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摇臂,包括上摇臂,所述上摇臂的底端安装有下摇臂,所述上摇臂与下摇臂的一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且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开设有花键齿,所述上摇臂的外侧安装有罩壳,所述上摇臂的前端靠底部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的外侧安装有旋把,所述下摇臂的顶端安装有拉伸板,且拉伸板的两侧靠底端均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拉伸板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拉伸板的前端安装有靠板,所述靠板与旋把之间安装有螺纹柱,所述罩壳的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挤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摇臂,增加连接处的防护结构,有效吸收油渍,避免残留,同时能够根据转向结构来调整摇臂长度,契合使用。契合使用。契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摇臂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摇臂。
技术介绍
[0002]转向垂臂是应用在车辆转向机构上的连接件,由臂体及大头和小头圆孔或锥孔组成,该转向摇臂连接转向器输出轴和转向机构连杆杆球头销时是承受弯矩的垂臂,需要传递输出轴和转向机构之间的载荷;
[0003]但是现有的转向摇臂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现有的人转向摇臂在安装完成后,与汽车零件的连接处,缺少防护吸油的组件,导致摇臂在使用工程中,会残留较多油渍,从而影响转向的灵活度,存在使用缺陷;现有的转向摇臂通常为固定的长度,无法根据零件之间的间距来契合使用,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摇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的现有的人转向摇臂在安装完成后,与汽车零件的连接处,缺少防护吸油的组件,导致摇臂在使用工程中,会残留较多油渍,从而影响转向的灵活度,存在使用缺陷;现有的转向摇臂通常为固定的长度,无法根据零件之间的间距来契合使用,不利于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转向摇臂,包括上摇臂,所述上摇臂的底端安装有下摇臂,所述上摇臂与下摇臂的一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且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开设有花键齿,所述上摇臂的外侧安装有罩壳,所述上摇臂的前端靠底部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的外侧安装有旋把,所述下摇臂的顶端安装有拉伸板,且拉伸板的两侧靠底端均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拉伸板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拉伸板的前端安装有靠板,所述靠板与旋把之间安装有螺纹柱;
[0007]所述罩壳的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挤压块,两组所述挤压块的相对一侧均安装有按板,所述罩壳的前端靠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罩壳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圆弧槽。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罩壳的宽度大于的上摇臂的前端宽度,且罩壳的内壁两侧活动连接与上摇臂的两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固定座的顶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钉孔,且两组钉孔的外侧均安装有螺钉,拉伸板的底端通过两组固定座固定连接在下摇臂的顶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柱的外侧通过螺孔安装在上摇臂的内部,且靠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螺纹柱的底端。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摇臂的前端靠四组固定孔的正下方均开设有限位孔,且四组固定孔的外侧均安装有限位栓。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罩壳的内壁一侧安装有吸油棉,且圆弧槽的
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下摇臂的顶端通过两组固定座将一组拉伸板固定在其顶端,同时将拉伸板的外侧套入上摇臂的内部,根据转向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同,将下摇臂向下移动,进而拉伸板能够增加上摇臂与下摇臂之间间距,从而根据零件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摇臂的整体长度,在确定长度后,转动旋把,使其通过螺孔将螺纹柱旋入上摇臂的内部,从而使得螺纹柱一端安装靠板将拉伸板挤压在上摇臂的内壁一侧,完成固定,而拉伸板前端开设矩形槽在拉伸板移动的过程中,提供滑动的结构,提升使用便捷性,通过设置拉伸板使得摇臂能够根据转向结构之间的间距来调整长度,来契合使用,提升安装的便捷性;
