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96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寻址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阻隔肋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阻隔肋限定了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在每个放电单元中形成磷光体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所述非放电区域形成于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围绕的区域内,所述非放电区域具有至少与阻隔肋的端部的宽度一样大的宽度。另外,横向阻隔肋在放电单元的各对相邻行之间延伸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两个基板之间具有一个将放电单元限定成独立单元的阻隔肋结构(barrier rib structure)的PDP。
技术介绍
PDP通常是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磷光体,以便得到预定的图像。由于其具有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因此PDP作为一种最受欢迎的用于壁装电视以及其他类似的大屏幕应用中的平板显示构造而涌现。在传统的PDP中,参照图23,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101在后基板100上沿着一个方向(图中的X方向)而形成。电介质层103在寻址电极101位于其上的后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从而电介质层103覆盖寻址电极101。阻隔肋105以条形图案形成于电介质层103上并位于寻址电极101之间相应的位置处。在阻隔肋105之间形成的是红、绿和蓝色磷光体层107。在前基板110面对后基板100的表面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114。每个放电维持电极114包括一对透明电极112以及一对总线电极113。透明电极112和总线电极113沿与后基板100的寻址电极101基本上垂直的方向(方向Y)而设置。电介质层116在放电维持电极114形成于其上的前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从而电介质层116覆盖放电维持电极114。MgO保护层118覆盖整个电介质层116而形成。在后基板100的寻址电极101与前基板110的放电维持电极114相交处之间的区域成为形成放电单元的区域。放电气体充满放电单元,并且放电气体根据施加到上述电极上的电压信号而产生放电,并发射出真空紫外(vacuum ultraviolet,VUV)射线以便激励相应的磷光体。将寻址电压(address voltage)Va施加到寻址电极101和放电维持电极114之间以便执行寻址放电(address discharge),接着将维持电压Vs施加到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14之间以便进行维持放电。此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励相应的磷光体层,从而可见光通过透明的前基板110而射出,以便实现图像的显示。然而,由于具有其中放电维持电极114如图23所示而形成并且阻隔肋105设置成条形图案的PDP结构,在相邻的放电单元(即,阻隔肋105设置于其间的彼此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会出现串扰。另外,由于在相邻阻隔肋105之间没有设置用来划分放电单元的结构,有可能在相邻放电单元之间发生误放电。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必须设置与相邻像素相应的放电维持电极114之间的最小距离。然而,这限制了在提高放电效率上的努力。在努力消除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具有改进的电极和阻隔肋结构的PDP已经如图24和25所示被公开了。在图24中呈现的PDP结构中,尽管阻隔肋121形成为典型的条形图案,然而放电维持电极123的构造改变了。也就是说,放电维持电极123包括透明电极123a和总线电极123b,并且对于每个放电单元,一对透明电极123a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即从总线电极123b延伸并彼此相对。美国专利No.5,640,068公开了一种具有这种构造的PDP。然而,在以这种方式构造的PDP中,沿着阻隔肋121形成方向上的误放电仍然是个问题。在图25中呈现的PDP结构中,实现了一种阻隔肋125的矩阵结构。详细地说,阻隔肋125包括相交的竖直阻隔肋125a和水平阻隔肋125b。这种构造用来达到增加磷光体沉积区域以便提高照射效率的目的。日本特开专利No.平10-149771公开了一种利用该结构的PDP。然而,借助于这种矩阵阻隔肋结构,由于除了形成阻隔肋以外的所有区域被设计为放电区域,因此只有产生热量的区域而没有吸收或者散发热量的区域。结果,在工作了一定量的时间以后,在发生放电和未发生放电的单元之间出现了温差。这些温差不仅影响放电特性,而且导致亮度上的差异、亮图像保留(bright image sticking)的产生、以及其它像这样的质量问题。亮图像保留指的是甚至在亮度高于其周边的图案被显示了预定时间间隔并接着回到整个屏幕的亮度之后,在局部区域(localized area)与其周边之间出现亮度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其优化了限定放电单元的阻隔肋的结构以便由此使放电效率最大化,并提高了在放电期间将真空紫外线转化成可见光的效率,从而确保了放电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一个第一基板和一个第二基板。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寻址电极。阻隔肋安装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该阻隔肋限定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在每个放电单元中形成磷光体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放电维持电极。非放电区域形成于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围绕的区域内,非放电区域具有至少与阻隔肋的与邻近第二基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的宽度一样大的宽度。另外,横向阻隔肋在放电单元的每对相邻行之间延伸而形成,此处放电单元的“行”在与寻址电极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同样相邻地形成,并且横向阻隔肋贯穿非放电区域。形成放电单元的阻隔肋包括与寻址电极的方向基本上平行而形成的第一阻隔肋元件、以及在与寻址电极方向相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阻隔肋元件。在沿着寻址电极的方向上毗邻的第二阻隔肋元件之间具有一个空间,并且横向阻隔肋形成于第二阻隔肋元件之间的空间内。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将沿寻址电极方向毗邻的各对第二阻隔肋元件互连的桥阻隔肋元件。各个放电单元如此形成,即放电单元端部的沿着所述放电维持电极的形成方向上的宽度随着沿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向距离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放电单元的端部可以基本上形成为去掉了底边的梯形形状,或者可以是弧形。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和突出电极,总线电极在与寻址电极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以便位于放电单元区域之外,突出电极从每个所述总线电极处延伸而形成,从而在与各个放电单元相应的区域内形成一对相对的突出电极。各个所述突出电极的连接至总线电极的近端的两侧与沿着寻址电极方向的放电单元端部的内壁基本上一致地形成。并且,各个突出电极的与总线电极相连的近端形成为在总线电极方向上的宽度随着离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各对突出电极的至少一个的与连接至总线电极并从总线电极延伸的近端相反的远端形成为包括一凹口,并且在相对的突出电极的远端之间形成了尺寸不同的第一放电间隙和第二放电间隙。放电单元充满含有10%或更多氙的放电气体。在一实施例中,放电单元充满含有10-60%氙的放电气体。通风路径(ventilation path)形成于限定非放电区域的阻隔肋上。通风路径形成为阻隔肋中的凹槽以便使放电单元与非放电区域联通。放电维持电极包括如此设置的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即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显示电极与各行放电单元相对应,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包括延伸入放电单元内同时彼此相对的突出电极。突出电极如此形成,即突出电极近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端的宽度。并且,寻址电极包括线形区域和扩大区域,线形区域沿着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向而形成,扩大区域在预定部位处形成并沿着与线形区域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扩张以便与扫描电极的突出电极的形状相对应。