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4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07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


[0001]本技术属于牵引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半挂牵引车沿袭欧洲的平头重卡风格,从外观、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上下车便捷性、维修可接近性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客户的使用需求。
[0003]纵观欧美卡车市场的发展,不难看出,卡车的更新换代都是法规变革后的产物。随着GB 1589

2016发布后,法规重新对长头牵引车定义,并放宽了长头铰接列车长度,使得长头车可与平头车运力达到相同水平,为长头牵引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法规推动下,长头牵引车必将再次快速发展,长头牵引车将成为长途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经济性。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
[0007]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形成“长鼻子”结构,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
[0008]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和后段侧裙,所述前段侧裙和后段侧裙均连接于车架。
[0009]所述低鞍座通过低鞍座连接板连接于车架。
[0010]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其独特的“长鼻子”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碰撞吸能区,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格栅转动连接于引擎盖,所述进气格栅用于调节进气量的大小,进气格栅调节进气量的原理与百叶窗的原理相同,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发动机,长头牵引车前轴和发动机在驾驶室本体前面,行驶过程中路面冲击小,隔音降噪能力优秀,所述进气格栅通过调节进气格栅的角度,调整进气格栅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而控制进气量的大小,防止冷却液过冷,所述进气格栅的转动可以是人工手动转动,也可以通过电机、气缸等部件带动转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腔内部设有空滤器,所述空滤器进气口设于引擎盖的负压区,引擎盖与空滤器进气口对应处设有格栅,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后端连接有导流罩,通过设置导流罩,减小牵引车与半挂车的落差及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驾驶室本体和导流罩均为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引擎盖远离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窄,引擎盖靠近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宽,导流罩连接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窄,导流罩远离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宽,由于引擎盖、驾驶室本体和导流罩整体呈流
线型、渐变宽结构,在行驶的过程中所受风阻较小,有利于车辆行驶的经济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通过翻转机构安装在车架前端,引擎盖加装有用于支撑的气弹簧或油缸,所述翻转机构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铰接,引擎盖的后端通过车头锁开合连接于驾驶室本体,由于引擎盖采用前翻转式结构,使得对动力腔内的检修更加方便。
[0016]进一步的,所述前段侧裙通过支架组件安装在车架两侧,且可翻转,前段侧裙连接有上车踏步,通过设置拾级而上的上车踏步,使得司机成员上下车更加便捷。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转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其中一端设有固定轴,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支架的其中一端设有用于卡合固定轴的“U”形卡口,转动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用于卡合安装孔,所述转动支架通过设有的安装座和连接螺栓连接有前段侧裙,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连接架连接于车架,所述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安装时,将转动支架的“U”形卡口与固定轴卡合,接着转动转动支架,使卡合件插入安装孔中,完成前段侧裙的安装,当需要翻转前段侧裙时,拔出卡合件,转动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支架分离,转动支架便可实现前段侧裙的翻转,当需要彻底将前段侧裙卸下时,继续转动转动支架,直到将转动支架从固定轴上取下。
[0018]进一步的,所述前段侧裙设置有燃油箱加注口和尿素箱加注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后段侧裙固定连接于车架。
[0020]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本体连接有大倾角的前挡风窗玻璃,所述前挡风窗玻璃的倾角为23
°‑
27
°
,相对于现有的前挡风窗玻璃,该前挡风窗玻璃的倾角更大,风阻系数更小,高速行驶时节油性更好。
[0021]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本体内设有卧铺、环绕型仪表台、小桌板、冰箱和饮水机,使得驾乘舒适性更好,所述驾驶室本体配有驻车空调、独立暖风使得驾乘舒适性更好,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底板采用平地板结构,方便人员进行活动。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小外径轮胎,通过采用小外径轮胎、低鞍座及低鞍座连接板,大幅降低了鞍座表面离地高度,提升了运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综上分析可得,本技术有效突显了长头牵引车燃油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上下车便利性、维修保养方便性等优点,提高了长头车的综合竞争力。
[0025](2)本技术整车布置紧凑合理,美观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维修接近、上下车便捷等性能较佳。
[0026](3)本技术由于引擎盖、驾驶室本体和导流罩整体呈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在行驶的过程中所受风阻较小,有利于车辆行驶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车布置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9]图3为图1中驾驶室本体内的布置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1‑
进气格栅;2

引擎盖;3

空滤器进气口;4

前挡风窗玻璃;5

驾驶室本体;6

导流罩;7

轮胎;8

后段侧裙;9

尿素箱加注口;10

上车踏步;11

前段侧裙;12

低鞍座;13

低鞍座连接板;14

仪表台;15

冰箱;16

卧铺;17

独立暖风;18

驾驶室平地板;19

小桌板;20

饮水机;21

固定支架;22

转动支架;23

连接螺栓;24

安装座;25

卡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12);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5)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2),所述引擎盖(2)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1);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所述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均连接于车架;所述低鞍座(12)通过低鞍座连接板(13)连接于车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1)转动连接于引擎盖(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本体(5)的后端连接有导流罩(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擎盖(2)的其中一端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铰接,引擎盖(2)的另一端通过车头锁开合连接于驾驶室本体(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
×
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侧裙(11)设置有燃油箱加注口和尿素箱加注口(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飞李文涛王亚旭张满江姚忠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