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30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包括底模结构和面模结构,所述底模结构和面模结构之间注有混凝土,所述面模结构包括以底模结构为基础架设的多个滑模结构,多个滑模结构沿斜屋面并排设置,所述滑模结构包括轨道、钢框架、面模本体、牵引装置,所述轨道平行设置在钢框架两侧并且通过若干支撑装置固定在底模结构上,所述钢框架沿轨道可滑动,所述面模本体固定在钢框架下侧,所述牵引装置驱动钢框架移动。优点在于:由于设有可移动的面模本体,具有可根据施工进度平移滑动模板,具有操作简单优点,轨道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具有固定方便,快捷的优点,由于设有牵引装置,有利于减轻人力移模的费力操作。有利于减轻人力移模的费力操作。有利于减轻人力移模的费力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斜屋面是一种传统的屋面造型,近些年采用的斜屋面形式多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因其外形、立面效果美观和排水顺畅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后期使用阶段屋面防水减少了很多的隐患。人们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下,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建筑外观的造型、美观等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造型、坡度变化愈发复杂多样化,坡屋面有层次感,从室内看有更大的空间没有压抑感,坡屋带给人的是一种高耸感和开阔的感觉,能使人的视野变得独特。但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采用混凝土自然堆坡,振捣量密度不能满足密实度要求,平整度、板厚度得不到较好的控制,后期防水找平层厚度及材料浪费较大,增加成本。因此,亟待研究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包括底模结构和面模结构,所述底模结构和面模结构之间注有混凝土,所述面模结构包括以底模结构为基础架设的多个滑模结构,多个滑模结构沿斜屋面并排设置,所述滑模结构包括轨道、钢框架、面模本体、牵引装置,所述轨道平行设置在钢框架两侧并且通过若干支撑装置固定在底模结构上,所述钢框架沿轨道可滑动,所述面模本体固定在钢框架下侧,所述牵引装置驱动钢框架移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对拉螺栓、固定板,所述底模结构两侧相应位置设有固定板,多个对拉螺栓贯穿固定板设置,所述对拉螺栓将两侧的固定板拉紧固定在底模结构上,所述对拉螺栓上端与轨道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钢框架包括横框架、纵框架、固定筋,所述横框架与纵框架呈矩形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筋固定设置在钢框架的四角处。
[0007]进一步的,所述纵框架两端下侧设有滚轮装置,所述钢框架通过滚轮装置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滚轮装置包括支撑杆、滚轮本体,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纵框架的端部,所述滚轮本体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下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面模本体包括外框、横龙骨、纵龙骨,所述外框与钢框架形状相匹配,所述横龙骨、纵龙骨相互垂直交错设置在外框内侧,所述面模本体与钢框架之间通过若干U形箍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电动葫芦、挂杆,所述挂杆固定设置在轨道之间,所
述电动葫芦挂钩端挂设在挂杆上,另一端连接钢框架。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是使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由于设有可移动的面模本体,具有可根据施工进度平移滑动模板,具有操作简单,显著提升质量的优点,轨道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具有固定方便,快捷的优点,由于设有牵引装置,有利于减轻人力移模的费力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屋顶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钢框架俯视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滚轮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的面模本体截面示意图。
[0017]如图所示:1、底模结构;2、混凝土;3、轨道;4、钢框架;5、面模本体;6、对拉螺栓;7、固定板;8、横框架;9、纵框架;10、固定筋;11、支撑杆;12、滚轮本体;13、外框;14、横龙骨;15、纵龙骨;16、电动葫芦;17、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0]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包括底模结构1和面模结构,所述底模结构1和面模结构之间注有混凝土2,所述面模结构包括以底模结构1为基础架设的多个滑模结构,多个滑模结构沿斜屋面并排设置,所述滑模结构包括轨道3、钢框架4、面模本体5、牵引装置,所述轨道3平行设置在钢框架4两侧并且通过若干支撑装置固定在底模结构1上,所述钢框架4沿轨道3可滑动,所述面模本体5固定在钢框架4下侧,所述牵引装置驱动钢框架4移动。
[0021]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对拉螺栓6、固定板7,所述底模结构1两侧相应位置设有固定板7,多个对拉螺栓6贯穿固定板7设置,所述对拉螺栓6将两侧的固定板7拉紧固定在底模结构1上,所述对拉螺栓6上端与轨道3固定连接。所述钢框架4包括横框架8、纵框架9、固定筋10,所述横框架8与纵框架9呈矩形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筋10固定设置在钢框架4的四角处。所述纵框架9两端下侧设有滚轮装置,所述钢框架4通过滚轮装置与轨道3滑动连接,所述滚轮
装置包括支撑杆11、滚轮本体12,所述支撑杆11固定连接在纵框架9的端部,所述滚轮本体12转动连接在支撑杆11下端。
[0022]所述面模本体5包括外框13、横龙骨14、纵龙骨15,所述外框13与钢框架4形状相匹配,所述横龙骨14、纵龙骨15相互垂直交错设置在外框13内侧,所述面模本体5与钢框架4之间通过若干U形箍螺栓连接。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电动葫芦16、挂杆17,所述挂杆17固定设置在轨道3之间,所述电动葫芦16挂钩端挂设在挂杆17上,另一端连接钢框架4。
[0023]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本装置在浇筑混凝土2过程中采取底模结构1和面模结构的双面支模的形式,解决混凝土2振捣、平整度、厚度的问题,面模本体5采用滑模形式,具体的,面模本体5固定在钢框架4下侧,钢框架4相对于轨道3可滑动,使用电动葫芦16即可牵拉面模移动,预埋型钢作为滑模轨道3,轨道3采用对拉螺栓6与固定板7进行固定,施工中根据进度平移滑动面模本体5,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的面模的施工方法显著减少屋面固定面模用的材料和架设面模使用的人工劳力。进一步的,采用尺寸为80
×
50
×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包括底模结构(1)和面模结构,所述底模结构(1)和面模结构之间注有混凝土(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模结构包括以底模结构(1)为基础架设的多个滑模结构,多个滑模结构沿斜屋面并排设置,所述滑模结构包括轨道(3)、钢框架(4)、面模本体(5)、牵引装置,所述轨道(3)平行设置在钢框架(4)两侧并且通过若干支撑装置固定在底模结构(1)上,所述钢框架(4)沿轨道(3)可滑动,所述面模本体(5)固定在钢框架(4)下侧,所述牵引装置驱动钢框架(4)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对拉螺栓(6)、固定板(7),所述底模结构(1)两侧相应位置设有固定板(7),多个对拉螺栓(6)贯穿固定板(7)设置,所述对拉螺栓(6)将两侧的固定板(7)拉紧固定在底模结构(1)上,所述对拉螺栓(6)上端与轨道(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现浇横向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4)包括横框架(8)、纵框架(9)、固定筋(10),所述横框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自骁郑登科陈燕平罗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