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698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包括微组装基板,微组装基板上设置有变频单元、用于接收输入信号的接收单元、用于提供本振源的本振单元,接收单元、本振单元分别与变频单元连接,接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模块、切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输出滤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两条以上的信号处理支路,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接入一条信号处理支路与输出滤波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且动态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宽带变频
,尤其涉及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用的载波频率变得越来越高,带宽也越来越宽,因而对宽带接收机的接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收机主要是将有用信号从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中分离,并且其进行解调和处理。变频模块即为接收机中的最为重要的模块之一,由变频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中频数字信号处理。
[0003]一般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频段覆盖范围较广,而且种类较多,因而需要变频模块能够对各频段信号进行统一的中频数字信号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变频装置通常是采用封装器件和印刷微带电路板制作,同时使用普通焊接或表面贴装工艺进行器件装配,采用该类方式会造成寄生参数效应大的问题,且变频装置集成度较低、体积重量大,难以适应对体积重量要求较高的使用环境。直接使用小型化变频模块可以解决集成度、体积重量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化变频模块通常动态范围小,能够处理的频段有限,且抗干扰能力差。
[0004]综上,现有技术中变频装置通常难以兼顾集成度、体积重量与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以使得能够提升变频装置的集成度、减小体积重量,同时能够提升抗干扰能力、动态范围,实现高集成度、抗干扰能力强、动态范围大的超宽带变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且动态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的超宽带变频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组装基板,所述微组装基板上设置有变频单元、用于接收输入信号的接收单元、用于提供本振源的本振单元,所述接收单元、本振单元分别与所述变频单元连接,所述接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模块、切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输出滤波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两条以上的信号处理支路,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接入一条所述信号处理支路与所述输出滤波模块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支路为旁路支路或者放大支路,所述切换模块当输入信号的预设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切换接入所述旁路支路,以直接将输入信号输出至所述输出滤波模块,当输入信号的预设参数小于预设阈值时接入所述放大支路,以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所述输出滤波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相互连接比较控制器以及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各所述信号处理支路的通断。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单元和/或所述本振单元中设置有开关滤波器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滤波器组为基于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的开关滤波器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混频模块、第二混频模块,所述本振单元包括用于提供第一本振源的第一本振源模块、用于提供第二本振源的第二本振源模块和用于提供参考信号的晶振模块,所述晶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本振源模块、第二本振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混频模块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所述第一本振源,经过混频后输出第一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混频模块接收所述第一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本振源,经过混频后输出第二中频信号。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频模块和/或第二混频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混频器、带通滤波器、放大器以及均衡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单元的输入端还设置有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和/或所述变频单元的输出端还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温度补偿电路、放大器以及带通滤波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振源模块、所述第二本振源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相环、放大器、倍频器以及带通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本振源模块中所述带通滤波电路包括两路以上的带通滤波器支路。
[0016]一种L波段到KU波段的变频装置,采用如上述超宽带变频装置,其中所述本振单元包括用于提供第一本振源的第一本振源模块、用于提供第二本振源的第二本振源模块,所述第一本振源模块提供24GHz

40GHz的宽带可调频率,所述第二本振源模块提供23.8GHz的固定频率。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微组装基板上设置接收单元、变频单元以及本振单元形成超宽带变频装置,基于微组装结构可以大大提升装置的集成度、减少装置的重量体积,且解决传统使用印刷微带电路板存在的寄生参数效应大等的问题,同时接收单元中设置有两条以上的信号处理支路,可以灵活切换接入其中一条信号处理支路与输出滤波模块连接,以由不同信号处理支路对应处理不同频段或大小的信号,从而提升变频装置的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能够兼顾装置的体积重量以及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超宽带变频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接收单元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接收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形成超外差二次变频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变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本振率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本振率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1、微组装基板;11、接收单元;111、输入滤波模块;112、切换模块;113、信号处理模块;114、输出滤波模块;12、变频单元;121、第一混频模块;122、第二混频模块;13、本振单元;131、第一本振源模块;132、第二本振源模块;133、晶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超宽带变频装置包括微组装基板1,微组装基板1上设置有变频单元12、用于接收输入信号的接收单元11、用于提供本振源的变频单元13,接收单元11、本振单元13分别与变频单元12连接,接收单元11的输入端为变频模块的输入端,变频单元12的输出端为变频模块的输出端。接收单元11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模块111、切换模块112、信号处理模块113以及输出滤波模块114,信号处理模块113包括两条以上的信号处理支路,切换模块112用于切换接入一条信号处理支路与输出滤波模块114连接。
[0028]本实施例通过在微组装基板1上设置接收单元11、变频单元12以及本振单元13形成超宽带变频装置,基于微组装结构可以大大提升装置的集成度、减少装置的重量体积,解决传统使用印刷微带电路板存在的问题,同时接收单元11中设置有两条以上的信号处理支路,可以灵活切换接入其中一条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组装基板(1),所述微组装基板(1)上设置有变频单元(12)、用于接收输入信号的接收单元(11)、用于提供本振源的本振单元(13),所述接收单元(11)、本振单元(13)分别与所述变频单元(12)连接,所述接收单元(11)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滤波模块(111)、切换模块(112)、信号处理模块(113)以及输出滤波模块(114),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13)包括两条以上的信号处理支路,所述切换模块(112)用于切换接入一条所述信号处理支路与所述输出滤波模块(11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支路为旁路支路或者放大支路,所述切换模块(112)当输入信号的预设参数大于预设阈值时,切换接入所述旁路支路,以直接将输入信号输出至所述输出滤波模块(114),当输入信号的预设参数小于预设阈值时接入所述放大支路,以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所述输出滤波模块(1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112)包括相互连接的比较控制器以及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各所述信号处理支路的通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11)和/或所述本振单元(13)中设置有开关滤波器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滤波器组为基于MEMS的开关滤波器组。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宽带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单元(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混频模块(121)、第二混频模块(122),所述本振单元(1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格王勇王萌孙恩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科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