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80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反应室为一密闭腔体,其腔体的底部设置贯穿通孔,一升降承载装置通过通孔安装于腔体的底部,所述升降承载装置包括升降控制机构与顶杆。通过升降控制机构控制顶杆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反应室内实现了工件支撑点\面的动态变化,使得工件表面可充分沉积,避免了再次开炉,也无需增加工件表面积。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造,制造费用少,无需其他工装配合使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可缩短材料制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成本。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

技术介绍

[0002]气相沉积技术是利用气相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改变工件表面成分,在表面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或化合物涂层的技术。按照过程的本质可将气相沉积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两大类。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是利用加热、等离子体激励或光辐射等方法,使气态或蒸汽态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并以原子态沉积,形成薄膜或涂层的工艺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本身具有涂层纯度高、工艺可行性高等特点,所以其方法广泛应用于涂层、粉末、纤维和成型元器件的制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是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如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
[0003]气相沉积方法其主要工艺原理是将工件放置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中,然后通入气氛,进行气相沉积。
[0004]如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真空反应室放置工件的装置示意图(图中1
’‑
进气管道;2
’‑
真空反应室;3
’‑
真空排气口;4
’‑
固定支撑;5
’‑
工件),反应室内包括有固定支撑4

,工件5

放置在固定支撑4/>’
上。固定支撑4

以静态搁置工件为主,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静态搁置工件有以下不足:静态搁置时,支撑腿与工件某一点或面接触,使得沉积气氛无法到达接触点或接触面,致使接触点或接触面无法沉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如下:
[0005]第一种方法,多次开炉沉积,更换支撑点,让上一次未沉积的点或面进行沉积;
[0006]第二种方法,扩大工件面积,将接触点或面放在工件所需面积外,沉积后加工去除接触点或面,获得所需工件。
[0007]以上两种方案,都会造成产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延长工艺周期,增加产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其包括在沉积进行中可控变换支撑点或面的装置,沉积一段时间后,通过本技术更换支撑点或面,使得仅通过一次沉积工艺,即可完成沉积,减少沉积所需时间提高沉积效率。
[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反应室为一密闭腔体,腔体的底部设置贯穿通孔,一升降承载装置通过通孔安装于腔体的底部;升降承载装置包括升降控制机构与顶杆,升降控制机构设置于腔体外,顶杆可相对通孔自由滑动;升降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顶杆伸缩。
[0011]优选的,升降控制机构与腔体的底部密封连接。
[0012]优选的,顶杆与通孔柔性密封连接。
[0013]进一步,升降控制机构为气缸或液压缸,优选气缸。
[0014]进一步,顶杆的一端嵌套于升降控制机构内,另一端为自由端。
[0015]进一步,升降承载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反应室腔体的底部。拆卸式连接便于清洗与维修或更换。
[0016]进一步,升降承载装置固定连接于反应室腔体的底部,例如焊接。
[0017]进一步,升降承载装置在腔体的底部对称分布;其中互不相邻的升降承载装置形成A套承载组,余下的形成B套承载组。
[0018]进一步,B套承载组为顶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应室腔体的底部。
[0019]优选的,顶杆的材料为钢、石墨、碳/碳复合材料、氧化铝、高温石英、陶瓷中的一种。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由于在设备内实现了自动替换支撑点\面,使得工件表面被充分沉积,避免了再次开炉,也无需增加工件表面积,避免造成材料浪费,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22](2)本技术的升降控制机构设置在反应室外,这样设置的有益之处是:

极小占用设备的内部空间,不影响工件放置数量和工件尺寸;若将升降控制机构设置在反应室内,需要其他工装配合,如石墨,会占用反应室内较大空间,造成工件放置数量的减少或限制工件尺寸;

设计简单,基本不受设备内部影响,制造费用增加极少;若将升降控制机构放置于反应室内,需要对反应室及控制机构本身有较复杂的设计要求,会增加设备及支撑装置制造成本;

无需其他工装配合使用;若将升降控制机构设置在反应室内,支撑装置应用于不同产品就需要不同工装配合。
[0023](3)本技术可实现区域的梯度沉积。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反应室示意图;
[0025]图2是现有反应室的静态固定支撑装置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反应室底部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升降承载装置示意图;
[0028]图5a是本技术实施例1反应室示意图;
[0029]图5b是图5a反应室底部平面图;
[0030]图6a

c本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1]图7实施例1气缸外壁与腔体底部焊接的位置;
[0032]图8气缸控制装置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反应室;
[0035]2工件;
[0036]10反应室的底部;
[0037]101 进气口;
[0038]102 抽气口;
[0039]20 升降承载装置;
[0040]21 A套承载组;
[0041]22 B套承载组;
[0042]201升降控制机构(气缸);
[0043]202 顶杆;
[0044]3 气缸控制装置;
[0045] 31 流量控制器;
[0046]32 充压电磁阀;
[0047]33 泄压电磁阀;
[0048]4 焊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1]如图3与图5a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反应室为一密闭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贯穿通孔,一升降承载装置通过所述通孔安装于所述腔体的底部,所述升降承载装置包括升降控制机构与顶杆,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腔体外,所述顶杆可相对通孔自由滑动;所述升降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顶杆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机构与腔体的底部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所述通孔柔性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态承载工件的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机构为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巍罗雪丁洁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材航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