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刀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51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地刀闸,包括:安装板;多个静触头,静触头设置在安装板上;动触头,动触头相对于安装板可活动设置,且动触头一体化设置形成整体件,动触头开设有U形结构,U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可发生形变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能够夹持接触静触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地刀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术中的接地刀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术中的接地刀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地刀闸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行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地刀闸。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可视化验电接地装置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视化验电接地装置的核心是接地刀闸,接地刀闸的分合闸操作,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挂地线与拆地线的过程,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接地刀闸的寿命以及使用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可视化验电接地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同样,在轨道交通的其他领域,比如隔离开关柜、直流柜等内部的隔离刀闸,同样需要对隔离刀闸进行合分操作,隔离刀闸的使用寿命也至关重要。目前的刀闸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0003]1、动触头是采用两片式,两片动触头之前的间距依靠限位元件进行限位,利用弹簧元件提供弹力使得动触头合闸时夹紧静触头。同时,两片动触头之前通过螺栓螺母等进行紧固。为了观察螺栓螺母之间是否松脱,通常会划线便于观察。动触头之间的间距大小决定了与触头的夹紧力,进一步影响到接触电阻以及对短时耐受电流的承受能力。动触头之间的间距大小主要依靠生产装配进行控制,考虑到装配误差等因素,该间距比较难进行精确地控制,因此对夹紧力的大小也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利用弹簧元件提供弹力,随着刀闸长时间的使用,弹簧的弹力会发生疲劳衰减,因此刀闸的夹紧力会随着刀闸使用时间变长而出现减小的情况。同时,采用螺栓螺母进行紧固,在轨道振动环境下,容易出现松动,尤其是刀闸的连杆拉动动触头的位置,在分合闸过程中螺栓受到上下剪切力,松动的隐患较大,容易导致两片刀闸之间无法装配牢固,有安全隐患,因此,螺栓螺母都会进行划线标识
[0004]2、当接地柜安装在有杂散电流的环境,当接地刀闸进行分闸操作时,由于存在杂散电流,导致分闸时出现了拉弧,从而烧蚀刀闸触头。刀闸的触头一旦被烧蚀出凹凸不平的蚀点,会使刀闸无法进行正常的分合闸运动。为了解决该问题,一些专利中提出在刀闸的动静触头上增加额外的耐烧蚀的零件,比如一种开关本体保护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开关本体201922398703.5中提出安装石墨块在动静触头上,一旦石墨块被烧坏后,就进行现场更换。同样,柜内直流隔离开关消弧装置201520756984.6等诸多专利均提出在隔离刀闸上增加灭弧杆等。此类方案,均是通过增加外部耐烧蚀的石墨块或者灭弧杆等,一旦石墨块或者灭弧杆等被烧坏后,需要进行现场更换。从而周而复始地烧坏到更换进行循环,无法实现刀闸触头的免维护。而且增加此类耐烧以及灭弧机构,成本增加,机构复杂,且还需要进行现场维护。
[0005]3、当前刀闸的触头材料多为铬铜、紫铜等材料,此类材料耐磨性差。当随着刀闸分合闸次数的增多,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位置将会产生较大的磨损,从而影响刀闸的接触电阻以及夹紧力,影响刀闸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刀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地刀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地刀闸,包括:安装板;多个静触头,静触头设置在安装板上;动触头,动触头相对于安装板可活动设置,且动触头一体化设置形成整体件,动触头开设有U形结构,U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可发生形变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能够夹持接触静触头。
[0008]进一步地,U形结构为多个,并位于动触头相对的两侧,且能够分别与不同的静触头接触配合。
[0009]进一步地,动触头和/或静触头包括耐磨部和导电部,动触头和/或静触头的前端接触处为耐磨部,动触头和/或静触头的除接触处外的部分为导电部。
[0010]进一步地,接地刀闸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动触头连接且同步运动,连接板与静触头可转动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靠近连接板的接触部与连接板之间形成有缝隙。
[0011]进一步地,动触头的中部具有凸起部,凸起部的表面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表面均平行且不共面,连接板与凸起部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连接板为多个,且动触头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紧固件穿设在静触头和连接板之间,且连接板与静触头之间设置有铜套。
[0013]进一步地,接地刀闸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设置在安装板上;曲柄传动组件,曲柄传动组件与驱动件驱动连接,曲柄传动组件包括曲柄和连杆,曲柄的一端与驱动件驱动连接,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可转动连接,连杆远离曲柄的一端与动触头可转动连接,并能够带动动触头运动,以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连杆分体设置或者一体化设置。
[0014]进一步地,连杆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动触头相对的两侧连接,并且分别与曲柄相对的两侧连接。
[0015]进一步地,连杆呈一体化设置的Y字形结构,Y字形结构的U形部的相对的两边分别与动触头相对的两侧连接,Y字形结构的单边与曲柄连接。
[0016]进一步地,接地刀闸还包齿轮传动组件,驱动件与曲柄传动组件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组件驱动连接,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多个传动齿轮,各传动齿轮依次啮合,且位于传动端部的两个传动齿轮分别与驱动件和曲柄通过传动轴连接。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动触头采用一体式的免调试的结构设计,形成一体化的整体件。在生产装配时,无需生产人员手动调整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同时动触头无需螺栓螺母装配,不存在螺栓防松问题,动触头的弹力依靠自变形产生,无需生产调试、无需售后维护,即便接地刀闸在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出现动触头夹紧力的变化,并且确保生产的一致性。上述结构的设计,将需要人进行控制的因素转移到机械加工,通过机械加工确保生产装配的一致性,降低整个接地刀闸的生产以及维护的成本,提高了接地刀闸的可靠性,提升的整个可视化验电接地装置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接地刀闸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后视图;
[0021]图3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的动触头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的动触头的耐磨部和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的静触头采用图4中动触头的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的动触头与连接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示出了图6的俯视图;
[0026]图8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的连接板安装在静触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在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在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示出了图1中的接地刀闸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接地刀闸采用另一种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刀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0);多个静触头(20),所述静触头(2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0)上;动触头(30),所述动触头(30)相对于所述安装板(10)可活动设置,且所述动触头(30)一体化设置形成整体件,所述动触头(30)开设有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可发生形变的第一接触部(31)和第二接触部(32),所述第一接触部(3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32)能够夹持接触所述静触头(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结构为多个,并位于所述动触头(30)相对的两侧,且能够分别与不同的所述静触头(20)接触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30)和/或所述静触头(20)包括耐磨部(33)和导电部(34),所述动触头(30)和/或所述静触头(20)的前端接触处为所述耐磨部(33),所述动触头(30)和/或所述静触头(20)的除所述接触处外的部分为所述导电部(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刀闸还包括连接板(40),所述连接板(40)与所述动触头(30)连接且同步运动,所述连接板(40)与所述静触头(2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3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32)中靠近所述连接板(40)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板(40)之间形成有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30)的中部具有凸起部(35),所述凸起部(35)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部(3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32)的表面均平行且不共面,所述连接板(40)与所述凸起部(3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0)为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友赖峰樊帆曾谷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