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66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具体涉及给煤机领域,包括机体,机体的顶部设置有原煤斗,原煤斗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筛板,过滤筛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块,原煤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轨道板,原煤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轴。上述方案中,空气压缩泵、软管、快速阀和镀锌管达到了有效处理原煤斗堵煤问题的效果,通过利用本工具来解决给煤机原煤斗堵煤问题,只需两人配合半个小时就能解决,相比较之前四到五人一天的时间来说,人力使用和处理时间上大大的降低,节约了维护费用,避免了因给煤机设备长时间失去备用而使机组降负荷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济稳定运行。济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


[0001]本技术涉及给煤机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

技术介绍

[0002]给煤机原煤斗现有解决堵煤问题的装置为上、中、下三层气动式振打装置,当原煤斗堵煤时,给煤机断煤信号发出,信号反馈给原煤斗振打装置,安装在原煤斗上的振打装置动作,以此来解决原煤斗堵煤问题。
[0003]但是,当遇到因原煤潮湿或煤中含有较大杂物堵住出煤口而因其的堵煤现象时,原煤斗振打装置就不能有效的解决该堵煤问题,反而因为振打装置振打的作用,使原煤斗下部越来越实在而不利于与堵煤问题的解决,并且现有的给煤机原煤斗没有设置辅助下料的组件,导致给煤机设备给煤量不均匀,且容易对给煤传送带造成损害,不利于后续的粉碎及其他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给煤机无法有效处理原煤斗堵煤以及下料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包括机体,机体的顶部设置有原煤斗,所述原煤斗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筛板,所述过滤筛板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原煤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轨道板,所述原煤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轨道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组件,所述原煤斗的底部连通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连通有下料口,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外罩体,所述外罩体的内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外罩体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外罩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泵,所述空气压缩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镀锌管。
[0007]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板、复位壳、连接杆、限位块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板的底部与复位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复位壳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外侧与复位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顶部和复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其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在从动辊的外表面,且所述主动辊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电机。
[0009]其中,所述连接板、滑块和轨道板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连接板、滑块和轨道板均对称设置在原煤斗内壁的两侧,所述滑块与轨道板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连接板与过滤筛板固定连接。
[0010]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撑板与原煤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设置于过滤筛
板的下方,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原煤斗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1]其中,所述复位组件的一端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复位壳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和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2]其中,所述软管与镀锌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快速阀,所述镀锌管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安装在机体的一侧,所述镀锌管的长度为二点四到二点六米,且所述镀锌管的一端设置为四十五度的斜角。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火力发电厂给煤机通过设置空气压缩泵、软管和镀锌管,可有效处理原煤斗堵煤的问题,人力使用和处理时间上大大的降低,节约了维护费用,避免了因给煤机设备长时间失去备用而使机组降负荷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所述原煤斗、过滤筛板、驱动电机和复位组件达到了给煤机能够均匀给煤的效果,通过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板带动与连接板固定的过滤筛板上下抖动,从而使原煤从原煤斗中均匀下落,能够保证进入原煤的大小均匀,大大提高了原煤后续处理的效率,同时能够避免原煤斗发生堵塞,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原煤斗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筛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19]图5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镀锌管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
[0022]1、机体;2、原煤斗;3、过滤筛板;4、连接板;5、滑块;6、轨道板; 7、转动轴;8、驱动电机;9、凸轮;10、复位组件;101、复位板;102、复位壳;103、连接杆;104、限位块;105、复位弹簧;11、缓冲腔;12、下料口;13、外罩体;14、主动辊;15、传送带;16、从动辊;17、开口;18、刮板;19、调节螺母;20、调节手柄;21、空气压缩泵;22、软管;23、快速阀;24、镀锌管;2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原煤斗2,原煤斗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筛板3,过滤筛板3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一侧设置有滑块5,原煤斗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轨道板6,原煤斗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转动轴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9,轨道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组件10,原煤斗2的底部连通有缓冲腔11,缓冲
腔11的底部连通有下料口12,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外罩体13,外罩体 13的内部设置有传送机构,外罩体13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7,外罩体13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泵21,空气压缩泵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22,软管22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镀锌管24;
[0025]复位组件10包括复位板101、复位壳102、连接杆103、限位块104和复位弹簧105,复位板101的底部与复位壳102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03与复位壳102滑动连接,限位块104的外侧与复位壳102的内壁滑动连接,复位弹簧105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104的顶部和复位板101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6]其中,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辊14,主动辊14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15,传送带15的另一端套设在从动辊16的外表面,且主动辊14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电机。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板4、滑块5和轨道板6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两组连接板4、滑块5和轨道板6均对称设置在原煤斗2内壁的两侧,滑块5 与轨道板6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块5的一侧通过连接板4与过滤筛板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驱动电机8通过支撑板与原煤斗2的外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转动轴7 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力发电厂给煤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原煤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斗(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筛板(3),所述过滤筛板(3)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设置有滑块(5),所述原煤斗(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轨道板(6),所述滑块(5)与所述轨道板(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原煤斗(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转动轴(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轮(9),且所述凸轮(9)的外侧与连接板(4)的底部互相接触;所述轨道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组件(10),所述复位组件(10)包括复位板(101)、复位壳(102)、连接杆(103)、限位块(104)和复位弹簧(105),所述复位板(101)的底部与复位壳(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3)的顶端与限位块(104)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04)的外侧与复位壳(10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05)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104)的顶部和复位板(101)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103)的底端与连接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原煤斗(2)的底部连通有缓冲腔(11),所述缓冲腔(11)的底部连通有下料口(12),所述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外罩体(13),所述外罩体(13)的内部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外罩体(13)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7),所述外罩体(13)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泵(21),所述空气压缩泵(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22),所述软管(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镀锌管(24),所述软管(22)与镀锌管(24)的连接处设置有快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淮北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