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15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纳袋,包括收纳结构,其内部设有置放腔室,用于物品的收纳;开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收纳结构的上部,以使置放腔室与外部相闭合和/或贯通;收纳袋处于空置的闭合状态时,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收纳袋底部具有立体空间,可将该收纳袋放置于桌面或地面等水平面上,便于使用者存放物品,无需他人协助手扶并撑开收纳袋,且用户在使用前不需要用手将袋体底部撑开再放入物品,物品能顺利滑入袋体底部,使用省力、便捷。便捷。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纳袋。

技术介绍

[0002]收纳袋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品,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广泛的应用,现有市面上的收纳袋种类越来越多,收纳袋的功能也逐步多样化,但是收纳袋作为日常用品,其最主要的还是实用性和便捷性。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收纳袋(中国专利号:CN201320542308.X),该专利技术通过在开口处边缘设置抽绳孔,抽绳孔内设置抽绳,抽绳的两端露在收纳袋主体外侧,抽绳露在收纳袋主体外侧的两端分别穿过弹簧扣,弹簧扣上设置弹簧扣按钮,因此上述专利技术通过抽绳和弹簧扣使收纳袋打开或关闭,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但该专利技术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繁琐,尤其不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且该专利技术为柔性收纳袋,不具有立体的形态,在收纳和取出物品时较为不便,实用性不强。
[0004]为此,结合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收纳袋来看,现有的收纳袋大多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大多数收纳袋是柔性袋体,不具有立体的形态,因此不能将收纳袋站立放置在桌面或地面上,使用者在收纳物品时还需要他人协助支撑收纳袋,不够便捷;(2)大多数收纳袋的袋体在未装入物品时往往是压缩扁平状态,且较为轻薄,使用者在使用前通常需要用手将袋体撑开再放入物品,否则容易卡在收纳袋口;(3)收纳袋功能多样,但大多数收纳袋都没有密封结构,或者一些收纳袋的密封性较差,对于一些液体类物品不能完全密封或一些收纳袋的密封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效率低,实用性也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收纳袋,该收纳袋底部具有立体空间,可将该收纳袋放置于桌面或地面等水平面上,便于使用者存放物品,无需他人协助手扶并撑开收纳袋,且用户在使用前不需要用手将袋体底部撑开再放入物品,物品能顺利滑入袋体底部,使用省力、便捷。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收纳袋,包括:
[0008]收纳结构,其内部设有置放腔室,用于物品的收纳;
[0009]开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收纳结构的上部,以使置放腔室与外部相闭合和/或贯通;
[0010]收纳袋处于空置的闭合状态时,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设置;所述收纳结构包括:
[0011]沿横向割开形态下的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
[0012]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和/或第二收纳体的底端和/或侧端相连;
[0013]所述置放腔室由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和支撑件之间所围成的空间构成。
[0014]优选的,所述横截面变化设置的收纳结构,形成类似和/或等同锥形形态。
[0015]优选的,在闭合时,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上端与开合结构相连,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自上端沿底部方向逐渐相向分离,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支撑件周缘,设置为一个以收纳袋纵向中心线为基准自下而上递减延伸的表面凸缘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自下端向上端渐缩接合,及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底端形成,其中:
[0017]第一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二收纳体;
[0018]第二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一收纳体,构成的所述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的形态。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
[0020]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
[0021]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
[0022]第三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底端相连;
[0023]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收纳体和/或第二收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部构成的轮廓面,包括:
[0025]第一曲面(A

