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9875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9
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包括由硬质塑胶制成且弹性配合的上壳、下壳,上壳、下壳拼合形成具有空腔的球体,空腔中安装有PCB控制板、振动电机以及为PCB控制板和振动电机供电的电池,空腔中还固定安装有与PCB控制板连接并检测球体的受挤压状态的接触传感器,下壳内设置有触发接触传感器的顶块。振动电机受PCB控制板控制发生不同时长的振动,用户依据振动时间对球体进行抓握按压,按压频率与振动时间一致即闯关成功,可进入下一关;反之则闯关失败降级,需重新按压闯关。结合振动电机、接触传感器进行手指抓握训练,并采用闯关升级的训练模式,手部跟随脑部记忆力协同操作,操作简单,并且丰富训练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训练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训练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是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手功能训练主要包括:1.改善上肢协调性及进行手眼协调训练;2.提高手指抓握及对指能力;3.提高上肢运动的准确性及改善速度练习。而其中手指抓握训练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并且有助于对大脑神经进行康复性训练,重点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0003]为了辅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复健训练,通常为患者提供弹性球体或其他物体进行抓握训练患,既锻炼手指又促进了手部的血液循环;如中国技术专利201922162605.1“一种可辅助患者抓握练习的保护性约束手套”中设置了扭力弹簧、弹力抓握球,患者可以通过扭力弹簧和弹力抓握球进行抓握锻炼,既锻炼手指又促进了手部的血液循环。
[0004]但是目前的抓握训练器材功能单一,仅提供枯燥乏味的抓握训练,患者容易失去训练耐心,不利于长期复健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包括由硬质塑胶制成且弹性配合的上壳、下壳,上壳、下壳拼合形成具有空腔的球体,空腔中安装有PCB控制板、振动电机以及为PCB控制板和振动电机供电的电池,空腔中还固定安装有与PCB控制板连接并检测球体的受挤压状态的接触传感器,下壳内设置有触发接触传感器的顶块。
[0007]进一步的,上壳、下壳的外表面各设有均匀覆盖其表面的凹坑。
[0008]进一步的,上壳、下壳之间采用卡扣结构连接并实现限位,且上壳与下壳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可活动的间隙。
[0009]进一步的,上壳的内壁中心成型有导向管,下壳的内壁中心成型有插入导向管中并与之滑动配合的导向柱,导向管内还设置有与导向柱的顶端抵接的弹簧使上壳与下壳弹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球体的表面设有显示窗口并在显示窗口中设置有与PCB控制板连接的显示屏,显示窗口上还设置有将其封闭的透光板。
[0011]进一步的,球体上设置有充电窗口并在充电窗口处设置有与PCB控制板连接并为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
[0012]进一步的,PCB控制板上集成有计时器。
[0013]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按压球体,触发接触开关开始闯关;
[0015]S2:PCB控制板控制振动电机在对应关卡的振动时长下振动;
[0016]S3:用户依据S2中的振动时长按压球体触发接触开关,PCB控制板记录接触开关的触发频率;
[0017]S4:PCB控制板判断接触开关的触发频率与振动时长是否吻合,如吻合则闯关成功并进入下一关;如不吻合则返回S2。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上壳、下壳弹性连接拼合形成的球体,结合振动电机、接触传感器进行手指抓握训练,并采用闯关升级的训练模式,手部跟随脑部记忆力协同操作,操作简单,并且丰富训练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4,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包括由硬质塑胶制成且弹性配合的上壳1、下壳2,上壳1、下壳2拼合形成具有空腔的球体,空腔中安装有PCB控制板3、振动电机4以及为PCB控制板3和振动电机4供电的电池5,空腔中还固定安装有与PCB控制板3连接并检测球体的受挤压状态的接触传感器6,下壳2内设置有触发接触传感器6的顶块21。具体的,PCB控制板4上写入AI软件算法,振动电机4受PCB控制板3控制发生不同时长的振动,用户依据振动时间对球体进行抓握按压,按压频率与振动时间一致即闯关成功,可进入下一关;反之则闯关失败降级,需重新按压闯关。本专利技术采用上壳1、下壳2弹性连接拼合形成的球体,结合振动电机4、接触传感器6并通过AI软件算法控制进行手指抓握训练,并采用闯关升级的训练模式,手部跟随脑部记忆力协同操作,操作简单,并且丰富训练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0027]进一步的,上壳1、下壳2的外表面各设有均匀覆盖其表面的凹坑7。凹坑7结构可对手部皮肤进行按摩,在进行闯过的过程中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0028]进一步的,上壳1、下壳2之间采用卡扣结构01连接并实现限位,且上壳1与下壳2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可活动的间隙。上壳1、下壳2之间采用卡扣结构01连接,装配简单方便,利于维修以及电池5更换。
[0029]进一步的,上壳1的内壁中心成型有导向管11,下壳2的内壁中心成型有插入导向管11中并与之滑动配合的导向柱22,导向管11内还设置有与导向柱22的顶端抵接的弹簧11a使上壳1与下壳2弹性连接。
[0030]进一步的,球体的表面设有显示窗口并在显示窗口中设置有与PCB控制板3连接的显示屏8,显示窗口上还设置有将其封闭的透光板81。其中,显示屏8中显示当前关数,使训练过程记录直观体现。
[0031]进一步的,球体上设置有充电窗口并在充电窗口处设置有与PCB控制板3连接并为电池5充电的充电接口9。
[0032]进一步的,PCB控制板3上集成有计时器31。具体的,PCB控制板3上设置计时器31可实现闯关限时功能,进一步丰富训练难度;另一方面,当接触传感器6长时间未被触发,系统可进入待机模式,进而降低功耗而达到省电目的。
[0033]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4]S1:按压球体,触发接触开关开始闯关;
[0035]S2:PCB控制板3控制振动电机4在对应关卡的振动时长下振动;
[0036]S3:用户依据S2中的振动时长按压球体触发接触开关,PCB控制板3记录接触开关的触发频率;
[0037]S4:PCB控制板3判断接触开关的触发频率与振动时长是否吻合,如吻合则闯关成功并进入下一关;如不吻合则返回S2。
[003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包括由硬质塑胶制成且弹性配合的上壳、下壳,上壳、下壳拼合形成具有空腔的球体,其特征在于,空腔中安装有PCB控制板、振动电机以及为PCB控制板和振动电机供电的电池,空腔中还固定安装有与PCB控制板连接并检测球体的受挤压状态的接触传感器,下壳内设置有触发接触传感器的顶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其特征在于,上壳、下壳的外表面各设有均匀覆盖其表面的凹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其特征在于,上壳、下壳之间采用卡扣结构连接并实现限位,且上壳与下壳的边缘之间设置有可活动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闯关健身球,其特征在于,上壳的内壁中心成型有导向管,下壳的内壁中心成型有插入导向管中并与之滑动配合的导向柱,导向管内还设置有与导向柱的顶端抵接的弹簧使上壳与下壳弹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