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462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综合管廊、夹层隧道空间和桥梁;综合管廊包括沿着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件,夹层隧道空间包括沿着横向依次连接的第二预制件,且第二预制件叠设于第一预制件上方;桥梁包括桥梁柱和桥梁板,桥梁柱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预制件的上侧,桥梁柱的另一端连接于桥梁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大断面多层综合管廊及桥隧一体化构筑物分解为数量可控的标准构件或部件,减轻单个标准构件或部件的自重,便于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在建设现场装配建造,实现大型地下构筑物的工业化生产、装配化的绿色建造。造。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因素,考虑耐久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科学选择工程材料,主要材料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推进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预制拼装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有效带动工业构件生产、施工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
[0003]一般情况下,综合管廊采用单舱或双舱断面,通过节段拼装或者装配整体式建造。但是,多功能复合化的综合管廊项目不断出现,形成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夹层

地下隧道

桥梁为一体的大断面多层综合管廊结构构筑物,这种大型构筑物断面尺寸大,不利于实现节段预制拼装建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大断面多层的构筑物不便于建造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综合管廊、夹层隧道空间和桥梁;
[0007]所述综合管廊包括沿着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件,所述夹层隧道空间包括沿着横向依次连接的第二预制件,且所述第二预制件叠设于所述第一预制件上方;所述桥梁包括桥梁柱和桥梁板,所述桥梁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上侧,所述桥梁柱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桥梁板。
[0008]本技术通过将多层构筑物拆分成相应的预制件进行预制与后续装配,具体地,将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夹层

地下隧道

桥梁形成的大断面多层综合管廊及桥隧一体化构筑物,拆分成综合管廊层、夹层隧道空间层和桥梁层,并将各层分别分解为第一预制件、第二预制件和桥梁柱,从而把大断面多层综合管廊及桥隧一体化构筑物分解为数量可控的标准构件或部件,减轻单个标准构件或部件的自重,便于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在建设现场装配建造,实现大型地下构筑物的工业化生产、装配化的绿色建造。并且,综合管廊为纵向连接,夹层隧道空间为横向连接,采用这种横纵向的连接方式,能够有利于整体的结构强度。
[0009]较佳地,所述综合管廊还包括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件内,且纵向贯穿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
[0010]在本方案中,通过预应力钢筋纵向连接第一预制件从而形成综合管廊,其连接可靠且连接方式简单。
[0011]较佳地,所述综合管廊为多舱箱型结构,所述预应力钢筋至少设置于所述综合管
廊的两侧壁的上下两端。
[0012]较佳地,所述综合管廊的两侧壁之间的廊壁还设有所述预应力钢筋。
[0013]在本方案中,预应力钢筋可以连接于综合管廊的两侧壁上,也可以根据需求在综合管廊的两侧壁之间的廊壁上设置预应力钢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综合管廊具体的结构形式进行布置,比如对于箱数较少的综合管廊可以只在最外侧的侧壁上设置,对于箱数较多的综合管廊可以箱内的侧壁上设置预应力钢筋。
[0014]较佳地,所述夹层隧道空间还包括预应力钢棒,所述预应力钢棒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制件内,且横向贯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侧壁。
[0015]在本方案中,通过预应力钢棒横向连接第二预制件从而形成夹层隧道空间,其连接可靠且连接方式简单。
[0016]较佳地,所述桥梁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插筋和灌浆套筒。
[0017]较佳地,所述桥梁柱包括预制墩柱,所述桥梁板包括叠合板构件。
[0018]在本方案中,桥梁柱可以进行预制墩柱,桥梁板可以预制叠合板构建,从而能够实现桥梁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建造。
[0019]较佳地,所述综合管廊的一侧侧壁、所述夹层隧道空间的一侧侧壁和所述桥梁的一侧侧壁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0020]所述综合管廊的中间壁、所述夹层隧道空间的中间连接壁和所述桥梁的另一侧侧壁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0021]在本方案中,综合管廊通常为具有多舱的箱型结构,夹层隧道空间也通常为多舱箱型结构,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将桥梁的承重部分和综合管廊与夹层隧道空间的侧壁布置与同一竖直方向上,从而能够提升整体构筑物的承重能力,提升结构的可靠性。
[0022]一种建造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建造方法用于建造如上述的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所述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S1:纵向安装所述第一预制件形成所述综合管廊;
[0024]S2:在所述综合管廊上方,横向安装所述第二预制件形成所述夹层隧道空间;
[0025]S3:在所述夹层隧道空间的上表面,竖直安装所述桥梁柱,并在所述桥梁柱的上侧安装所述桥梁板。
[0026]在本方案中,首先把综合管廊的第一预制件,在建设现场纵向拼装成为整体,提高整体强度和刚度,作为构筑物的基础。其次,把夹层隧道空间的第二预制件在建设现场横向拼装成为整体。最后,把上部的桥梁结构的桥梁柱和叠合板构件,在建造场地通过灌浆套筒或灌浆波纹管连接成整体。
[0027]较佳地,在所述S1步骤之前,所述建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8]S01:对所述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进行拆分,分为所述综合管廊、所述夹层隧道空间和所述桥梁;
[0029]S02:根据所述综合管廊、所述夹层隧道空间和所述桥梁的结构特征进行标准化和模数化拆分,分别拆分出第一预制件、第二预制件、预制墩柱和叠合板构件;
[0030]S03:分别预制所述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所述预制墩柱和所述叠合板构件。
[0031]在本方案中,将综合管廊按照一定的模数进行标准化节段分解,形成标准化的节
段,即第一预制件。以及将夹层隧道空间同样按照一定的模数进行标准化节段分解,形成标准化的节段,即第二预制件。最后,把上部的桥梁结构的按照一定的模数进行标准化节段分解形成预制墩柱和叠合板构件。能够实现大型地下构筑物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建造,也是一种绿色建造技术。
[0032]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把大断面多层综合管廊及桥隧一体化构筑物分解为数量可控的标准构件或部件,减轻单个标准构件或部件的自重,便于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在建设现场装配建造,实现大型地下构筑物的工业化生产、装配化的绿色建造。并且,综合管廊为纵向连接,夹层隧道空间为横向连接,采用这种横纵向的连接方式,能够有利于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断面多层综合管廊及桥隧一体化构筑物的断面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构筑物拆分的平面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构筑物拆分的立体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断面多舱综合管廊节段拆分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综合管廊、夹层隧道空间和桥梁;所述综合管廊包括沿着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件,所述夹层隧道空间包括沿着横向依次连接的第二预制件,且所述第二预制件叠设于所述第一预制件上方;所述桥梁包括桥梁柱和桥梁板,所述桥梁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上侧,所述桥梁柱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桥梁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还包括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件内,且纵向贯穿多个所述第一预制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预制装配的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为多舱箱型结构,所述预应力钢筋至少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的两侧壁的上下两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预制装配的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栋王建康明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