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43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该器件包括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有机功能层,其中,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二电极为阳极,所述有机功能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包括:空穴传输区域,发光层,电子传输区域;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其主体材料包括化学式(1)或化学式(4)表示的第一主体材料与化学式(2)或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主体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用合理的双主体搭配方式,可有效提升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以及OLED器件的寿命。OLED器件的寿命。OLED器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功能层,其中有机功能层是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各层的总称。此外,在阳极和发光层之间可以存在空穴传输区域,并且在发光层和阴极之间可以存在电子传输区域。来自阳极的空穴可以通过空穴传输区域向发光层迁移,来自阴极的电子可以通过电子传输区域向发光层迁移。载流子(例如,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当激子从激发态降至基态时,发射光。
[0003]影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的因素包括:i)发光层中的电子和空穴是否平衡;ii)发光层中的发射区域是否广泛地均匀地分布在发光层中,而不是侧重于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
[0004]当仅将一类材料用作发光层中的主体时,不是所有的以上列出两种因素都可以满足。然而,如果满足下述内容,则所有的以上列出的条件都可以满足:a)将至少两类不同的材料用作主体,以及b)所述至少两类不同的材料的取代基的特性彼此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合理的双主体搭配方式,可有效提升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以及OLED器件的寿命。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有机功能层,其中,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二电极为阳极,所述有机功能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包括:
[0008]空穴传输区域,位于阳极与发光层之间;
[0009]发光层,位于空穴传输区域与电子传输区域之间,其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
[0010]电子传输区域,位于发光层与阴极之间;
[0011]所述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包括化学式(1)或化学式(4)表示的第一主体材料与化学式(2)或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主体材料:
[0012][0013]化学式(1)中,Z0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0
),相邻R
10
还可以键结成环;Z1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1
),相邻R
11
还可以键结成环;
[0014]Ar0表示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亚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亚杂芳基;R1表示为通式(1-2)-通式(1-7)所示结构;
[0015][0016]通式(1-2)~(1-7)中,Z3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2
),相邻R
12
还可以键结成环;Z4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3
),相邻R
13
还可以键结成环;Z5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4
),相邻R
14
还可以键结成环;Z6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5
),相邻R
15
还可以键结成环;Z7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6
),相邻R
16
还可以键结成环;Z
15
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氮原子或C(R
27
),相邻R
27
还可以键结成环;
[0017]Ra、Rb分别独立地表示为C
1-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30
杂芳基中的一种;Ra、Rb还可以键结成环;
[0018]Ar3表示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亚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亚杂芳基中的一种;
[0019]R
10
~R
16
、R
27
分别独立地表示为氢原子、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卤素、氰基、C
1-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
[0020]“取代或未取代的”上述基团的取代基任选自:氰基、卤素、C
1-20
烷基、C
2-20
烯基、C
6-30
芳基、C
2-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杂芳基、亚杂芳基中杂原子任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化学式(2)中,Z2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C-R
28
或者N原子;X独立的表示为-O-,-S-,-CR
17
R
18-或者N-Ar4;Ar4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60
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60
杂芳基;
[0022]R2、R3分别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C
6-C
60
芳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C
2-C
60
杂芳基中的一种;
[0023]n表示为0或者1;
[0024]R
17
、R
18
分别独立地表示为C
1-C6烷基、C
6-C
20
的芳基中的一种;R
28
表示为原子、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卤素、氰基、C
1-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
[0025]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上述基团的取代基任选自氘、氰基、卤素、C
1-C
20
烷基、C
2-C
20
烯基、C
6-C
30
芳基、C
2-C
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6]所述杂芳基中杂原子任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7]在化学式(3)中,Ar1、Ar2分别独立地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杂亚芳基中的一种;
[0028]R4~R7分别独立地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2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5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50
杂芳基中的一种;
[0029]R8、R9分别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有机功能层,其中,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二电极为阳极,所述有机功能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包括:空穴传输区域,位于阳极与发光层之间;发光层,位于空穴传输区域与电子传输区域之间,其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电子传输区域,位于发光层与阴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包括化学式(1)或化学式(4)表示的第一主体材料与化学式(2)或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主体材料:化学式(1)中,Z0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0
),相邻R
10
还可以键结成环;Z1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1
),相邻R
11
还可以键结成环;Ar0表示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亚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亚杂芳基;R1表示为通式(1-2)-通式(1-7)所示结构;通式(1-2)~(1-7)中,Z3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2
),相邻R
12
还可以键结成环;Z4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3
),相邻R
13
还可以键结成环;Z5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4
),相邻R
14
还可以键结成环;Z6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5
),相邻R
15
还可以键结成环;Z7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表示为氮原子或C(R
16
),相邻R
16
还可以键结成环;Z
15
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氮原子或C(R
27
),相邻R
27
还可以键结成环;Ra、Rb分别独立地表示为C
1-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30
杂芳基中的一种;Ra、Rb还可以键结成环;
Ar3表示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亚芳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亚杂芳基中的一种;R
10
~R
16
、R
27
分别独立地表示为氢原子、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卤素、氰基、C
1-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取代或未取代的”上述基团的取代基任选自:氰基、卤素、C
1-20
烷基、C
2-20
烯基、C
6-30
芳基、C
2-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杂芳基、亚杂芳基中杂原子任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式(2)中,Z2每次出现相同或不同地表示为C-R
28
或者N原子;X独立的表示为-O-,-S-,-CR
17
R
18-或者N-Ar4;Ar4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60
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60
杂芳基;R2、R3分别独立地表示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C
6-C
60
芳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C
2-C
60
杂芳基中的一种;n表示为0或者1;R
17
、R
18
分别独立地表示为C
1-C6烷基、C
6-C
20
的芳基中的一种;R
28
表示为原子、氕原子、氘原子、氚原子、卤素、氰基、C
1-10
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30
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上述基团的取代基任选自氘、氰基、卤素、C
1-C
20
烷基、C
2-C
20
烯基、C
6-C
30
芳基、C
2-C
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杂芳基中杂原子任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化学式(3)中,Ar1、Ar2分别独立地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杂亚芳基中的一种;R4~R7分别独立地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2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5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50
杂芳基中的一种;R8、R9分别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杂芳基中的一种;其中,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上述基团的取代基任选自氘、氰基、卤素、C
1-C
20
烷基、C
2-C
20
烯基、C
6-C
30
芳基、C
2-C
30
的杂芳基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化学式(4)中,X1、X2分别独立地表示为-O-或-S-;Ar5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颖殷梦轩李崇崔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