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45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8
本申请涉及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将墙体包围,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减少固定包钢的焊接操作,从而减少由于焊接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出现的效果。出现的效果。出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粘钢、包钢、高压灌浆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此技术广泛用于设计变更,增加梁、柱、悬挑梁、板等加固和变更工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粘接剂作用的连接技术,在原有的结构构件外增设构件,提升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能力、变形性能和整体安全性。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包钢是将钢板焊接在墙体的外侧,以增加墙体的刚度和受力性能的方法,但是在操作现场由于环境复杂,且附近经常会有许多易燃的建筑废料,进行大量的焊接工作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固定包钢的焊接操作,从而减少由于焊接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出现,本申请提供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将墙体包围,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围绕在墙体的外侧,且通过将与第一板体固定的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二板体固定的第二连接板之间相对固定,从而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固定,减少固定包钢的焊接操作,从而减少由于焊接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出现。
[0008]可选的,位于第一板体靠近第二板体一侧开设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片放置在第一凹槽的内部,且将第二连接片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内部,从而减少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突出的情况,进而减少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突出对操作人员造成的划伤的情况,且能够提高美观度。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包括有水平开设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第二板体靠近第一板体的一侧的侧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连接槽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竖直开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侧壁相对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板体滑动相连。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连接片自插入槽的位置处放置到连接槽的内部,进而将第二连接片朝向连接槽靠近第一板体的一侧移动,将第二连接片固定卡在连接
槽的内部,从而能够根据墙体的长度更换第二板体,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墙体。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与墙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板体的底端开设有注浆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自注浆孔的位置朝向内部注入粘接剂,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靠近墙体的一侧填满粘接剂,进而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靠近墙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加强板使得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粘接剂的连接面积更大,从而提高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粘接剂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6]可选的,所述墙体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自所述第一板体穿过,所述第一板体相对于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位置开设有锥形的预应力槽,所述预应力钢筋相对于所述预应力槽的位置设置有卡固组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预应力钢筋安装在墙体的内部,进而将预应力钢筋的两端卡在预应力槽的内部,提高了墙体的截面强度,使得增强墙体的使用寿命。
[0018]可选的,所述卡固组件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固片和第二卡固片,所述第一卡固片和所述第二卡固片将所述预应力钢筋夹持,所述第一卡固片和所述第二卡固片相对后,外表面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一卡固片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卡固槽,所述第二卡固片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固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固槽,所述第一卡固槽和所述第二卡固槽的槽体内部设置有卡固环。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卡固片和第二卡固片将预应力钢筋夹持在中间,且通过锥形的外表面和锥形的预应力槽,第一卡固片和第二卡固片将预应力钢筋卡在预应力槽的内部。
[0020]可选的,墙体的侧壁水平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于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固定的限位块放置在限位槽的内部,进而减少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偏移。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围绕在墙体的外侧,且通过将与第一板体固定的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二板体固定的第二连接板之间相对固定,从而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固定,减少固定包钢的焊接操作,从而减少由于焊接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出现。
[0024]2.通过将第二连接片自插入槽的位置处放置到连接槽的内部,进而将第二连接片朝向连接槽靠近第一板体的一侧移动,将第二连接片固定卡在连接槽的内部,从而能够根据墙体的长度更换第二板体,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墙体。
[0025]3.通过第一卡固片和第二卡固片将预应力钢筋夹持在中间,且通过锥形的外表面和锥形的预应力槽,第一卡固片和第二卡固片将预应力钢筋卡在预应力槽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的第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的预应力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的第一卡固片和第二卡固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板体;11、固定部;12、连接部;121、第一凹槽;13、注浆孔;14、加强板;141、第一连通口;2、第二板体;21、第二凹槽;211、连接槽;212、卡台;213、插入槽;3、连接结构;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4、限位槽;41、限位块;42、第二连通口;5、预应力结构;51、预应力钢筋;52、预应力槽;53、卡固组件;531、第一卡固片;532、第二卡固片;533、夹持槽;534、第一卡固槽;535、第二卡固槽;536、卡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2),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将墙体包围,所述第一板体(1)靠近所述第二板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二板体(2)靠近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一连接板(3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板体(1)靠近第二板体(2)一侧开设的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二板体(2)靠近所述第一凹槽(12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1)内,所述第二连接板(3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21)包括有水平开设的连接槽(211),所述连接槽(211)与所述第二板体(2)靠近第一板体(1)的一侧的侧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连接槽(211)背离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侧竖直开设有插入槽(213),所述插入槽(213)与所述第二板体(2)的侧壁相对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板体(2)滑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加固用包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与墙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板体(1)的底端开设有注浆孔(13)。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祥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