[0014]通过设将罩壳两侧安装的挤压块向外侧拉取,使得挤压块一侧安装的按板能够脱离上摇臂的两侧,进而便能够上下移动罩壳的位置,将罩壳移动在连接孔的前端,而罩壳内壁开设的凹槽刚好位于连接部件的位置,包裹的在部件的外侧,同时凹槽内壁开设圆弧槽契合连接部件形状,罩壳的位置确定后,通过四组固定孔将罩壳的固定在连接孔外侧,对连接出进行防护,通过设置罩壳对摇臂与零件的连接处进行防护,同时避免运行过程中油渍的残留,影响转向的灵活度,保证转向摇臂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转向摇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转向摇臂的下摇臂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转向摇臂的罩壳的俯视图。
[0018]图中:1、上摇臂;2、罩壳;3、连接孔;4、花键齿;5、螺孔;6、固定座;7、靠板;8、螺纹柱;9、旋把;10、拉伸板;11、矩形槽;12、凹槽;13、圆弧槽;14、固定孔;15、按板;16、挤压块;17、下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
3所示,一种转向摇臂,包括上摇臂1,上摇臂1的底端安装有下摇臂17,上摇臂1与下摇臂17的一端均开设有连接孔3,且其中一组连接孔3的内壁开设有花键齿4,上摇臂1的外侧安装有罩壳2,上摇臂1的前端靠底部开设有螺孔5,且螺孔5的外侧安装有旋把9,下摇臂17的顶端安装有拉伸板10,且拉伸板10的两侧靠底端均安装有固定座6,拉伸板10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矩形槽11,拉伸板10的前端安装有靠板7,靠板7与旋把9之间安装有螺纹柱8;
[0021]罩壳2的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挤压块16,两组挤压块16的相对一侧均安装有按板15,罩壳2的前端靠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14,罩壳2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圆弧槽13。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罩壳2能够对连接处进行防护,罩壳2的宽度大于的上摇臂1的前端宽度,且罩壳2的内壁两侧活动连接与上摇臂1的两侧。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固定连接的部件,两组固定座6的顶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
钉孔,且两组钉孔的外侧均安装有螺钉,拉伸板10的底端通过两组固定座6固定连接在下摇臂17的顶端。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靠板7将拉伸板10固定在上摇臂1的内部,螺纹柱8的外侧通过螺孔5安装在上摇臂1的内部,且靠板7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螺纹柱8的底端。
[002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罩壳2的固定位置,上摇臂1的前端靠四组固定孔14的正下方均开设有限位孔,且四组固定孔14的外侧均安装有限位栓。
[002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汲取零件残留的油渍,减少残留,罩壳2的内壁一侧安装有吸油棉,且圆弧槽13的直径大于连接孔3的直径。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转向摇臂,在使用时,首先将上摇臂1与下摇臂17通过连接孔3固定在汽车转向结构中,在下摇臂17的顶端通过两组固定座6将一组拉伸板10固定在其顶端,同时将拉伸板10的外侧套入上摇臂1的内部,根据转向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同,将下摇臂17向下移动,进而拉伸板10能够增加上摇臂1与下摇臂17之间间距,从而根据零件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摇臂的整体长度,在确定长度后,转动旋把9,使其通过螺孔5将螺纹柱8旋入上摇臂1的内部,从而使得螺纹柱8一端安装靠板7将拉伸板10挤压在上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摇臂,包括上摇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1)的底端安装有下摇臂(17),所述上摇臂(1)与下摇臂(17)的一端均开设有连接孔(3),且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孔(3)的内壁开设有花键齿(4),所述上摇臂(1)的外侧安装有罩壳(2),所述上摇臂(1)的前端靠底部开设有螺孔(5),且螺孔(5)的外侧安装有旋把(9),所述下摇臂(17)的顶端安装有拉伸板(10),且拉伸板(10)的两侧靠底端均安装有固定座(6),所述拉伸板(10)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矩形槽(11),所述拉伸板(10)的前端安装有靠板(7),所述靠板(7)与旋把(9)之间安装有螺纹柱(8);所述罩壳(2)的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挤压块(16),两组所述挤压块(16)的相对一侧均安装有按板(15),所述罩壳(2)的前端靠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14),所述罩壳(2)的前端靠中部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圆弧槽(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利中汽车底盘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