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83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包括总控制逻辑单元、boost升压电路、高压方波擦写电路,所述boost升压电路配置有软启动装置,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与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之间设置有阻抗可调放电电路,通过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软启动功能以及所述阻抗可调放电电路对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中的高压储能电容进行充放电,在高压储能电容充放电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开启,并通过所述方波发生器交替向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输入低压方波信号,使得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二电平转换单元交替输出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的高压电平,对柔性液晶手写膜进行擦写,达到减轻甚至消除擦写闪烁的效果。达到减轻甚至消除擦写闪烁的效果。达到减轻甚至消除擦写闪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
,尤其是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柔性液晶手写膜片作为一种新型书写材料逐渐展露头角,大有取代传统磁性手写板和办公室白板的趋势。目前,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多为图1所示的正负双向高压激励电路。电池电压经过异步boost升压电路升压至稳定的20V以上电压,作为电平转换电路的高压电源;再由低压方波发生电路产生出对称的若干对方波分别作为两个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信号;两个电平转换电路再交替将低压方波信号转变至高压方波信号,并输出到液晶膜片两端,完成液晶膜片的擦写动作。该擦写电路虽然能够有效擦除液晶膜片上的笔迹,但是由于电平转换电路将高压电压在极短时间内加载到液晶膜片两端(参照图2所示X1和X2方波信号),导致液晶膜片内部分子结构发生突变,进而引起强烈闪烁,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
[0004]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包括总控制逻辑单元、boost升压电路、高压方波擦写电路,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主要由方波发生器、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构成,所述方波发生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分别连接柔性液晶手写膜片的两个端子,所述b oost升压电路配置有软启动装置,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与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之间设置有阻抗可调放电电路,通过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软启动功能以及所述阻抗可调放电电路对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中的高压储能电容进行充放电,在高压储能电容充放电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开启,并通过所述方波发生器交替向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输入低压方波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交替输出跟随所述boost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平。
[0005]进一步的,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电感、第二NMOS管、PMOS管、高压储能电容、含软启动功能的升压控制单元,所述电感一端连接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PMOS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升压控制单元,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PMOS管的漏极输出升压后的电压;所述电容一端连接在所述PMOS管的漏极,另一端接地。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放电电路由第一电阻和第一NMOS管组成;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总控制逻辑单元,源极接地。
[0007]进一步的,所述boost升压电路设有软启动装置;所述boost升压电路设有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由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构成,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一端连接于所述PMOS管的漏极,另一端接地,中心点接入所述升压控制单元。
[0008]本申请公开的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通过电路改进,使得液晶膜片输入缓升缓降的擦写信号,达到减轻甚至消除擦写闪烁的效果;通过改变软启动特性或C1的大小可以调整X1、X2波形的上升速度;通过改变R1、N1的大小可以调整X1、X2波形的下降速度,从而满足市面上不同种类柔性液晶膜片的需求,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的原理图;
[0010]图2中X1和X2为基于现有擦写电路的液晶膜片两端输入电压示意图;
[0011]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的原理图;
[0012]图4中X1和X2为基于本申请擦写电路的液晶膜片两端输入电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14]实施例1
[0015]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包括boost升压电路、高压方波擦写电路,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主要由方波发生器、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构成,所述方波发生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分别连接柔性液晶手写膜片的两个端子。
[0016]所述boost升压电路配置有软启动装置,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与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之间设置有阻抗可调放电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软启动功能以及所述阻抗可调放电电路对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中的高压储能电容进行充放电,在高压储能电容充放电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开启,并通过所述方波发生器交替向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输入低压方波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交替输出跟随所述boost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平,如图4所示。
[001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1、第二NMOS管N2、PMOS管P1、高压储能电容C1、含软启动功能的升压控制单元。所述电感一端连接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PMOS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升压控制单元,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PMOS管的漏极输出升压后的电压;所述电容一端连接在所述PMOS管的漏极,另一端接地。
[0018]所述放电电路由第一电阻R1和第一NMOS管N1组成。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bo ost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
述总控制逻辑单元,源极接地。
[0019]本实施例将传统基于二极管整流的异步boost升压电路改进为CMOS同步整流电路,通过含软启动功能的升压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而升压控制单元和方波发生器由总控制逻辑单元调度。下面参照图4,对本实施例公开的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0020]t1时刻,总控制逻辑单元控制S1和S2同时开启,其中S2也可提前开启。
[0021]S1控制升压控制单元协调P1和N2配合L1实现升压,C1上的电压HVDD如图4所示逐渐爬升。基于电阻分压原理,易知M点电压为R3
×
HVDD/(R2+R3),升压控制单元通过检测M点电压,即可掌握HVDD的爬升状态,保证HVDD一直爬升到预设值并保持稳定。
[0022]S2控制方波发生器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包括总控制逻辑单元、boost升压电路、高压方波擦写电路,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主要由方波发生器、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构成,所述方波发生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分别连接柔性液晶手写膜片的两个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电路配置有软启动装置,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与所述高压方波擦写电路之间设置有阻抗可调放电电路,通过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软启动功能以及所述阻抗可调放电电路对所述boost升压电路中的高压储能电容进行充放电,在高压储能电容充放电的同时保持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开启,并通过所述方波发生器交替向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输入低压方波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和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交替输出跟随所述boost升压电路输出的电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闪烁柔性液晶手写膜擦写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o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异李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宽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