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95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包括湿化瓶、瓶盖体,设置在所述瓶盖体上与所述湿化瓶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通过连接头与一混气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气阀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氧气接口和氢气接口,所述氧气接口通过一氧气限流孔与所述混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氢气接口通过一氢气限流孔与所述混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限流孔与所述氢气限流孔之间的截面积之比大于24:1。该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输出的氧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浓度恒定不大于4%,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引起爆炸;从而可以彻底消除氧氢混合气体安全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呼吸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氢气”也就是“氢分子”,是自然界最小的分子,穿透性极强,可通过皮肤、粘膜弥散进入人体任何器官、组织、细胞以及线粒体和细胞核。研究证实,富氢水中的氢气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氢气具有理想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可以选择性地高效清除恶性自由基——万病及衰老之源,从人体最基础的细胞体液层面实现内环境平衡,启动激发人体自我修复机制,全面改善健康状况。
[0003]现有,氧氢机通过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装置有两种氢气输出方式,一种为纯氢输出,一种为氧氢混合输出,纯氢输出的吸氢管为小孔插入鼻孔,虽然旁边的间隙会吸入部分空气,用户容易出现供氧不足,产生低氧现象;氧氢混合输出能解决低氧问题,但是氧氢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按理论计算,氢气爆炸极限是4%

75.6%(体积浓度),因此氧氢混合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安全性不高。如何得到安全的氧氢混合气体,还没有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能够绝对安全地输出氧氢混合体,满足用户对氧氢混合气体的需求。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包括湿化瓶、瓶盖体,设置在所述瓶盖体上与所述湿化瓶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通过连接头与一混气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气阀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氧气接口和氢气接口,所述氧气接口通过一氧气限流孔与所述混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氢气接口通过一氢气限流孔与所述混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限流孔与所述氢气限流孔之间的截面积之比大于24:1。
[000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瓶盖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湿化瓶连通的氧氢输出口,氧气、氢气经所述氧气限流孔、所述氢气限流孔后在所述混气阀混合形成氧氢混合气体,所述氧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浓度不大于4%;所述氧氢混合气体经所述连接头后通过所述通气管输入到所述湿化瓶的液位下方。
[000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还包括氧气调压阀和氢气调压阀,所述氧气接口通过所述氧气调压阀与所述氧气限流孔连接,所述氢气接口通过所述氢气调压阀与所述氢气限流孔连接,所述氧气调压阀和所述氢气调压阀使得氧气、氢气输出时具有相同的气压。
[0009]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通气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001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混气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混气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之间设置有压力表,用于测量氧氢混合气体的气压。
[001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对应所述流量调节阀还设置有流量计。
[001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通气管的下端在所述湿化瓶内延伸靠近所述湿化瓶的底部,在所述通气管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端头。
[001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湿化瓶采用透明结构,在所述湿化瓶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刻度线。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通过在氧气、氢气输出端分别设置调压阀使得氧气、氢气的输出气压相同,然后通过一限流孔进行氧气、氢气混合,限流孔使得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大于24:1,使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输出的氧、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浓度恒定不大于4%。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引起爆炸;可以彻底消除氧氢混合气体安全隐患,让氧气、氢气混合治疗方案能更快速普及;氧氢混合气体具有比单一氧气更强的渗透性和增加了氢气的抗炎作用,对肺部疾病治疗效果更好,采用限流孔控制氧气、氢气混合比例更安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左视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右视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后视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左视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右视结构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后视结构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流程框图;
[0023]图中,1

湿化瓶,2

瓶盖体,3

通气管,4

氧氢输出口,5

第一连接头,6

第二连接头,7

流量调节阀,8

流量计,9

混气阀,10

压力表,11

氧气接口,12

氢气接口,13

氢气限流孔,14

氧气限流孔,15

氢气调压阀,16

氧气调压阀,17

过滤端头,18

液位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包括湿化瓶1、
瓶盖体2,设置在所述瓶盖体2上与所述湿化瓶1连通的通气管3,所述通气管3通过连接头与一混气阀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气阀9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氧气接口11和氢气接口12,所述氧气接口11通过一氧气限流孔14与所述混气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氢气接口12通过一氢气限流孔13与所述混气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限流孔14与所述氢气限流孔13之间的截面积之比大于24:1。
[0027]具体的,所述瓶盖体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湿化瓶1连通的氧氢输出口4,氧气、氢气经所述氧气限流孔14、所述氢气限流孔13后在所述混气阀9混合形成氧氢混合气体,所述氧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浓度不大于4%;所述氧氢混合气体经所述连接头后通过所述通气管3输入到所述湿化瓶1的液位下方。混气阀9可以是一个三通阀,也可以采用氧氢混气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化瓶、瓶盖体,设置在所述瓶盖体上与所述湿化瓶连通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通过连接头与一混气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气阀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设置有氧气接口和氢气接口,所述氧气接口通过一氧气限流孔与所述混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氢气接口通过一氢气限流孔与所述混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限流孔与所述氢气限流孔之间的截面积之比大于2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湿化瓶连通的氧氢输出口,氧气、氢气经所述氧气限流孔、所述氢气限流孔后在所述混气阀混合形成氧氢混合气体,所述氧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浓度不大于4%;所述氧氢混合气体经所述连接头后通过所述通气管输入到所述湿化瓶的液位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氢混合湿化瓶结构还包括氧气调压阀和氢气调压阀,所述氧气接口通过所述氧气调压阀与所述氧气限流孔连接,所述氢气接口通过所述氢气调压阀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楼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三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