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48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连接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延长杆,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延长杆,两根延长杆的自由端均连接有牙套,两个连接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回位弹簧,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尺,限位尺上开设有贯穿前后两侧的通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对所有行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进行更好地暴露和保护,方便操作者更顺利的置入喉镜,保护有牙齿松动或假牙患者的牙齿脱落或断裂;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患者口腔,减少污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

技术介绍

[0002]全麻即全身麻醉的意思,是目前最常见的麻醉方式。其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是经静脉注入麻醉药物以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者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和骨骼肌肌肉松弛的一种麻醉方法。全麻以后,患者不能自主呼吸,需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气管内,连接呼吸机,用呼吸机辅助代替自主呼吸。
[0003]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需要麻醉医生打开患者的口腔,置入喉镜,暴露声门,插入气管导管。打开口腔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医生的拇指和示指直接撑开上下牙齿。因此,医生就会直接与患者的牙齿,唾液甚至口腔里的血渍接触,接下来喉镜柄上、麻醉机上、监护仪上,电脑上以及手术室其它地方都可能随着麻醉医生的活动沾上患者的体液,从而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以及患者的交叉感染。目前尚没有专门为气管插管设计的口腔撑开器,而现有的撑开器主要通过手持撑开器进行撑开口腔,首先操作不方便,可能反而会妨碍喉镜的置入,再者硬度大,会对牙齿松动或者假牙患者造成牙齿脱落或者断裂的风险。本专利技术专门为麻醉医生气管插管设计,不仅可以撑开口腔,帮助挑起患者舌头,引导喉镜的置入更顺畅,同时还可避免麻醉医生直接接触患者口腔,降低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能方便操作者更顺利的置入喉镜,对于有牙齿松动或有假牙的患者,能避免牙齿脱落或断裂;还能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患者口腔,从而减少麻醉环境的污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八字形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连接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延长杆,所述第一延长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牙套,两个连接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尺,所述限位尺上开设有贯穿前后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一侧设有限位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置于通槽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止回弹簧,所述止回弹簧的自由端与限位尺的上侧固定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先将撑开器置于患者上下牙之间,并让患者的上下牙齿分别咬住两个牙套。待完成麻醉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同时用手用力握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后端相互靠近,此时前端会相互分离,撑开口腔,同时在止回弹簧的作用下,限位齿永远紧靠限位柱,限位柱会沿限位齿的边缘滑动,当确定好撑开的角度后,放开连接杆限位柱自动嵌入限位齿之间的间隙中,防止两根连
接杆的下端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相互原理,以此方便操作者不再需要时刻操作撑开器,能更顺利的置入喉镜,还能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患者口腔,从而减少麻醉环境的污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0008]优选地,所述牙套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牙套常规状态下为弧形,所述牙套的一侧沿轴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凹槽内粘接有海绵。
[0009]硅胶材质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能对不同的患者的牙齿进行支撑,同时采用梯形凹槽,在患者牙齿嵌入凹槽中时,能防止牙齿脱落。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延长杆的自由端还固定有拉舌器,所述拉舌器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扭簧,扭簧的另一端与上夹板的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板的右端还固定连接有Z型的滑动杆,所述第二延长杆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通口,所述滑动杆的右端穿过通口并在滑动槽内滑动且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的内壁,所述滑动杆的右端固定有一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穿过通口并置于外侧。
[0011]拉舌器上下夹板夹住舌头,然后向外拉动操作杆,使拉舌器向外移动,即可挑起患者舌头,引导喉镜的置入更顺畅,使用完之后,在弹簧的作用下使拉舌器回位。
[0012]优选地,所述通口外侧设有第二转轴且内部设有扭簧,所述第二转轴处转动连接有一锁止片,所述操作杆靠近通口的一侧设有锁止齿,所述锁止片的右端可嵌入锁止齿之间的间隙中。
[0013]锁止片嵌入锁止齿之间的间隙中,即可固定滑动杆和拉舌器的位置,使患者舌头始终保持挑起的状态,方便置入喉镜。
[0014]优选地,两个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套设有橡胶垫。
[0015]海绵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位置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套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舌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一延长杆2、牙套3、固定块4、限位尺5、第二连接杆6、第二延长杆7,、回位弹簧8、限位柱9、止回弹簧10、下夹板11、上夹板12、滑动杆13、操作杆14、锁止片15、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八字形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连接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套设有橡胶垫,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延长杆2,第一延长杆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牙套3,牙套3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牙套3常规状态下为弧形,牙套3的一侧沿轴向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截面为梯形,凹槽内粘接有海绵,两个连接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回位弹簧8,回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于两个连接杆
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尺5,限位尺5上开设有贯穿前后两侧的通槽,通槽的一侧设有限位齿,第一连接杆1的前侧设有限位柱9,限位柱9置于通槽中,第一连接杆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止回弹簧10,止回弹簧10的自由端与限位尺5的上侧固定连接。
[0022]如图4所示,第二延长杆7,的自由端还固定有拉舌器,拉舌器包括上夹板12和下夹板11,下夹板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扭簧,扭簧的另一端与上夹板12的固定连接,下夹板11的右端还固定连接有Z型的滑动杆13,第二延长杆7内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通口,滑动杆13的右端穿过通口并在滑动槽内滑动且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的内壁,滑动杆13的右端固定有一操作杆14,操作杆14穿过通口并置于外侧,通口外侧设有第二转轴且内部设有扭簧,第二转轴处转动连接有一锁止片15,操作杆14靠近通口的一侧设有锁止齿,锁止片15的右端可嵌入锁止齿之间的间隙中。
[002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4]医护人员先将撑开器置于患者上下牙之间,并让患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八字形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连接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延长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延长杆,两根延长杆的自由端均转动连接有牙套,两个连接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尺,所述限位尺上开设有贯穿前后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一侧设有限位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置于通槽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止回弹簧,所述止回弹簧的自由端与限位尺的上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牙套常规状态下为弧形,所述牙套的一侧沿轴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凹槽内粘接有海绵。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首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