寻址电极的扩大区域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阻隔肋,所述阻隔肋限定了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形成于各个所述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放电维持电极,其中所述非放电区域形成于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围成的区域内,所述非放电区域具有至少与阻隔肋的与邻近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部相对的端部的宽度一样大的宽度,以及其中横向阻隔肋在放电单元的一对相邻行之间延伸而形成,此处各放电单元行在与寻址电极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同样地相邻而形成,所述横向阻隔肋贯穿所述非放电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3-7-4 0045200/03;KR 2003-8-1 0053461/03;KR 2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阻隔肋,所述阻隔肋限定了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形成于各个所述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放电维持电极,其中所述非放电区域形成于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围成的区域内,所述非放电区域具有至少与阻隔肋的与邻近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部相对的端部的宽度一样大的宽度,以及其中横向阻隔肋在放电单元的一对相邻行之间延伸而形成,此处各放电单元行在与寻址电极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同样地相邻而形成,所述横向阻隔肋贯穿所述非放电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形成所述放电单元的所述阻隔肋包括与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基本上平行而形成的第一阻隔肋元件、以及在与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相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阻隔肋元件,其中在沿着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毗邻的第二阻隔肋元件之间具有一空间,并且其中所述横向阻隔肋形成于所述第二阻隔肋元件之间的所述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将沿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毗邻的各对第二阻隔肋元件互连的至少一个桥阻隔肋元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各个所述放电单元如此形成,即沿着所述放电维持电极的形成方向的所述放电单元的端部的宽度随着沿所述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向距离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的所述端部大致形成为去掉了其底边的梯形形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的所述端部为弧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和突出电极,该总线电极在与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放电单元的区域之外,该突出电极从每个所述总线电极处延伸而形成从而在与每个放电单元相应的区域内形成一对相对的突出电极。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个所述突出电极连接至所述总线电极的近端两侧被形成为与沿着所述寻址电极方向的所述放电单元端部的内壁基本上一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个所述突出电极与所述总线电极相连的近端被形成为沿着所述总线电极方向的宽度随着离所述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小。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各对突出电极的至少一个的与连接至所述总线电极并从所述总线电极延伸的近端相反的远端被形成为包括凹口,并且在相对的突出电极的远端之间形成了尺寸不同的第一放电间隙和第二放电间隙。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充满了含有10%或更多氙的放电气体。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充满了含有10-60%氙的放电气体。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在限定了所述非放电区域的所述阻隔肋上形成通风路径。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通风路径形成为所述阻隔肋中的凹槽以便使所述放电单元与所述非放电区域相联通。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维持电极包括如此设置的扫描电极和显示电极,即一个扫描电极和一个显示电极与各行所述放电单元相对应,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显示电极包括延伸入所述放电单元内同时彼此相对的突出电极,其中,所述突出电极如此形成,即所述突出电极的近端的宽度小于其远端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包括沿着所述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向而形成的线形区域、以及在预定部位处形成的并沿着与所述线形区域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扩张以便与所述扫描电极的突出电极的形状相对应的扩大区域。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的所述扩大区域形成为在与所述突出电极的远端相对的区域处的第一宽度以及在与所述突出电极的近端相对的区域处的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17.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一第一基板和一第二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寻址电极;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阻隔肋,该阻隔肋限定了多个放电单元和多个非放电区域;形成于各个所述放电单元中的磷光体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放电维持电极,其中所述非放电区域形成于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围绕的区域内,所述非放电区域具有至少与阻隔肋的与邻近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的宽度一样大的宽度,以及其中,形成所述放电单元的所述阻隔肋包括与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基本上平行而形成的第一阻隔肋元件、以及在与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相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阻隔肋元件,以及其中至少一个桥阻隔肋元件使沿所述寻址电极的方向毗邻的各对第二阻隔肋元件互连。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隔肋将所述非放电区域限定成独立的单元结构。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桥阻隔肋元件的与邻近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大致等同于所述第一阻隔肋元件的与邻近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部相反的端部的宽度。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阻隔肋元件与所述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向相交。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非放电区域的沿着所述寻址电极方向的竖直宽度与沿着与所述寻址电极垂直的方向的水平宽度的比例在1和3之间。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各个所述放电单元如此形成,即所述放电单元的端部沿着所述放电维持电极的形成方向的宽度随着沿所述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向距离所述放电单元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在沿着与所述寻址电极垂直的方向画出的水平线与第一阻隔肋元件之间的角度在5到70度的范围内。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禹泰姜景斗柳宪锡禹锡均权宰翊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