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93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设备箱的前端设置有操作箱,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箱内侧底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控制箱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滑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通过固定杆带动连接杆、折叠杆使得二号齿轮与三号齿轮旋转达到在复合数控机床在运转下进行调节双轴距离的目的,避免了工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拆卸工作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复合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


[0001]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特别涉及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0003]传统的双轴复合数控机床有一些缺点,在使用下需要调节双轴的距离时,需要先让复合数控机床停止工作,然后再由工人用工具将复合数控机床的双轴拆下,进行调整高度的工作,由于工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拆卸工作,从而使得复合数控机床停止时间过长,从而导致复合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设备箱的前端设置有操作箱,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控制箱内侧底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控制箱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滑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轴,所述滑块的内部靠近螺纹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的后端设置有二号齿轮,所述固定杆的外侧靠近一号齿轮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一端设置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的前端设置有四号齿轮,所述控制箱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四号齿轮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圈,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圈。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控制箱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外侧与固定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与控制箱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轴贯穿滑块的内部,所述螺纹轴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轴延伸至固定架的内部,所述螺纹轴与固定架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轴的上端与第一电机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贯穿滑块的内部靠近螺纹轴一侧,所述固定杆与螺纹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侧与一号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的后端与二号齿轮的前端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内侧与固定杆的外侧靠近一号齿轮的一侧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折叠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
与二号齿轮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折叠杆的一端靠近连接杆的下侧与三号齿轮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三号齿轮的前端与四号齿轮的后端啮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与控制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贯穿四号齿轮的内部,所述转动轴与四号齿轮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延伸至固定架的内部靠近螺纹轴的下侧,所述转动轴与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一卡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卡圈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设备箱的上端与控制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操作箱的后端与设备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操作箱的后端靠近设备箱的上侧与控制箱的前端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使用时,首先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电机带动转动轴旋转,使得转动轴带动第二卡圈旋转,而且转动轴带动四号齿轮旋转,由于四号齿轮与三号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三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所以四号齿轮通过三号齿轮、二号齿轮带动一号齿轮旋转,使得一号齿轮通过固定杆带动第二卡圈旋转,当需要改变双轴的距离时,然后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带动螺纹轴旋转,由于螺纹轴与滑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螺纹轴的旋转使得滑块在固定架的内侧中移动,使得螺纹轴通过固定杆带动第一卡圈移动,同时固定杆通过连接杆拉动二号齿轮沿着一号齿轮旋转,使得二号齿轮通过折叠杆带动三号齿轮沿着四号齿轮旋转,由于在折叠杆的作用下,使得二号齿轮与三号齿轮之间始终啮合连接,通过固定杆带动连接杆、折叠杆使得二号齿轮与三号齿轮旋转,可以达到在复合数控机床在运转下进行调节双轴距离的目的,避免了工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拆卸工作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复合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的控制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的控制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的控制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设备箱;2、控制箱;3、控制结构;31、固定架;32、滑块;33、第一电机;34、螺纹轴;35、固定杆;36、一号齿轮;37、二号齿轮;38、连接杆;39、折叠杆;310、三号齿轮;311、四号齿轮;312、第二电机;313、转动轴;314、第一卡圈;315、第二卡圈;4、操作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包括设备箱1,设备箱1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2,控制箱2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控制结构3,设备箱1的前端设置有操作箱4,控制结构3包括设置在控制箱2内侧底部的固定架31,固定架31的内侧设置有滑块32,控制箱2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3,滑块3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轴34,滑块32的内部靠近螺纹轴3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35,固定杆35的外侧设置有一号齿轮36,一号齿轮36的后端设置有二号齿轮37,
固定杆35的外侧靠近一号齿轮3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8,连接杆38的一端设置有折叠杆39,折叠杆39的一端设置有三号齿轮310,三号齿轮310的前端设置有四号齿轮311,控制箱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电机312,四号齿轮31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313,固定杆3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圈314,转动轴3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圈315。
[0021]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1的下端与控制箱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滑块32的外侧与固定架31的内侧活动连接,第一电机33的上端与控制箱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螺纹轴34贯穿滑块32的内部,螺纹轴34与滑块32螺纹连接,螺纹轴34延伸至固定架31的内部,螺纹轴34与固定架31活动连接,螺纹轴34的上端与第一电机33的下端活动连接,固定杆35贯穿滑块32的内部靠近螺纹轴34一侧,固定杆35与螺纹轴34活动连接,固定杆35的外侧与一号齿轮36的内侧固定连接,一号齿轮36的后端与二号齿轮37的前端啮合连接,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包括设备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1)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控制结构(3),所述设备箱(1)的前端设置有操作箱(4);所述控制结构(3)包括设置在控制箱(2)内侧底部的固定架(31),所述固定架(31)的内侧设置有滑块(32),所述控制箱(2)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3),所述滑块(3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轴(34),所述滑块(32)的内部靠近螺纹轴(3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35)的外侧设置有一号齿轮(36),所述一号齿轮(36)的后端设置有二号齿轮(37),所述固定杆(35)的外侧靠近一号齿轮(3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8),所述连接杆(38)的一端设置有折叠杆(39),所述折叠杆(39)的一端设置有三号齿轮(310),所述三号齿轮(310)的前端设置有四号齿轮(311),所述控制箱(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电机(312),所述四号齿轮(31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313),所述固定杆(3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圈(314),所述转动轴(3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圈(3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1)的下端与控制箱(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2)的外侧与固定架(31)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3)的上端与控制箱(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轴(34)贯穿滑块(32)的内部,所述螺纹轴(34)与滑块(3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轴(34)延伸至固定架(31)的内部,所述螺纹轴(34)与固定架(31)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复合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奇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佳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