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979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使用等效目标以及覆盖理想目标理论探测距离的航路,构建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模型,获得等效信噪比曲线并得到理想目标探测威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等效目标与理想目标的试验差异局限在雷达截面积,适用于各类大气波导条件,并能够评估不同波形时的探测威力差异。并能够评估不同波形时的探测威力差异。并能够评估不同波形时的探测威力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应用及检验技术,具体为一种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类雷达的研制,对雷达探测威力的检验需求日益增加,如何进行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类型目标的探测威力试验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试验条件限制时的超低空飞行目标替代试验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专利CN 102998661B提供了一种雷达检飞目标替代试验方法,通过使替代目标和理想目标处于同一波束仰角内,使雷达天线增益相同,从而等效得到替代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和高度,当存在云雨及大气波导等气象条件时,不同距离气象特征差异较大,该方法不再适用;同时,该方法未考虑替代目标和理想目标位置不同时探测波形脉宽不同的情况,适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专利CN110412526A提供了另一种雷达探测威力测试方法,直接使用雷达方程进行探测威力等效,但并未考虑到低空超低空条件下的波瓣分裂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具体步骤为:
[0006]步骤1:根据目标雷达截面积起伏模型确定作战对象的目标起伏类型,选择目标起伏类型一致的等效目标;
[0007]步骤2:根据雷达超低空探测威力检验要求,确定试验需满足的气象条件以及理想目标飞行航路;
[0008]步骤3:使用等效目标替代理想目标在步骤2的气象条件以及理想目标飞行航路下进行超低空探测试验,记录等效目标的跟踪数据;
[0009]步骤4:计算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
[0010]步骤5:根据雷达方程计算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
[0011]步骤6:计算方向图传播因子;
[0012]步骤7:根据雷达方程计算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方向图传播因子计算等效目标信噪比理论值;
[0013]步骤8:绘制理想目标信噪比等效测量值曲线;
[0014]步骤9:绘制理想目标信噪比理论值曲线;
[0015]步骤10:根据理想目标信噪比等效测量值曲线和理想目标信噪比理论值曲线与检测门限的交点,确定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的等效测量值和理论值。
[0016]优选地,所述等效目标雷达截面积大于等于作战对象雷达截面积。
[0017]优选地,步骤2设定的飞行航路近界为0.8R

,飞行航路远界为1.2R

,R

为理想目
标最大理论发现距离。
[0018]优选地,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的计算公式为:
[0019][0020]式中,SNR
uniform
为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SNR
record
为记录的原始信噪比,τ0为基准脉宽,τ1为当前使用的实际跟踪脉宽,STC
ratio
为灵敏度时间控制系数。
[0021]优选地,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0022][0023]式中,P
t
为雷达发射峰值功率,G
t
为发射增益,G
r
为接收增益,τ0为基准脉宽,σ0为基准截面积,λ为雷达波长,k为玻尔兹曼常数,T
s
为系统噪声温度,D0为检测因子,L
s
为系统损耗。
[0024]优选地,等效目标信噪比理论值具体为:
[0025][0026]式中,R
max
为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F为方向图传播因子,R1为等效目标当前跟踪距离,τ1为等效目标当前跟踪脉宽,σ1为等效目标RCS,τ0为基准脉宽,σ0为基准截面积。
[0027]优选地,理想目标信噪比等效测量值具体为:
[0028][0029]式中,τ
target
为探测理想目标使用的脉宽,σ
target
为理想目标RCS,τ1为等效目标当前跟踪脉宽,σ1为等效目标RCS,SNR
uniform
为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
[0030]优选地,理想目标信噪比理论值具体为:
[0031][0032]式中,SNR1为等效目标信噪比理论值,τ
target
为探测理想目标使用的脉宽,σ
target
为理想目标RCS。
[003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将等效目标与理想目标的试验差异局限在雷达截面积,适用于各类不同气象条件,特别适用于存在大气波导时的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检验;
[0034](2)本专利技术将雷达波形与探测威力测试解耦,适用于等效目标和理想目标探测时波形不同的情况,亦适用于不同距离段不同波形的情况,并能够评估各类波形时的探测威力差异。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一种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具体步骤为:
[0039]步骤1:根据Swerling I~V(斯威林I~V)目标雷达截面积起伏模型确定作战对象的目标起伏类型,选择目标起伏类型一致的等效目标,并满足等效目标雷达截面积大于等于理想目标(即作战对象)雷达截面积;
[0040]步骤2:根据雷达超低空探测威力检验要求,确定试验需满足的气象条件以及理想目标飞行航路,当理想目标最大理论发现距离为R

时,设定飞行航路近界为0.8R

,飞行航路远界为1.2R


[0041]步骤3:使用等效目标替代理想目标进行超低空探测试验,记录等效目标的跟踪数据,包括方位、仰角、距离、信噪比、灵敏度时间控制(STC)系数等数据;
[0042]步骤4:计算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通过使用基准脉宽和实际脉宽,实现信噪比的脉宽归一化,计算结果可按需进行平滑;
[0043][0044]其中,SNR
uniform
为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SNR
record
为记录的原始信噪比,τ0为基准脉宽,τ1为当前使用的实际跟踪脉宽,STC
ratio
为灵敏度时间控制系数。
[0045]步骤5:根据雷达方程计算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R
max

[0046][0047]其中,P
t
为雷达发射峰值功率,G
t
为发射增益,G
r
为接收增益,τ0为基准脉宽,σ0为基准截面积,λ为雷达波长,k为玻尔兹曼常数,T
s
为系统噪声温度,D0为检测因子,L
s
为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1:根据目标雷达截面积起伏模型确定作战对象的目标起伏类型,选择目标起伏类型一致的等效目标;步骤2:根据雷达超低空探测威力检验要求,确定试验需满足的气象条件以及理想目标飞行航路;步骤3:使用等效目标替代理想目标在步骤2的气象条件以及理想目标飞行航路下进行超低空探测试验,记录等效目标的跟踪数据;步骤4:计算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步骤5:根据雷达方程计算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步骤6:计算方向图传播因子;步骤7:根据雷达方程计算自由空间最大理论探测距离、方向图传播因子计算等效目标信噪比理论值;步骤8:绘制理想目标信噪比等效测量值曲线;步骤9:绘制理想目标信噪比理论值曲线;步骤10:根据理想目标信噪比等效测量值曲线和理想目标信噪比理论值曲线与检测门限的交点,确定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的等效测量值和理论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目标雷达截面积大于等于作战对象雷达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设定的飞行航路近界为0.8R

,飞行航路远界为1.2R

,R

为理想目标最大理论发现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空飞行目标探测威力等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SNR
uniform
为等效目标信噪比归一化测量值,SNR
record
为记录的原始信噪比,τ0为基准脉宽,τ1为当前使用的实际跟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越强董杨李庶中楼奇哲李洁赵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