B);
[0026]第二曲面(B

C),所述第二曲面(B

C)与所述第一曲面(A

B)为光滑过渡连接;
[0027]第三曲面(A

D);
[0028]第四曲面(D

C),所述第四曲面(D

C)与所述第三曲面(A

D)为光滑过渡连接;
[0029]所述第一曲面(A

B)的弧面自A点向B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二曲面(B

C)的弧面自C点向B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二曲面(B

C)与第一曲面(A

B)于B点连接;
[0030]所述第三曲面(A

D)的弧面自A点向D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四曲面(D

C)的弧面自C点向D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四曲面(D

C)与第三曲面(A

D)于D点连接。
[0031]优选的,第三曲面(A

D)与第一曲面(A

B)沿轴向呈对称设置;
[0032]和/或所述第四曲面(D

C)与第二曲面(B

C)沿轴向呈对称设置。
[003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第二支撑部和/或第三支撑部用于分别支撑所述的第一收纳体和第二收纳体,以使收纳袋底部形成具有空间的立体形态。
[003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之间连接形成支撑基座,用于收纳袋站立放置时与外部平面相接触和/或抵靠。
[0035]优选的,所述开合结构包括:
[0036]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上端相连;
[0037]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收纳体上端相连;
[0038]若干个卡扣构件,沿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设置;
[0039]卡槽构件,与所述卡扣构件相对应,沿第二连接件和/或第一连接件的内侧设置。
[0040]优选的,
[0041]所述卡扣构件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内侧端面形成的凸台结
构,所述凸台结构呈间隔设置;
[0042]所述相邻的卡扣构件之间形成的槽结构,构成所述的卡槽结构;
[0043]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与分离,通过相对和/或交叉设置的卡扣构件与卡槽构件的卡合或脱离形成。
[0044]优选的,所述卡扣构件的外形大于或等于所述卡槽构件的外形,以使所述卡扣构件与卡槽构件形成紧密的过盈配合。
[0045]优选的,所述卡扣构件的至少一边沿端向内和/或向外延伸形成限制另一卡扣构件的咬合部;
[0046]所述卡扣构件嵌置于卡槽构件时,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结构,其内部设有置放腔室,用于物品的收纳;开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收纳结构的上部,以使置放腔室与外部相闭合和/或贯通;收纳袋处于空置的闭合状态时,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设置;所述收纳结构包括:沿横向割开形态下的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和/或第二收纳体的底端和/或侧端相连;所述的置放腔室由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和支撑件之间所围成的空间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变化设置的收纳结构,形成类似和/或等同锥形形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在闭合时,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上端与开合结构相连,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自上端沿底部方向逐渐相向分离,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支撑件周缘,设置为一个以收纳袋纵向中心线为基准自下而上递减延伸的表面凸缘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自下端向上端渐缩接合,及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底端形成,其中:第一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二收纳体;第二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一收纳体,构成的所述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的形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自下端向上端渐缩接合,及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底端形成,其中:第一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二收纳体;第二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一收纳体,构成的所述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的形态。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结构的横截面,由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自下端向上端渐缩接合,及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底端形成,其中:第一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二收纳体;第二收纳体,以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以一平直线向上延伸靠近第一收纳体,构成的所述横截面沿底部自下往上呈逐渐变小的形态。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第三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
收纳体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收纳体和/或第二收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第三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收纳体和/或第二收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收纳体的侧端和/或底端相连;第三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收纳体、第二收纳体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一收纳体和/或第二收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构成的轮廓面,包括:第一曲面(A

B);第二曲面(B

C),所述第二曲面(B

C)与所述第一曲面(A

B)为光滑过渡连接;第三曲面(A

D);第四曲面(D

C),所述第四曲面(D

C)与所述第三曲面(A

D)为光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曲面(A

B)的弧面自A点向B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二曲面(B

C)的弧面自C点向B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二曲面(B

C)与第一曲面(A

B)于B点连接;所述第三曲面(A

D)的弧面自A点向D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四曲面(D

C)的弧面自C点向D点呈逐渐增大设置,所述第四曲面(D

C)与第三曲面(A

D)于D点连接;第三曲面(A

D)与第一曲面(A

B)沿轴向呈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四曲面(D

C)与第二曲面(B

C)沿轴向呈对称设置。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构成的轮廓面,包括:第一曲面(A

B);第二曲面(B

C),所述第二曲面(B

C)与所述第一曲面(A

B)为光滑过渡连接;第三曲面(A

D);第四曲面(D

C),所述第四曲面(D

C)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波董伟舒开湘方军赵群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利登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