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2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包括容器外套、复合内胆、混泥土纤维封装以及锁紧钢带,复合内胆内嵌于容器外套内且与容器外套之间形成空腔内填充混泥土纤维封装,容器外套、复合内胆和混泥土纤维封装形成层层密封屏蔽的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锁紧钢带位于容器外套的表面且通过端部设置吊架与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固定锁紧;容器外套包括外包桶和封盖,外包桶的右端设有扣合连接的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容器外套、复合内胆和混泥土纤维封装组成三明治结构的盛装容器,能有效屏蔽危险、辐射性废物料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有效保护环境。境。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盛装容器
,具体为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危险废弃物(危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废弃物。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废物日益增多,如何进行安全高效的处理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003]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3亿吨。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在工业发达国家危险废物已称为"政治废物",公众对危险废物问题十分敏感,反对在自己居住的地区设立危险废物处置场,加上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高昂,一些公司极力试图向工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危险废物。
[0004]目前,市场中对于危废物料的处理不够完善,由于缺乏相对稳定、安全的盛装容器,在长时间放置后由于盛装容器的结构的不稳定导致危废物料泄露,且一些带有辐射危废物料能够穿透盛装容器对环境造成损害,给危废物的处理带来困难。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危废物盛装容器稳定性不足、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发生泄露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包括容器外套、复合内胆、混泥土纤维封装以及锁紧钢带,所述复合内胆内嵌于容器外套内且与容器外套之间形成空腔内填充所述混泥土纤维封装,所述容器外套、复合内胆和混泥土纤维封装形成层层密封屏蔽的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所述锁紧钢带位于容器外套的表面且通过端部设置吊架与所述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固定锁紧;所述容器外套包括外包桶和封盖,所述外包桶的右端设有扣合连接的封盖;所述复合内胆由容器筒体和内法兰、外法兰固定联接成整体密闭内空容器,所述容器筒体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内衬层和外表层,所述容器筒体外周设置吊耳,所述内衬层与所述内法兰形成固定密封联接;所述外表层与所述外法兰形成固定密封联接;所述混泥土纤维封装包括混泥土以及柔性钢纤维,所述柔性钢纤维混合在混泥土的内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包桶和封盖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通过特殊的交联化工艺配置和特种大型模铸成型,使其组织致密、有效抗辐射、抗冲击、有效隔阻辐射和长期(300年)不乳化。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容器筒体采用复合金属材料,使用连续多次浇铸的铸造方法、采用高速离心铸造或压力模铸的铸造工艺制成。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表层采用具有材质稳定、耐久性好、强韧性高、抗冲击、辐射屏蔽能力强(满足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储运能力)的球墨铸铁或具有类似性能的铸造合金制成,在各种处置条件下保持300年以上的完整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衬层采用致密的辐射屏蔽能力极强的金属铅、铅铜合金或其他具有极强辐射屏蔽能力的金属或合金(满足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储存能力)制成。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筒体的内衬层两端分别开设有内锥口,所述内法兰设置外锥口,所述内锥口与所述外锥口匹配形成密封联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筒体的外表层两端设置内锥止口,所述外法兰设置外锥面,所述内锥止口与所述外锥面匹配形成密封联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使用容器外套、复合内胆和混泥土纤维封装组成三明治结构的盛装容器,能有效屏蔽危险、辐射性废物料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经多层防护和阻挡使封装于其内的危废物料产生的辐射进入外部环境时达到安全的辐射水平以下,有效保护环境。
[0015]2、本技术通过在混泥土的内部混合有柔性钢纤维,从而使混泥土层有抗辐射、屏蔽辐射的功效。
[0016]3、本技术通过在容器筒体的端部开设有止口,配合端部法兰内壁的柱塞,方便将端部法兰与容器筒体进行装配,提高安装的方便性以及容器筒体与端部法兰连接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复合内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容器外套

1,复合内胆

2,混泥土纤维封装

3,锁紧钢带

4,吊耳

5,外包桶

6,封盖

7,吊架

8,容器筒体

9,内锥口

10,内衬层

11,外表层

12,外锥口

13,混泥土

14,柔性钢纤维

15,内锥止口

16,外锥面

17,内法兰

18,外法兰

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包括容器外套1、复合内胆2、混泥土纤维封装3以及锁紧钢带4,所述复合内胆2内嵌于容器外套1内且与容器外套1之间形成空腔内填充所述混泥土纤维封装3,所述容器外套1、复合内胆2和混泥土纤维封装3形成层层密封屏蔽的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所述锁紧钢带4位于容器外套1的表面且通过端部设置吊架8与所述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固定锁紧;
[0022]所述容器外套1包括外包桶6和封盖7,所述外包桶6的右端设有扣合连接的封盖7;
[0023]所述复合内胆2由容器筒体9和内法兰18、外法兰19固定联接成整体密闭内空容器,所述容器筒体9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内衬层11和外表层12,所述容器筒体9外周设置吊
耳5,所述内衬层11与所述内法兰18形成固定密封联接;所述外表层12与所述外法兰19形成固定密封联接;
[0024]所述混泥土纤维封装3包括混泥土14以及柔性钢纤维15,所述柔性钢纤维15混合在混泥土14的内部。
[0025]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外包桶6和封盖7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通过特殊的交联化工艺配置和特种大型模铸成型,使其组织致密、有效抗辐射、抗冲击、有效隔阻辐射和长期300年不乳化。
[0026]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的容器筒体9采用复合金属材料,使用连续多次浇铸的铸造方法、采用高速离心铸造或压力模铸的铸造工艺制成。
[0027]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外表层12采用具有材质稳定、耐久性好、强韧性高、抗冲击、辐射屏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包括容器外套(1)、复合内胆(2)、混泥土纤维封装(3)以及锁紧钢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内胆(2)内嵌于容器外套(1)内且与容器外套(1)之间形成空腔内填充所述混泥土纤维封装(3),所述容器外套(1)、复合内胆(2)和混泥土纤维封装(3)形成层层密封屏蔽的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所述锁紧钢带(4)位于容器外套(1)的表面且通过端部设置吊架(8)与所述复合防护危废物料盛装容器固定锁紧;所述容器外套(1)包括外包桶(6)和封盖(7),所述外包桶(6)的右端设有扣合连接的封盖(7);所述复合内胆(2)由容器筒体(9)和内法兰(18)、外法兰(19)固定联接成整体密闭内空容器,所述容器筒体(9)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内衬层(11)和外表层(12),所述容器筒体(9)外周设置吊耳(5),所述内衬层(11)与所述内法兰(18)形成固定密封联接;所述外表层(12)与所述外法兰(19)形成固定密封联接;所述混泥土纤维封装(3)包括混泥土(14)以及柔性钢纤维(15),所述柔性钢纤维(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军乔志洪曾炘刘剑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潘多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