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868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用线,具体是一种收线整齐、效率高的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包括线板和把手,线板为两端带有凹槽的板,线板的一个侧面位于一端凹槽旁边处和线板的另一侧面位于另一端凹槽旁边处均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握住把手转动线板,使得施工线收放方便省力,收线放线速度快,效率高,使得实施周期缩短,实施效果好,施工线在线板上时线圈排布整齐,避免打结,施工线得到很好的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用线,具体是一种收线整齐、效率高的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测量人员在测量放样施工采用白线拉直、收线时一般采用一根筷子将白线缠绕在上面,或者用白线绕在手上然后脱出来垂直放向缠绕成一个线团。
[0003]上述收线、放线的施工方法存在局限性:缠绕收线、放线速度慢,效率低;缠绕线时容易打结,线圈混乱;实施周期长,影响后续施工。
[0004]常规的测量人员在测量放样施工采用白线拉直、收线时施工方法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易打结、易麻乱污染、周期长、影响后续工序实施的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收线整齐、效率高的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包括线板和把手,线板为两端带有凹槽的板,线板的一个侧面位于一端凹槽旁边处和线板的另一侧面位于另一端凹槽旁边处均设置有把手。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09]①
通过握住把手转动线板,使得施工线收放方便省力,收线放线速度快,效率高,使得实施周期缩短,实施效果好。
[0010]②
施工线在线板上时线圈排布整齐,避免打结,施工线得到很好的保护。
[0011]③
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
[0012]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3]把手的外面均设置有长度与把手相适应的把手套,把手套与把手之间均设置有圆形轴承;操作的时候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 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 是本技术实施例把手和把手套配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线板1;把手套2;圆形轴承3;把手4;施工线5。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参见图1和图2,一种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包括线板1和把手4,线板1为由薄铁板裁剪成的两个短边带有凹槽的矩形板,线板1的一个侧面位于一端凹槽旁边处和线板1的另
一侧面位于另一端凹槽旁边处均焊接有把手4,把手4为铁棍,把手4的外面均套设有长度与把手4相适应的把手套2,把手套2表面光滑,把手套2与把手4之间均套设有圆形轴承3,圆形轴承3的内侧面套焊在把手4的外侧面,把手套2套接在圆形轴承3的外侧面,操作的时候更加方便。
[0020]收线时将施工线5的线头打结在线板1的凹槽内,人工左右手分别握住线板1把手套2,把手套2沿着把手4通过圆形轴承3做圆周运动,左右手握住把手套2将线板1来回往复转动,即将白线缠绕在线板1的凹槽内;放线拉直时,一个人牵着线头,一个人一只手握着把手套2,把手套2沿着把手4通过圆形轴承3做圆周运动,线板1沿着握着的把手套2来回往复转动,施工线5即可拉直放出,实施效果好。
[0021]本技术通过握住把手4转动线板1,使得施工线5收放方便省力,收线放线速度快,效率高,使得实施周期缩短,实施效果好,施工线5在线板1上时线圈排布整齐,避免打结,施工线5得到很好的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线缠绕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板和把手,线板为两端带有凹槽的板,线板的一个侧面位于一端凹槽旁边处和线板的另一侧面位于另一端凹槽旁边处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