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维特专利>正文

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93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0
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包括船体、对接框架、控制设备舱、绳索布放总成和水下探测器,通过设置铰接船体的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得布放平台的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可以依靠铰接的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调整角度以调整间距,实现对船体之间放置设备的尺寸适配,方便在收放尺寸较大的设备及物料时,对投放平台进行宽度调整,并且在需要对投放平台进行收纳时,可依靠折叠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实现对投放平台间距的缩短,方便投放平台的拖曳和收纳。方便投放平台的拖曳和收纳。方便投放平台的拖曳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设备无人投放平台
,特别涉及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需求的逐步提升,水下科考项目对水下探索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在一些投放平台上,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考察及作业项目,对不同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投放,而在刮风下雨等气象条件下,依靠人工在船体甲板进行设备投放,或人工潜水进行考察,人力消耗及危险性都较大,而目前的投放平台均为固定式结构,受限于布放平台的尺寸,所投放的设备及材料大小均有限,并且在转运过程中,投放平台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不方便对购房平台进行大量拖曳或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投放的设备及材料大小均有限,并且在转运过程中,投放平台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不方便对购房平台进行大量拖曳或携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包括对接框架、船体、控制设备舱、绳索布放总成、水下探测器和探测器固定总成;
[0006]所述船体的数量为两个;
[0007]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侧框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船体相铰接,第二侧框架的一端与另一个船体相铰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面和第二横梁的一面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框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二侧框架的领一端铰接于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
[0008]所述控制设备舱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
[0009]所述绳索布放总成与船体相连接,并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绳索布放总成设置于两个船体之间,绳索布放总成上设有绳索和卷收筒,绳索的一端与卷收筒相连接;
[0010]所述水下探测器与绳索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装配面板和船体横梁,所述绳索布放总成和所述探测器固定总成与装配面板可拆连接,所述船体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船体可拆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器固定总成还包括引导滚轮,所述引导滚轮的数量为两个,并通过轮轴连接于装配面板上,两个引导滚轮的弧面相对设置,绳索的侧边与引导滚轮相对设置的弧面相接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船体横梁通过插销与船体可拆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板设有投放口,所述投放口贯穿装配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舱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器还包括叶轮护罩和流量检测叶轮,所述叶轮护罩等间距布设于水下探测器的侧壁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舱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顶部相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绳索布放总成选用电动绞车。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设有减重凹槽。
[002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铰接船体的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得布放平台的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可以依靠铰接的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调整角度以调整间距,实现对船体之间放置设备的尺寸适配,方便在收放尺寸较大的设备及物料时,对投放平台进行宽度调整,并且在需要对投放平台进行收纳时,可依靠折叠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实现对投放平台间距的缩短,方便投放平台的拖曳和收纳。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船体;
[0025]11、装配面板;12、船体横梁;13、引导滚轮;14、投放口;
[0026]20、对接框架;
[0027]21、第一侧框架;22、第二侧框架;23、第一横梁;
[0028]24、第二横梁;25、减重凹槽;
[0029]30、控制设备舱;
[0030]31、天线;
[0031]40、绳索布放总成;
[0032]41、绳索;42、卷收筒;
[0033]50、水下探测器;
[0034]51、叶轮护罩;52、流量检测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6]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下设备固定式布放平台,包括船体10、对接框架20、控制设备舱30、绳索布放总成40和水下探测器50。所述船体10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两个船体10之间设有间隔空间。所述对接框架20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船体10相连接,对接框架20包括第一侧框架21、第二侧框架22、第一横梁23和第二横梁24,第一侧框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船体10相铰接,第二侧框架22的一端与另一个船体10相铰接,所述第一横梁23的一个侧面和第二横梁24的一个侧面相对设置,并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框架2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铰链连接的侧面上,所述第二侧框架
的领一端铰接于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所述控制设备舱30连接于第一横梁23和第二横梁24的顶部。所述绳索布放总成40连接于装配面板11上,装配面板11通过船体横梁12与船体10相连接,并且绳索布放总成40与控制设备舱30电连接。绳索布放总成40连接于装配面板11上,进而通过船体横梁12与船体10相连接,绳索布放总成40为电动绞车,电动绞车上设有绳索41和卷收筒42,绳索41的一端与卷收筒42相连接,另一端与水下探测器50相连接,并且水下探测器50与控制设备舱30电连接,水下探测器50包括叶轮护罩51和流量检测叶轮52,所述叶轮护罩51等间距布设于水下探测器50的侧壁上。
[0037]根据上述结构,在水下设备固定式布放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依靠两个船体漂浮于水面上,对接框架横跨两个船体进行连接,在展开过程中,通过调整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的倾斜角度,使得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相对船体的高度方向距离进行调整,适配待收放的设备及材料,并依靠不同长度的,通过插销连接船体的横梁进行固定。控制设备舱装配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顶面,避免装配在船体装配面板所在区域,出现占用空间及影响设备存放的问题,且避免较小的浪花卷至控制设备舱造成渗水问题。绳索布放总成连接于装配面板上,进而通过船体横梁与船体相连接。在需要收放水下探测器时,作为绳索布放总成的电动绞车收到控制设备舱的释放电信号,通过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控制卷收筒转动。卷收筒转动的过程中,环绕卷收筒设置的绳索向下释放水下探测器,直至电动绞车将水下探测器释放至指定深度,停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对接框架、控制设备舱、绳索布放总成和水下探测器;所述船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侧框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船体相铰接,第二侧框架的一端与另一个船体相铰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面和第二横梁的一面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框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二侧框架的领一端铰接于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所述控制设备舱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所述绳索布放总成与船体相连接,并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绳索布放总成设置于两个船体之间,绳索布放总成上设有绳索和卷收筒,绳索的一端与卷收筒相连接;所述水下探测器与绳索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面板和船体横梁,所述绳索布放总成和探测器固定总成与装配面板可拆连接,所述船体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船体可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固定总成还包括引导滚轮,所述引导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特
申请(专利权)人:曾维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