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53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包括主料投料模块、辅料投料模块和反应釜,所述主料投料模块和所述辅料投料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反应釜通过管道连通。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在反应釜中完成,其中,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所需的主要物料通过主料投料模块加入反应釜,辅助物料通过辅料投料模块加入反应釜,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料投料模块和辅料投料模块实现对主料和辅料的自动投料,实现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原料投料量的可调可控,达到自动化投料的目的,保证油性聚氨酯胶产品的成品质量。氨酯胶产品的成品质量。氨酯胶产品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性聚氨酯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油性聚氨酯胶的生产合成过程时,溶剂原料的投料通常采用人工投料的方式,由于溶剂原料的种类较多,因此人工投料的劳动强度大,而且较难控制投料的时间和投料量,难以保证油性聚氨酯胶产品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包括主料投料模块、辅料投料模块和反应釜,所述主料投料模块和所述辅料投料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反应釜通过管道连通;
[0006]所述主料投料模块包括乙酸乙酯储料罐、丙酮储料罐、丁酮储料罐、第一投料阀、第二投料阀和第三投料阀,所述第一投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乙酸乙酯储料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投料阀的出料口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第二投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丙酮储料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投料阀的出料口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第三投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丁酮储料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投料阀的出料口与所述所述反应釜连通;
[0007]所述辅料投料模块包括辅料投料器和吸料软管,所述辅料投料器包括中间支架、连杆组件、进料管、出料管和多个密封球,所述中间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腔体,两个所述腔体的进料口均与所述进料管连通,两个所述腔体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腔体内设有隔膜片,所述隔膜片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液腔,两个所述隔膜片分别与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连接,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气管的连接部设有第一密封腔,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料管的连接部设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内均设有所述密封球,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物料入口,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入口与所述吸料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反应釜通过管道连通。
[0008]优选的,还包括气源,所述辅料投料器还包括配气阀,所述配气阀设在所述中间支架上,所述配气阀的进气端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配气阀的出气端与所述连杆组件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辅料投料模块还包括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料口与所述辅料投料器的物料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料口与所述反应釜通过管道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辅料投料模块还包括换向阀和废料回收罐,所述换向阀的进料口与所述辅料投料器的物料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料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废料回收罐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辅料投料器还包括多个接地导线,所述中间支架与所述腔体之间、所
述腔体与所述进料管之间、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料管之间均设有所述接地导线。
[0012]优选的,所述主料投料模块还包括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在所述第一投料阀与所述反应釜之间的管道处,所述第二压力表设在所述第二投料阀与所述反应釜之间的管道处,所述第三压力表设在所述第三投料阀与所述反应釜之间的管道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在反应釜中完成,其中,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所需的主要物料通过主料投料模块加入反应釜,辅助物料通过辅料投料模块加入反应釜,由此,本技术通过设置主料投料模块和辅料投料模块实现对主料和辅料的自动投料,实现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原料投料量的可调可控,达到自动化投料的目的,保证油性聚氨酯胶产品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4]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5]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辅料投料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反应釜1、乙酸乙酯储料罐211、丙酮储料罐212、丁酮储料罐213、第一投料阀221、第二投料阀222、第三投料阀223、辅料投料器3、吸料软管4、中间支架31、连杆组件32、进料管33、出料管34、腔体311、隔膜片35、气腔312、液腔313、第一密封腔361、第二密封腔362、密封球363、物料入口331、物料出口341、配气阀37、流量控制阀5、换向阀6、废料回收罐7、第一压力表231、第二压力表232、第三压力表23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本实施例的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参考附图1和2,包括主料投料模块、辅料投料模块和反应釜1,主料投料模块和辅料投料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反应釜1通过管道连通;
[0020]主料投料模块包括乙酸乙酯储料罐211、丙酮储料罐212、丁酮储料罐213、第一投料阀221、第二投料阀222和第三投料阀223,第一投料阀221的进料口与乙酸乙酯储料罐211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投料阀221的出料口与反应釜1连通;第二投料阀222的进料口与丙酮储料罐212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投料阀222的出料口与反应釜1连通;第三投料阀223的进料口与丁酮储料罐213通过管道连通,第三投料阀223的出料口与反应釜1连通;
[0021]辅料投料模块包括辅料投料器3和吸料软管4,辅料投料器3包括中间支架31、连杆组件32、进料管33、出料管34和多个密封球363,中间支架31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腔体311,两个腔体311的进料口均与进料管33连通,两个腔体311的出料口与出料管34连通,腔体311内设有隔膜片35,隔膜片35将腔体311分隔成气腔312和液腔313,两个隔膜片35分别与连杆组件32的两端连接,腔体311与进气管的连接部设有第一密封腔361,腔体311与出料管34的连接部设有第二密封腔362,第一密封腔361和第二密封腔362内均设有密封球363,进料管33上设有物料入口331,出料管34上设有物料出口341,物料入口331与吸料软管4的一端连
通,物料出口341与反应釜1通过管道连通。
[0022]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在反应釜1中完成,其中,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所需的主要物料通过主料投料模块加入反应釜1,辅助物料通过辅料投料模块加入反应釜1,由此,本技术通过设置主料投料模块和辅料投料模块实现对主料和辅料的自动投料,实现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原料投料量的可调可控,达到自动化投料的目的,保证油性聚氨酯胶产品的成品质量。
[0023]由于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必要的物料有乙酸乙酯、丙酮和丁酮,本实施例的主料投料模块包括有乙酸乙酯储料罐211、丙酮储料罐212和丁酮储料罐213,分别用于存储乙酸乙酯、丙酮和丁酮物料,并设置第一投料阀221、第二投料阀222和第三投料阀223,分别用于调节乙酸乙酯、丙酮和丁酮加入反应釜1的量,从而实现对物料投料时间和投料量的精准控制,使得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必要的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反应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料投料模块、辅料投料模块和反应釜,所述主料投料模块和所述辅料投料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反应釜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主料投料模块包括乙酸乙酯储料罐、丙酮储料罐、丁酮储料罐、第一投料阀、第二投料阀和第三投料阀,所述第一投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乙酸乙酯储料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投料阀的出料口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第二投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丙酮储料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投料阀的出料口与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第三投料阀的进料口与所述丁酮储料罐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投料阀的出料口与所述所述反应釜连通;所述辅料投料模块包括辅料投料器和吸料软管,所述辅料投料器包括中间支架、连杆组件、进料管、出料管和多个密封球,所述中间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腔体,两个所述腔体的进料口均与所述进料管连通,两个所述腔体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腔体内设有隔膜片,所述隔膜片将腔体分隔成气腔和液腔,两个所述隔膜片分别与所述连杆组件的两端连接,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气管的连接部设有第一密封腔,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料管的连接部设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内均设有所述密封球,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物料入口,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入口与所述吸料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反应釜通过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性聚氨酯胶合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灿赖甘露李晓蔚
申请(专利权)人:南宝树脂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