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涉及骨科牵引架,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左端中心处与第一转轴右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贯穿第一主动轮中心处,第一转轴与第一主动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横向移动杆上端与第一滑块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端与顶板滑动连接,通过把手的转动以及带轮之间的传动,横向移动杆做左右往复运动,第二丝杠上端与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上端与横向移动杆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斜齿轮之间的啮合以及带轮之间的转动,纵向移动杆做前后往复运动,通过与横向移动杆的配合,牵引环可以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能够对患者胳膊进行牵引,达到了灵活调整位置的目的。位置的目的。位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牵引架,具体是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
技术介绍
[0002]骨科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和小儿麻痹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
[0003]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治疗骨科疾病也逐渐被人们所追捧,牵引治疗时,现有的骨科牵引架一般是固定的,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去进行调节,导致牵引效果差,因此,提出提高牵引效果的骨科牵引架。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包括下板,下板右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贯穿下板右端,第一转轴右端贯穿第一主动轮,第一转轴与第一主动轮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右端中心处与把手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丝杠贯穿右板上端,第一丝杠右端与第一从动轮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丝杠与横向移动杆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横向移动杆上端中心处与第一滑块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上端与顶板下端滑动连接,第一丝杠左端与第一支撑板右侧上端连接,横向移动杆下端与第二滑块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下端与纵向移动杆上端固定连接,第二丝杠前端贯穿第二支撑板,第二丝杠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丝杠前端与第二从动轮前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丝杠贯穿纵向移动杆,第二丝杠与纵向移动杆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第二丝杠后端与第三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左端与第一斜齿轮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右板右侧内壁与固定杆右端固定连接,固定杆左端与第二轴承外圆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内圆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下端与第二斜齿轮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第二转轴上端与第三斜齿轮下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三转轴前端与右板转动连接,第三转轴后端贯穿第四斜齿轮,第三转轴后端与第四斜齿轮固定连接,第四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后端贯穿第二主动轮,第三转轴后端与第二主动轮中心处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右端与第一轴承内圆固定连接,第一轴承外圆与下板右端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皮带滑动连接,第一从动轮与第一皮带滑动连接,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板右端上表面与右板下端固定连接,右板上端与顶板右端下表面固定连接,顶板左端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上端与顶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上端与顶板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丝杠左端与第二轴承内圆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外圆与支撑板左侧上端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移动杆下端与第四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下端与第一滑轮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下端与第二滑轮转动连接,牵引绳缠绕在第二滑轮上,第二滑轮通过牵引绳连接第一滑轮,牵引绳下端固定连接牵引环。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皮带与第二主动轮滑动连接,第二皮带与第二从动轮滑动连接,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主动轮为高强度金属材料。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左端中心处与第一转轴右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贯穿第一主动轮中心处,第一转轴与第一主动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横向移动杆上端与第一滑块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端与顶板滑动连接,通过把手的转动以及带轮之间的传动,横向移动杆做左右往复运动,第二丝杠上端与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上端与横向移动杆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斜齿轮之间的啮合以及带轮之间的转动,纵向移动杆做前后往复运动,通过与横向移动杆的配合,牵引环可以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能够对患者胳膊进行牵引,达到了灵活调整位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中A处的右视图;
[0017]图3为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中纵向移动杆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
下板、2
‑
第一转轴、3
‑
第一主动轮、4
‑
把手、5
‑
第一丝杠、6
‑
第一从动轮、8
‑
横向移动杆、9
‑
第一滑块、10
‑
第二滑块、11
‑
顶板、12
‑
第一支撑板、13
‑
纵向移动杆、14
‑
第二丝杠、15
‑
第二从动轮、16
‑
第三支撑板、17
‑
第二支撑板、18
‑
第一斜齿轮、19
‑
右板、20
‑
固定杆、21
‑
第二轴承、22
‑
第二转轴、23
‑
第二斜齿轮、24
‑
第三斜齿轮、25
‑
第三转轴、26
‑
第四斜齿轮、27
‑
第二主动轮、28
‑
第一轴承、29
‑
第一皮带、30
‑
第四支撑板、31
‑
第一滑轮、32
‑
第二滑轮、33
‑
牵引绳、34
‑
牵引环、35
‑
第二皮带、36
‑
支撑底座、37
‑
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
3,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包括下板1,下板1右端与第一转轴2连接,第一转轴2贯穿下板1右端,第一转轴2右端贯穿第一主动轮3,第一转轴2与第一主动轮3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右端中心处与把手4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丝杠5贯穿右板19上端,第一丝杠5右端与第一从动轮6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丝杠5与横向移动杆8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横向移动杆8上端中心处与第一滑块9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0上端与顶板11下端滑动连接,第一丝杠5左端与第一支撑板12右侧上端连接,横向移动杆8下端与第二滑块10上端固定连接;
[0021]通过转动把手4,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包括下板(1),下板(1)右端与第一转轴(2)连接,第一转轴(2)贯穿下板(1)右端,第一转轴(2)右端贯穿第一主动轮(3),第一转轴(2)与第一主动轮(3)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右端中心处与把手(4)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丝杠(5)贯穿右板(19)上端,第一丝杠(5)右端与第一从动轮(6)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丝杠(5)与横向移动杆(8)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横向移动杆(8)上端中心处与第一滑块(9)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0)上端与顶板(11)下端滑动连接,第一丝杠(5)左端与第一支撑板(12)右侧上端连接,横向移动杆(8)下端与第二滑块(10)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0)下端与纵向移动杆(13)上端固定连接,第二丝杠(14)前端贯穿第二支撑板(17),第二丝杠(14)与第二支撑板(17)转动连接,第二丝杠(14)前端与第二从动轮(15)前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丝杠(14)贯穿纵向移动杆(13),第二丝杠(14)与纵向移动杆(13)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第二丝杠(14)后端与第三支撑板(16)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左端与第一斜齿轮(18)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右板(19)右侧内壁与固定杆(20)右端固定连接,固定杆(20)左端与第二轴承(21)外圆固定连接,第二轴承(21)内圆与第二转轴(22)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2)下端与第二斜齿轮(23)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23)与第一斜齿轮(18)啮合,第二转轴(22)上端与第三斜齿轮(24)下端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5)前端与右板(19)转动连接,第三转轴(25)后端贯穿第四斜齿轮(26),第三转轴(25)后端与第四斜齿轮(26)固定连接,第四斜齿轮(26)与第三斜齿轮(24)啮合,第三转轴(25)后端贯穿第二主动轮(27),第三转轴(25)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