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湖大学专利>正文

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42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4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体内装置、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集成芯片分别与刺激电极和柔性线圈连接,柔性线圈用于接收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刺激电极用于将刺激脉冲传递到舌下神经;体外装置安装于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线圈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能量和刺激信息,线圈用于将能量和刺激信息传输到体内装置。通过将舌下神经刺激装置拆分为利用体内线圈和体外线圈形成的磁感应链路进行通信和能量传输的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减小体内装置体积,提升实用性和安全性。升实用性和安全性。升实用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舌下神经刺激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正常情况下,空气通过呼吸道平稳地从嘴和鼻子进入肺部,呼吸过程中,呼吸道的阻塞或者变窄会造成呼吸暂停。在睡眠过程中,在本应该处于正常呼吸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不自觉地短暂停止呼吸的状态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典型的临床变现症状有洪亮的鼾声、嗜睡、失眠、夜间大脑缺氧等。如果没有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它会增加换心血患疾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甚至严重的OSA患者会危及生命。衡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可以判断患者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成年人AHI小于5时为正常,5≤AHI<15为轻度OSA,15≤AHI<30为中度OSA,AHI≥30为重度OSA。尽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OSA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在睡眠时一直佩戴面罩,只有50%的患者愿意在睡眠时一直佩戴CPAP,因此CPAP对于OSA患者的治疗只有50%的依从性和普遍性。目前,研究人员们正在着力开发创新的替代方案。提高OSA治疗的依从性。舌下神经刺激(HGNS)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在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时刺激舌下神经,引起舌下肌肉收缩,从而使得患者的呼吸通道扩大。将HGNS安装在患者体内,检测患者是否处于呼吸暂停状态刺激舌下神经,打开呼吸通道,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具有高达76%的成功率,能让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小于5。
[0003]目前舌下神经刺激系统体积庞大,该系统主要由三个可植入部件组成:呼吸传感器、刺激发生器和刺激电极。呼吸传感器通过感知胸壁运动的生物阻抗来检测呼吸模式,并将信息通过到导线传输给电刺激发生器。然后,电刺激产生器向刺激电极提供电刺激脉冲,刺激电极将刺激信号传递给舌下神经。接收电刺激治疗的呼吸中断患者需要经历三次开刀手术。第一个开刀切口在患者右侧颌下腺下缘处,位于患者舌下神经的远端,用来放置刺激电极。刺激舌下神经的远端能让舌头向前伸展,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第二个开刀切口平行于肋骨,位于的第三根肋骨和第四根肋骨的中间区域。这个切口用来放置呼吸传感器,通过感知胸壁运动的生物阻抗来检测呼吸状态判断患者是处于呼气还是吸气状态,并将该信息传递给刺激发生器。刺激发生器接收呼吸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向刺激电极提供刺激信号。刺激发生器相当于一个中枢系统,是植入式舌下神经刺激系统中最最核心的器件。用来放置刺激发生器的开口在右锁骨下方2

4厘米处。三个植入部件都需要通过植入体内的导线进行连接。
[0004]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为了放置舌下神经刺激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的手术或者多创口的手术进行设备植入,手术部位多、创口大,并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炎症等,三个主要部件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受身体活动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失灵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舌下神经刺激系统的供电电池使用寿命有限,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重新手术进行电池的更换,会给病人带来二次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应用与呼吸中断治疗,旨在降低植入用户体内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积、减小患者手术次数和创口面积,避免植入设备连接的导线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体内电池供电进行电池更换时给用户带来的二次创伤,提高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体内装置、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体内装置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集成芯片分别与刺激电极和柔性线圈连接,柔性线圈用于接收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刺激电极用于将刺激脉冲传递到舌下神经;体外装置安装于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体外装置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线圈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能量和刺激信息,柔性线圈用于将能量和刺激信息传输到体内装置。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将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分为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包含的柔性线圈和体外装置包含的线圈构成磁感应链路,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通过磁感应链路进行能量传输和数据交换,体外装置向体内装置发送能量和刺激信息体内装置接收到体外装置传输的能量后启动体内电路进入工作状态,根据体外装置传输刺激信息,产生特定的刺激脉冲,并通过刺激电极传递到舌下神经,治疗用户的阻塞性呼吸暂停;通过将舌下神经刺激装置拆分为高度集成的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极大的减小了需要植入用户体内的装置体积,减小了用户需要进行手术的次数和手术创口面积,降低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利用线圈构成的磁感应链路实现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之间的通信和能量传输,不需要再设置植入在用户体内的导线和电源,避免了用户身体移动可能导致的装置失灵或者安全隐患对用户造成伤害,以及电池更换给用户造成的二次伤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内装置安装方式示意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内装置的第一PCB子板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体内装置的第二PCB子板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由
技术介绍
可知,当下采用的舌下神经刺激系统对于患者而言,为了放置舌下神经刺激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的手术或者多创口的手术进行设备植入,手术部位多、创口大,
并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炎症等,三个主要部件之间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受身体活动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失灵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舌下神经刺激系统的供电电池使用寿命有限,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重新手术进行电池的更换,会给病人带来二次创伤。因此,如何降低舌下神经刺激装置放置和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提高舌下神经刺激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00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呼吸中断治疗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体内装置、体外装置;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体内装置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集成芯片分别与刺激电极和柔性线圈连接,柔性线圈用于接收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能量和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刺激电极用于将刺激脉冲传递到舌下神经;体外装置安装于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体外装置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线圈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能量和刺激信息,线圈用于将能量和刺激信息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内装置、体外装置;所述体内装置安装于舌下神经的远端,所述体内装置包括集成芯片、刺激电极、柔性线圈,所述集成芯片分别与所述刺激电极和所述柔性线圈连接,所述柔性线圈用于接收所述体外装置发送的能量和刺激信息,所述集成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能量和所述刺激信息产生刺激脉冲,所述刺激电极用于将所述刺激脉冲传递到所述舌下神经;所述体外装置安装于所述体内装置上方的体表,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线圈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线圈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产生所述能量和所述刺激信息,所述线圈用于将所述能量和所述刺激信息传输到所述体内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体外装置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用于接收用户设置的刺激参数,向所述体外装置发送所述刺激参数;所述体外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刺激参数调整所述刺激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装置与所述遥控器通过数据线、蓝牙或无线网进行所述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下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内装置还包括:第一离散电容和第二离散电容,所述第一离散电容用于与所述柔性线圈形成谐振电路;所述第二离散电容用于根据用户对所述刺激脉冲的电刺激反应进行电容值的调整,所述柔性线圈还用于将所述电刺激反应传输到所述体外装置;所述体外装置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默罕默德
申请(专利权)人:西湖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