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17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9
一种电气设备组件,包括:直流电源总线系统,该直流电源总线系统包括第一直流电源总线(11)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12);包括有多个电容器(24)的电容器部(2);包括有多个扼流圈(61、62、63)的扼流圈部(6);转换器部(4)以及连接总线系统(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以新的方式定位电气设备组件的部件,从而使直流电源总线系统定位成在电气设备组件的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上都靠近转换器模块,由此直流电源总线系统与转换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部比以前更短。换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部比以前更短。换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部比以前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设备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组件,该电气设备组件包括直流电源总线系统(DC power bus system)、电容器部、转换器部和扼流圈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设备组件中,电流路径从直流电源总线系统通过转换器部延伸至扼流圈部。
[0003]已知的电气设备组件的问题是电流路径的长度过长,这增加了电气设备组件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期间的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电气设备组件,通过该电气设备组件可以减轻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描述的电气设备组件来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组件,所述电气设备组件具有竖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所述竖向方向、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深度方向是相对于彼此正交的方向,使得所述竖向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确定参考平面,并且所述电气设备组件包括:
[0006]直流电源总线系统,所述直流电源总线系统包括第一直流电源总线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确定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确定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与所述参考平面平行、并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使得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投影在所述参考平面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0007]电容器部,所述电容器部包括多个电容器,每个电容器包括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多个电容器中的每个电容器在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端部处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且每个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且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
[0008]扼流圈部,所述扼流圈部包括多个扼流圈;
[0009]转换器部,所述转换器部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电容器部与所述扼流圈部之间,并且包括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所述转换器模块具有直流侧和交流侧,其中,所述直流侧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
[0010]连接总线系统,所述连接总线系统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总线和多个第二连接总线,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总线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电连接至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使得每个第一连接总线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与相应的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的第一端子导电接触,并且每个第二连接总线将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电连接至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使得每个第二连接总线包括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与相应的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的第二端子导电接触,
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中的每个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中的每个接触部分确定相应的接触部分的中间平面,
[00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的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的中间平面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使得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的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的中间平面位于总线区域内,所述总线区域在所述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厚度的十倍。
[0012]本技术基于以新的方式定位电气设备组件的部件,从而使直流电源总线系统定位成在电气设备组件的横向和深度方向上都靠近转换器模块,由此直流电源总线系统与各转换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部比以前更短。
[0013]根据本技术的电气设备组件的优点是电流路径所需的材料比以前少,使用期间的能量损失也比以前少。
附图说明
[0014]现在将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在无侧壁的状态下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组件;
[0016]图2示出了从侧面直接观察到的图1的电气设备组件;
[0017]图3示出了从上方直接观察到的图1的电气设备组件;以及
[0018]图4示出了图3的放大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组件,该电气设备组件包括:外壳100;以及位于外壳100内的直流电源总线系统、电容器部 2、转换器部4、扼流圈部6以及连接总线系统。
[0020]外壳100包括适用于冷却空气的流动的冷却通道500。冷却通道500 具有入口501和出口502,入口501适用于将冷却空气供应到冷却通道500 中,出口502适用于从冷却通道500中去除冷却空气。冷却通道500中的流动方向为从入口501朝向出口502。在沿冷却通道500的流动方向查看的情况下,电容器部2位于转换器部4的上游,而扼流圈部6位于转换器部4的下游。图1示出无侧壁状态下的外壳100,以展示外壳内的结构。
[0021]图2示出了从侧面直接观察到的图1的电气设备组件。电气设备组件具有竖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这些方向是相对于彼此正交的方向,由此竖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确定参考平面。在图2中,参考平面平行于图像平面,深度方向垂直于图像平面。
[0022]直流电源总线系统包括第一直流电源总线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该第一直流电源总线和该第二直流电源总线中的每一者都是平坦的电源总线。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厚度与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厚度相同。第一直流电源总线是正直流电源总线,第二直流电源总线是负直流电源总线。第一直流电源总线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在深度方向上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它们之间存在电绝缘体。
[0023]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确定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并且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确
定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平行于参考平面。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投影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投影在参考平面上部分重叠。
[0024]总线的中间平面在这里是指穿过所讨论的总线的厚度中心的平面。换言之,总线质量在中间平面的两侧上各占一半。
[0025]电容器部2包括多个电容器24,每个电容器均是圆柱形部件,电容器的中心线平行于深度方向。每个电容器24包括在深度方向上定位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端部241和第二端部242。每个电容器24在电容器的第一端部241处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每个电容器24的第一端子电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源总线,并且第二端子电连接至第二直流电源总线。
[0026]转换器部4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电容器部2与扼流圈部6之间。转换器部4包括转换器模块41、42和43,每个转换器模块具有直流侧和交流侧。每个转换器模块的直流侧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每个转换器模块包括多个可控半导体开关,并且适于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0027]扼流圈部6包括扼流圈61、62和63。每个扼流圈包括线性延伸的线圈芯,该线圈芯的中心线平行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设备组件,所述电气设备组件具有竖向方向、横向方向和深度方向,所述竖向方向、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深度方向是相对于彼此正交的方向,使得所述竖向方向和所述横向方向确定参考平面,并且所述电气设备组件包括:直流电源总线系统,所述直流电源总线系统包括第一直流电源总线(11)和第二直流电源总线(12),其中,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11)确定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12)确定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的中间平面与所述参考平面平行、并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使得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11)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12)的投影在所述参考平面上至少部分地重叠,电容器部(2),所述电容器部(2)包括多个电容器(24),每个电容器包括在所述深度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端部(241)和第二端部(242),并且所述多个电容器(24)中的每个电容器在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端部(241)处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且每个电容器(24)的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11),且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12);扼流圈部(6),所述扼流圈部(6)包括多个扼流圈(61、62、63);转换器部(4),所述转换器部(4)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电容器部(2)与所述扼流圈部(6)之间,并且包括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41、42、43),所述转换器模块具有直流侧和交流侧,其中,所述直流侧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连接总线系统(3),所述连接总线系统(3)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总线(31)和多个第二连接总线(32),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总线(31)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总线(11)电连接至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41、42、43),使得每个第一连接总线(31)包括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与相应的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41、42、43)的第一端子导电接触,并且每个第二连接总线(32)将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总线(12)电连接至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41、42、43),使得每个第二连接总线(32)包括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总线的接触部分与相应的至少一个转换器模块的第二端子导电接触,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总线(31)的接触部分中的每个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总线(32)的接触部分中的每个接触部分确定相应的接触部分的中间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总线(31)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佩尔蒂
申请(专利权)人: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