注浆针头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示意图。
[0019]图中:1、施工表面层,2、背面层,3、防水填充层,4、注浆孔,5、套筒,501、出浆孔,502、凸台部,6、注浆针头,7、阀门,8、生胶带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包括施工表面层1、背面层2、防水填充层3,所述防水填充层3为建筑的原防水层,所述施工表面层1上开设有若干与防水填充层3连通的注浆孔4,所述注浆孔4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注浆孔4内的套筒5,所述套筒5的下端与防水填充层3连通,所述套筒5内可拆卸安装有注浆针头6,所述注浆针头6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阀门7;在需要进行微创堵漏修复的区域,在施工表面层1开设若干注浆孔4,然后依次安装套筒5、注浆针头6、阀门7,以完成注浆组件的安装;其中,套筒5直接安装在注浆孔4内,一方面作为注浆的通道,一方面对注浆针头6进行有效防护,注浆针头6作为出浆通道,向套筒5内补入浆液,阀门7可开闭,从而控制浆液的通断。
[0022]如图1所示,所述套筒5的下端抵触在背面层2上,套筒5的上端突出施工表面层1一定长度;在施工表面层1开设注浆孔4之前,先确定施工表面层1的厚度,然后在施工表面层1开设若干注浆孔4使得施工表面层1被打通,然后将注套筒5连接入注浆孔4内,套筒5伸入注浆孔4底端后即抵触在背面层2上,套筒5突出施工表面层1一定长度,以便于后期对套筒5的拆除。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套筒5的下端沿着其周向开设有若干出浆孔501,所述套筒5的顶端设置有凸台部502;出浆孔501与防水填充层3连通,便于浆液填充到防水填充层3内,凸台部502的设置,便于使用工具拆除套筒5。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出浆孔501为与套筒5下端面连通的条形孔,出浆孔501采用与套筒5下端端面连通的形式,有效提高单个出浆孔501的出液面积,避免出浆孔501发生堵塞。
[0025]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出浆孔501为均匀的排布于套筒5下端上的
圆形孔,虽然单个圆形孔的通浆量补入单个条形孔的通浆量,但是多个圆形孔的设置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浆液的流通。
[0026]如图1所示,所述套筒5的上部缠绕有生胶带层8,所述生胶带层8紧密的填充在套筒5与注浆孔4内侧壁之间,生胶带层8的设置能够对套筒5与注浆孔4的内侧壁之间进行密封,防止浆液溢流出注浆孔4。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5插接于所述注浆孔4内,在安装套筒时,只需将生胶带缠绕在套筒5的上端以形成生胶带层8,然后将套筒5插接于注浆孔4内,在需要拆除套筒5时,只需要使用工具(例如大型号的起钉锤、扳手等)拔出套筒即可。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浆针头6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5内,阀门7通过螺纹与珠江针头6相连,从而便于注浆针头6和阀门7的拆装。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浆针头6的外周缠绕有生胶带,从而对注浆针头6与套筒5之间进行拆装。
[0030]如图2所示,本技术在实施时,在需要进行堵漏修复的区域,在施工表面开设若干注浆孔4,然后在每个注浆孔4内安装注浆组件,然后开始进行微创堵漏修复。
[00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包括施工表面层(1)、背面层(2)、防水填充层(3),所述施工表面层(1)上开设有若干与防水填充层(3)连通的注浆孔(4),所述注浆孔(4)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注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注浆孔(4)内的套筒(5),所述套筒(5)的下端与防水填充层(3)连通,所述套筒(5)内可拆卸安装有注浆针头(6),所述注浆针头(6)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阀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的下端抵触在背面层(2)上,套筒(5)的上端突出施工表面层(1)一定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施工的微创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的下端沿着其周向开设有若干出浆孔(501),所述套筒(5)的顶端设置有凸台部(5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施工的微创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