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佳闻专利>正文

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99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装置整体、固定板和推动机构,装置整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床体,床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床体的两侧嵌套连接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底部嵌入连接有螺栓,推动机构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中凹形板,中凹形板带动边凹形板和弧形筒从床体一侧水平移动取下,而当推动机构取出后,患者就能将固定板和软垫当床垫进行使用,避免了医护人员要将患者搬运才能将翻身机构取下的麻烦,同时按照相反的步骤就能将推动机构安装在床体两侧等待使用,而且翻身机构的安装拆卸方式简单方便,以便使用者快速操作,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展前景。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为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一些患者,如中风,血栓造成的昏迷,偏瘫、身体活动不便等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的病人会产生褥疮等皮肤性疾病,需要医护人员定时翻身、按摩,一般是两三个医护人员互相配合以拉拽搬动患者的方式给患者翻身,这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伤害,若需要侧身时,需要用枕头,棉被等作为靠背,支撑患者,使患者处于侧身状态,医务人员整理枕头、棉被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枕头棉被容易变形移动,患者出汗不易排出。
[0003]目前,卧床病人所使用的助力翻身装置都是一体化,不可拆卸的,从而导致医护人员要将翻身装置从病床上取下时,要将卧床病人搬运换床才能更换,从而十分麻烦,而且现有的翻身装置在便于卧床病人起床时,忽略卧床病人休息的舒适性,所以翻身装置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以致卧床病人在使用助力翻身装置时十分不舒服。
[000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不可拆卸和使用时不舒服的问题,提供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装置整体、固定板和推动机构,所述装置整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床体的两侧嵌套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底部嵌入连接有螺栓,所述推动机构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中凹形板,所述中凹形板的右侧嵌入连接有触控屏,所述推动机构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边凹形板,所述边凹形板的后面固定连接有弧形筒,所述弧形筒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弧形柱,所述中凹形板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所述中凹形板的底部中间嵌入连接有螺纹孔,所述中凹形板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左侧两端嵌入连接有边限位槽。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垫。
[0008]优选的,所述弧形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滚轮。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左侧中间嵌入连接有中限位槽。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中凹形板右侧的触控屏、边凹形板后面的弧形筒、弧形筒顶部的弧形柱和中凹形板内部顶部的控制电路板共同组成翻身机构。
[0011]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底部的螺栓、推动机构中间的中凹形板、推动机构两端的边凹形板和中凹形板底部中间的螺纹孔共同组成拆卸机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技术的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翻身机构,因装置整体的两侧底部都设有翻身机构,所以方便使
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翻身机构进行启动使用,使得患者向相应的方向进行翻身,而且翻身机构是由电力控制,避免了医护人员对患者人工搬运,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患者翻身的时间。
[0014]2.本技术中,拆卸机构,当推动机构取出后,患者就能将固定板和软垫当床垫进行使用,避免了医护人员要将患者搬运才能将翻身机构取下的麻烦,而且翻身机构的安装拆卸方式简单方便,以便使用者快速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拆卸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简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推动机构立面结构示意简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中凹形板正视剖面结构示意简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板折叠后立面结构示意简图。
[0019]图中:1、装置整体;2、床体;3、固定板;4、推动机构;401、边凹形板;402、触控屏;403、弧形筒;404、弧形柱;405、滚轮;406、中凹形板;407、控制电路板;408、蓄电池;409、螺纹孔;5、螺栓;6、软垫;7、连接带;8、中限位槽;9、边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装置整体1、固定板3和推动机构4,装置整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床体2,床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7,床体2的两侧嵌套连接有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的底部嵌入连接有螺栓5,推动机构4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中凹形板406,中凹形板406的右侧嵌入连接有触控屏402,推动机构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边凹形板401,边凹形板401的后面固定连接有弧形筒403,弧形筒403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弧形柱404,中凹形板406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407,中凹形板406的底部中间嵌入连接有螺纹孔409,中凹形板406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08,固定板3的顶部左侧两端嵌入连接有边限位槽9。
[0024]优选的,固定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垫6,因装置整体1的固定板3顶部虽然平坦但是本身较硬,所以在固定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6,软垫6是由本身柔软的橡胶制成,使得患者在软垫6顶部休息时更加的舒服,不会因固定板3本身的硬度而影响患者休息时的舒适度,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1的舒适性。
[0025]优选的,弧形柱40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滚轮405,因弧形柱404与固定板3底部搭接,而且因弧形柱404的形状,所以一侧处的弧形柱404会沿着固定板3底部向另一侧移动,而弧形柱404长时间贴合固定板3移动会导致损坏,所以在弧形柱404与固定板3贴合处设有可活动的滚轮405,滚轮405在方便弧形柱404移动的同时避免了弧形柱404与固定板3之间贴合,使得弧形柱404不会因沿着固定板3底部移动而产生损坏的情况。
[0026]优选的,固定板3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包括装置整体(1)、固定板(3)和推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整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床体(2),所述床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7),所述床体(2)的两侧嵌套连接有推动机构(4),所述推动机构(4)的底部嵌入连接有螺栓(5),所述推动机构(4)的中间固定连接有中凹形板(406),所述中凹形板(406)的右侧嵌入连接有触控屏(402),所述推动机构(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边凹形板(401),所述边凹形板(401)的后面固定连接有弧形筒(403),所述弧形筒(403)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弧形柱(404),所述中凹形板(406)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407),所述中凹形板(406)的底部中间嵌入连接有螺纹孔(4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凹形板(406)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08),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左侧两端嵌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佳闻
申请(专利权)人:唐佳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