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35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5
一种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包括行进系统、撑开机构、清污系统、连接部分;行进系统位于清污系统两侧,行进系统与清污系统通过连接部分相连,撑开机构与行进系统相连;行进系统由支撑体、液压马达、齿轮、蜗轮、蜗杆、带轮、履带、侧板构成,液压马达位于支撑体内部且与齿轮相连,齿轮与蜗杆同轴,蜗轮与带轮同轴,带轮与履带相配合;撑开机构由支撑架、连杆机构、第一液压缸构成,连杆机构与上底盘间设有第一液压缸。清污系统由连接圆盘、转轴、高压容器、喷嘴构成,喷嘴在高压容器上呈圆周阵列,转轴位于高压容器中心。连接部分中,第二液压缸位于连接圆盘上的窝球机构与下底盘上的窝球机构之间。之间。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清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适用管径的井下污水清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矿井水为井工矿中开采的煤层和巷道附近产生的地下水,为保障安全生产作业,必须将大量的矿井水通过管路排出。矿井水包含大量的悬浮物和一定量的盐分,其中悬浮物成分主要包含煤粉、岩粉和黏土。随着年限的增加,矿井水的悬浮物在排水管内壁上附着沉积,使管径减小,管路粗糙度增加,从而增大沿程阻力损失,在确保水泵扬程的条件下,耗能增加,排水效率降低,影响安全的生产作业。
[0003]常见的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方式有人工敲击与空气炮清污等解决方法,由于人工敲击法对排水管道具有一定损伤危害,且不停地敲击会使积淀在管道上的污垢愈发结实,而空气炮排污法虽然简便安全,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第一次未将全部的污垢排除,管道内会形成空气洞,下次冲击空气炮会从洞中穿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灵活、安全、高效,可以有效解决矿井水排放管道积垢问题。
[0005]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包括行进系统、撑开机构、清污系统、连接部分;所述的行进系统位于清污系统两侧,两者通过连接部分相连;所述的撑开机构与行进系统相连。
[0006]所述的行进系统由支撑体、液压马达、齿轮、蜗轮、蜗杆、带轮、履带、侧板构成,液压马达位于支撑体内部且与齿轮相连,齿轮与蜗杆同轴,蜗轮与带轮同轴,带轮与履带相配合。
[0007]所述的支撑体由上底盘、支撑柱、压板、下底盘构成,上底盘与下底盘间设有6根支撑柱,压板位于液压马达与齿轮之间。
[0008]所述的撑开机构由支撑架、连杆机构、第一液压缸构成,连杆机构一端通过铰链与支撑架相连,连杆机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侧板相连,连杆机构与上底盘间设有第一液压缸。
[0009]所述的清污系统由连接圆盘、转轴、高压容器、喷嘴构成,喷嘴在高压容器上呈圆周阵列,转轴位于高压容器中心,高压容器两侧与连接圆盘相连。
[0010]所述的连接部分由窝球机构、第二液压缸构成,第二液压缸位于连接圆盘上的窝球机构与下底盘上的窝球机构之间。
[0011]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履带行进,高压水射流清污的方式,液压马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的优点,而履带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撑开机构与履带的结合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管径大小,机器人携带水射流喷头对排水管清理,水射流的冲击力大、破垢能力强、无污染、对管壁无腐蚀性、对管壁无
23活塞杆将履带17撑开,紧贴管壁行走;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清污系统3会从喷头喷出高压水射流,同时,高压容器33可绕转轴32旋转,对管壁的污垢进行全面的清理。
[0026]机器人在拐弯时,清污机器人前、中、后三个部分依次通过拐弯处,并且不会影响高压水射流对弯管内壁进行清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包括行进系统(1)、撑开机构(2)、清污系统(3)、连接部分(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进系统(1)位于清污系统(3)两侧,两者通过连接部分(4)相连;所述的撑开机构(2)与行进系统(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进系统(1)由支撑体(11)、液压马达(12)、齿轮(13)、蜗轮(14)、蜗杆(15)、带轮(16)、履带(17)、侧板(18)构成,液压马达(12)达位于支撑体(11)内部且与齿轮(13)相连,齿轮(13)与蜗杆(15)同轴,蜗轮(14)与带轮(16)同轴,带轮(16)与履带(17)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污水管道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11)由上底盘(110)、支撑柱(111)、压板(112)、下底盘(113)构成,上底盘(110)与下底盘(113)间设有6根支撑柱(111),压板(112)位于液压马达(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壮陈玉璞吴鹏程付吉发陈宝鑫王祎扬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