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624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通过在手柄内设置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盘转动,进而通过中心管带动头管转动,使得头管外壁上的棉絮层可以更好的对耳道进行清理,同时,通过进液管可以将清洗液注入头管内,从而通过通孔进而耳道,这样浸有清洗液的棉絮层可以对耳道进行有效的清理,不仅加快了清理速度,而且使得清理更加干净。得清理更加干净。得清理更加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喉科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耳漏、耳聋、耳鸣、耳痛、眩晕、鼻阻塞、鼻漏、鼻出血、嗅觉障碍,咽痛,咽感觉异常,吞咽困难,打鼾、声音嘶哑以及呼吸困难等,针对于耳鼻喉科的外耳道炎,症状大多为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以及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伴有少量的分泌物,可能会出现耳闷塞、耳鸣等。
[0003]目前市场上的清洁装置多为耳勺,不仅对耳道的损伤大,易造成耳道内出血,其挖取的清洁方式还易造成耳屎在耳勺移动过程中掉落,使用不方便,同时现有的耳道清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清洗组件进行限位,难以掌握清洗组件伸入耳道内部的深度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1081248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清洗装置,设置中心管中空,同时第一气囊和粘层镂空,第一气囊和粘层的镂空孔洞与头管上开设的通孔位置相吻合,以便于中心管内部可以输送清洗药物到达头管处,然后经头管上的通孔分散,涂抹到使用者的耳道内;该装置虽然便于对清洗组件限位以及可以掌握清洗组件伸入耳道内部的深度,但是该装置清理缓慢且往往清理不干净,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另外,现有的护理设备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r/>[0005]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侧连接有头管,所述头管与所述中心管连通,另一侧连接有手柄,所述中心管的上端连接进液管,所述头管的外壁上设有棉絮层,且所述头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棉絮层连通的通孔;所述手柄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转盘,所述中心管设于所述转盘上。
[0007]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转盘上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和中心管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均设有电磁铁,两电磁铁相对设置且极性相反,各所述电磁铁均连接电源。
[0008]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进液管上设有电磁阀以及流量计。
[0009]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中心管由多个管径依次递减的管件相互套接而成,相互套接的两管件的外管内壁上成形有内螺纹,内管外壁上成形有与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且各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距均相等;管径最小的管件与所述头管连接,管径最大的管件与所述转
盘连接。
[0010]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驱动电机、电磁阀、流量计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手柄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屏。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通过在手柄内设置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盘转动,进而通过中心管带动头管转动,使得头管外壁上的棉絮层可以更好的对耳道进行清理,同时,通过进液管可以将清洗液注入头管内,从而通过通孔进而耳道,这样浸有清洗液的棉絮层可以对耳道进行有效的清理,不仅加快了清理速度,而且使得清理更加干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一侧连接有头管2,所述头管2与所述中心管1连通,另一侧连接有手柄3,所述中心管1的上端连接进液管4,所述头管2的外壁上设有棉絮层5,且所述头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棉絮层5连通的通孔6;所述手柄3内设有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701和与所述驱动电机701的输出轴连接的转盘702,所述中心管1设于所述转盘702上。本技术中附图的尺寸是进行了适当缩放的。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通过在手柄内设置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盘转动,进而通过中心管带动头管转动,使得头管外壁上的棉絮层可以更好的对耳道进行清理,同时,通过进液管可以将清洗液注入头管内,从而通过通孔进而耳道,这样浸有清洗液的棉絮层可以对耳道进行有效的清理,不仅加快了清理速度,而且使得清理更加干净。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701的输出轴与转盘702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转盘702上沿所述转盘70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703,各所述安装孔703的内壁上和中心管1靠近所述安装孔703的一端均设有电磁铁704,两电磁铁704相对设置且极性相反,各所述电磁铁704均连接电源。
[0020]本实施例中转盘与中心管之间通过电磁铁实现可拆卸连接,中心管或者手柄的外壁上设有控制电磁铁通断电的按钮,在需要安装时,将电磁铁通电,并将中心管插入相应安装孔内,使得相对应且极性相反的两电磁铁吸合;在转盘上设置多个安装孔是为了便于安装多个中心管,这样在一中心管使用后且需要二次清理的情况下,换另一中心管继续清理,或者一耳朵的耳道清理完毕,需要换另一耳朵的耳道继续清理时,换另一中心管继续清理,节省了医护人员临时更换清理装置的时间;其中,电源可以是设于手柄内的电池,也可以是外接电源。
[002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4上设有电磁阀8以及流量计9。本实施例中在进液管上设置流量计是为了测量流入中心管的清理液的量,避免清理液过多或者过少而对清理带来的影响。
[00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1由多个管径依次递减的管件101相互套接而成,相互套接的两管件101的外管内壁上成形有内螺纹,内管外壁上成形有与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且各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距均相等;管径最小的管件101与所述头管2连接,管径最大的管件101与所述转盘702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将中心管设置成伸缩管,且相邻的管件通过螺纹连接,同时每个管件的长度都是确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管的长度来控制伸入耳道的护理装置的长度,由于各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距相等,因此,各管件旋转一圈伸出或者缩回的长度均为固定的;且每个管件的开口处均设有密封圈,避免清理液的泄露,中心管与头管的连接处也设有密封圈。
[002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701、电磁阀8、流量计9均与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手柄3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的显示屏11。
[0025]本实施例中显示屏既具有显示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一侧连接有头管(2),所述头管(2)与所述中心管(1)连通,另一侧连接有手柄(3),所述中心管(1)的上端连接进液管(4),所述头管(2)的外壁上设有棉絮层(5),且所述头管(2)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棉絮层(5)连通的通孔(6);所述手柄(3)内设有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701)和与所述驱动电机(701)的输出轴连接的转盘(702),所述中心管(1)设于所述转盘(70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701)的输出轴与转盘(702)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转盘(702)上沿所述转盘(70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703),各所述安装孔(703)的内壁上和中心管(1)靠近所述安装孔(703)的一端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