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良专利>正文

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60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涉及地埋管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管道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中轴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滑轨、滑块、移动板、转动板、第二转动杆、气缸以及推杆,能够根据地埋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两个第一半圆环之间的距离,适应于不同长度的管道,有效提高本装置的使用范围。置的使用范围。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


[0001]本技术涉及地埋管
,具体为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

技术介绍

[0002]地温能属地热利用的范畴,它利用地下水的抽取和回灌,或在井筒中垂直安置循环迥管,或在土层中水平埋置循环迥管,利用地下水或土壤的温度,通过热泵提取其中的热量,从而进行冬季采暖或夏季制冷,以这种方式利用的地温能,也不同于一些热泵企业所说的地能。
[0003]现有的地温能地埋管在使用时,由于地埋管的长度不同,通常管道支撑装置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根据管道的长度进行调节,此外管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会出现晃动,因此需要支撑装置具有防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管道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中轴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转动板的一端与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滑轨、滑块、移动板、转动板、第二转动杆、气缸以及推杆,能够根据地埋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两个第一半圆环之间的距离,适应于不同长度的管道,有效提高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0007]优选的,所述管道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位于移动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二半圆环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转动座、安装板以及紧固螺栓的配合,将地埋管放进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之间,然后转动第二半圆环,将第二半圆环上的安装板与第一半圆环上的安装板贴合,拧紧安装板之间的紧固螺栓。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滑筒的一端与第一半圆环固定连接,所述滑筒与第一半圆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滑筒、第二弹簧以及支撑杆的配合,在地埋管受到竖向外力时,能够提供一个竖向缓冲。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滑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圈滑动套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座关于连接杆的中轴处对称,所述滑座与滑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连接杆的外圈上,所述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远离滑座的一端与第一半圆环转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连接杆、滑座、第二弹簧以及第一转动杆配合,能够在地埋管受到外力时,提供一个横向的缓冲,避免地埋管直接刚性冲击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造成地埋管的损坏。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移动轮,且移动轮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半圆环的外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多个移动轮方便移动地埋管,使地埋管在移动的过程中更省力。
[001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转动座用于支撑转动板。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通过设置的滑轨、滑块、移动板、转动板、第二转动杆、气缸以及推杆,能够根据地埋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两个第一半圆环之间的距离,适应于不同长度的管道,有效提高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0019]2、该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通过设置的滑筒、第二弹簧以及支撑杆、连接杆、滑座、第二弹簧以及第一转动杆配合,在地面管受到外力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避免地埋管受到冲击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座;2、滑轨;3、移动板;4、滑筒;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滑座;8、第一转动杆;9、第一半圆环;10、第二半圆环;11、转动座;12、安装板;13、移动轮;14、滑块;15、连接杆;16、支撑杆;17、转动板;18、第二转动杆;19、气缸;20、推杆;21、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包括底座1,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2,滑轨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滑轨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移动板3的上方设置有管道固定机构,底座1的中轴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7,转动板17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8,第二转动杆18远离转动板17的一端与移动板3转动连接,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19,气缸19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有推杆20,推杆20远离气缸19的一端与移动板3固定连接,设置的滑轨2、滑块
14、移动板3、转动板17、第二转动杆18、气缸19以及推杆20,能够根据地埋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两个第一半圆环9之间的距离,适应于不同长度的管道,有效提高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0026]管道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半圆环9,第一半圆环9位于移动板3的上方,第一半圆环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1,转动座1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半圆环10,第二半圆环10远离转动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第一半圆环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第一半圆环9与第二半圆环10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1,设置的第一半圆环9、第二半圆环10、转动座11、安装板12以及紧固螺栓21的配合,将地埋管放进第一半圆环9与第二半圆环10之间,然后转动第二半圆环10,将第二半圆环10上的安装板12与第一半圆环9上的安装板12贴合,拧紧安装板12之间的紧固螺栓21。
[0027]移动板3的表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筒4,滑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远离滑筒4的一端与第一半圆环9固定连接,滑筒4与第一半圆环9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5,设置的滑筒4、第一弹簧5以及支撑杆16的配合,在地埋管受到竖向外力时,能够提供一个竖向缓冲。
[0028]两个滑筒4之间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轨(2),所述滑轨(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上方设置有管道固定机构,所述底座(1)的中轴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7),所述转动板(17)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8),所述第二转动杆(18)远离转动板(17)的一端与移动板(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19),所述气缸(19)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有推杆(20),所述推杆(20)远离气缸(19)的一端与移动板(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温能地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半圆环(9),所述第一半圆环(9)位于移动板(3)的上方,所述第一半圆环(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1),所述转动座(1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半圆环(10),所述第二半圆环(10)远离转动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第一半圆环(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两个所述安装板(12)之间螺纹连接有多个紧固螺栓(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蜂窝状浅层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良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