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834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通过设置送入机构将多个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清理辊刷送入管道内部,可以根据管道长度增加清理辊刷的数量,送入机构中通过驱动器可以驱动第一限位轮往复转动,进而第一第一限位轮可以摩擦驱动清理辊刷在管道内轴向运动,实现清理管道内壁异物,通过在清理辊刷内设置内窥镜的探头,可以观察管道内壁异物的附着情况,还有清理的效果,保证清理效率。证清理效率。证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道内壁清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流变压器是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关键设备,是交、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整流、逆变两端接口的核心设备。它的应用和安全运行是超高压直流输工程取得发电效益的关键和重要保证。要求其具有高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换流变压器的结构特殊、复杂,对制造环境和加工质量要求严格,换流变压器的分接开关更是其核心部件,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换流变压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内部结构复杂,对绝缘介质的绝缘性能要求极高,这就要求分接开关与绝缘油储油箱之间的联管内部无任何微小异物存在,分接开关联管中若清理不干净将会导致分接开关绝缘油杂质颗粒度的增加,击穿电压变小,这无疑增加了分接开关的危险系数。目前,在换流站检修过程中,还没有成熟的联管内壁清洁方法、工具及检查手段,而采用传统的无纺布、百洁布上的纤维织物易脱落挂到粗糙的联管内壁;传统的清洁装置与不同管径的联管内壁不匹配、不吻合,造成清洁效果不佳;不能实时查看管道内壁异物位置、清除过程及清除效果;清除过程复杂耗时,在现场环境风沙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多次操作易带入沙尘等异物。从采用以上几种处理方法及工具对管内异物清除过程及效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反复擦洗费时费工,影响工程进度;(2)可能造成异物不能完全清除;(3)清除过程中,无法实时查看异物位置及清除效果,可能造成遗漏,不能保证分接开关及换流变压器的安全,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4)清除过程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检修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内窥镜,内窥镜具有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清理组件和送入机构,
[0006]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多个清理辊刷,相邻的两个清理辊刷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连接,清理辊刷中部设置有通孔,探头位于最顶部的清理辊刷的通孔内上端,且探头与清理辊刷转动连接且轴向固定;清理辊刷竖直设置且位于机架中部
[0007]所述送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第三限位轮、第四限位轮、轮架和驱动器,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第三限位轮、第四限位轮分别借助四个轮架与机架连接,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第三限位轮、第四限位轮分别与对应的轮架借助转轴连接,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第三限位轮、第四限位轮位于清理辊刷四周并与其相接触,第一限位轮与第二限位轮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三限位轮上方,第三限位轮与第四限位轮相对设置,驱动器设置在机架上,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第三限位轮与第四限位轮其中
任意一个转动。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清理辊刷两端的对接头和对接孔,对接头上设置有外螺纹,对接孔内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相邻的两个清理辊刷之间通过其中一个清理辊刷的对接头螺纹连接在另一个清理辊刷的对接孔内。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机架上在送入机构下方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轴套、驱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轴套固定在机架中部,驱动轴位于轴套内部与其滑动连接,驱动轴上端设置有外螺纹,驱动轴上端与清理辊的对接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驱动轴轴向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驱动轴下端具有托底,第二电机具有输出轴,第二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轴中部开设有过孔。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轮架上设置活动杆,活动杆上套设有杆套,杆套端部与机架固定,机架上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栓,顶紧螺栓端部与活动杆相接触。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机和万向传动轴,第一电机固定在机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限位轮对应的转轴之间通过万向传动轴连接,转轴与第一限位轮固定,转轴与轮架转动连接。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送入机构将多个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清理辊刷送入管道内部,可以根据管道长度增加清理辊刷的数量,送入机构中通过驱动器可以驱动第一限位轮往复转动,进而第一第一限位轮可以摩擦驱动清理辊刷在管道内轴向运动,实现清理管道内壁异物。
[0014]2.通过在清理辊刷内设置内窥镜的探头,可以观察管道内壁异物的附着情况,还有清理的效果,保证清理效率。
[0015]3.机架上在送入机构下方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可以在清理辊刷与送入机构分离后,通过驱动轴连接最下端的清理辊刷,之后通过第二电机经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后,驱动驱动轴转动,可以使清理辊刷旋转,进一步保证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所述探头与内窥镜连接线缆经过清理辊刷以及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所述清理辊刷之间的可拆卸固定结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内窥镜1,内窥镜1具有探头2,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清理组件和送入机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多个清理辊刷23,相邻的两个清理辊刷23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连接,清理辊刷23中部设置有通孔,探头2位于最顶部的清理辊刷23的通孔内上端,且探头2与清理辊刷23转动连接
且轴向固定;清理辊刷23竖直设置且位于机架3中部,所述送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轮架8和驱动器,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分别借助四个轮架8与机架3连接,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分别与对应的轮架8借助转轴连接,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位于清理辊刷23四周并与其相接触,第一限位轮4与第二限位轮5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三限位轮6上方,第三限位轮6与第四限位轮7相对设置,驱动器设置在机架3上,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与第四限位轮7其中任意一个转动。
[0022]使用时将多个清理辊刷23依次连接,并穿过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所形成的通道中,启动驱动器驱动第一限位轮4转动,将清理辊刷23向管道24内部输送,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均为摩擦轮,清理辊刷23与管道内壁接触并相对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内窥镜(1),内窥镜(1)具有探头(2),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清理组件和送入机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多个清理辊刷(23),相邻的两个清理辊刷(23)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连接,清理辊刷(23)中部设置有通孔,探头(2)位于最顶部的清理辊刷(23)的通孔内上端,且探头(2)与清理辊刷(23)转动连接且轴向固定;清理辊刷(23)竖直设置且位于机架(3)中部所述送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轮架(8)和驱动器,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分别借助四个轮架(8)与机架(3)连接,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分别与对应的轮架(8)借助转轴连接,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第四限位轮(7)位于清理辊刷(23)四周并与其相接触,第一限位轮(4)与第二限位轮(5)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三限位轮(6)上方,第三限位轮(6)与第四限位轮(7)相对设置,驱动器设置在机架(3)上,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限位轮(4)、第二限位轮(5)、第三限位轮(6)与第四限位轮(7)其中任意一个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时成像的多功能管道内壁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清理辊刷(23)两端的对接头(9)和对接孔(10),对接头(9)上设置有外螺纹,对接孔(10)内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相邻的两个清理辊刷(23)之间通过其中一个清理辊刷(23)的对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鹏李军滕玉林苗兴高健林格赵朝友蒋菲张兆钰陈善义吕岩婷张素慧吴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