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75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包括糖饵结构和支架结构,所述糖饵结构包括糖饵仓和糖饵基,所述糖饵仓为中空的筒状容器,在其筒身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竖直的缕空结构,其筒顶和筒底中央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糖饵基的中部由塑料圆管支撑,所述塑料圆管外侧包覆有吸水芯材,在所述吸水芯材外侧通过纤维滤纸折叠形成均匀分布的放射状诱蚊区段,所述诱蚊区段与所述缕空结构一一对应,所述糖饵基设置在所述糖饵仓内;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连接主杆和糖饵仓支撑,所述连接主杆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塑料圆管内,所述糖饵结构通过糖饵仓支撑固定于所述连接主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灭蚊。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灭蚊。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灭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媒介生物防制领域的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

技术介绍

[0002]蚊虫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种群,除叮咬吸血引起骚扰外,还可作为重要生物媒介传播包括登革热、黄热病、乙脑、疟疾等在内的多种蚊媒传染病;在成蚊防制方面,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包括空间喷洒快速灭蚊及滞留性喷洒持效性灭蚊等,但上述方法保证效果的前提是需要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药物喷洒,对环境污染明显;另外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已经导致蚊虫对该类药物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在蚊虫防制方面,亟需探索新的方式作为替代或补充。
[0003]羽化后的成蚊,因其体内的能量储备极少,短时间内即需要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足够的能量需求;雄蚊需要终生依靠植物源性的糖分维生,并通过频繁摄取糖分以补充飞行和交配消耗的能量;雌蚊在吸血前,亦需要临时性摄取植物汁液或花蜜等维持生命,因此含有毒性成分的人工毒蚊糖饵(Attractive toxic sugar bait,ATSB)应运而生;ATSB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灭蚊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种蚊虫防制方法在多数研究中被证明可以作为常规灭蚊方式的有效补充。
[0004]基于ATSB的应用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国外已经有基于ATSB的喷雾性产品(喷洒于绿化带叶子表面等),但其无法长期留存,且为开放式具有一定风险;根据文献报道,多数现场试验将浸有液体糖饵的基质进行悬挂布置,但悬挂的糖饵容易受外界因素(如风、降水等)的影响,在降水丰富、气流明显的地区不适用;含糖分的诱饵在绿化带等区域使用时容易受蚂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它能够实现高效灭蚊。
[0006]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包括糖饵结构和支架结构;
[0007]所述糖饵结构包括糖饵仓和糖饵基,所述糖饵仓为中空的筒状容器,在其筒身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竖直的缕空结构,其筒顶和筒底中央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糖饵基的中部由塑料圆管支撑,所述塑料圆管外侧包覆有吸水芯材,在所述吸水芯材外侧通过纤维滤纸折叠形成均匀分布的放射状诱蚊区段,所述诱蚊区段与所述缕空结构一一对应,所述糖饵基设置在所述糖饵仓内;
[0008]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连接主杆和糖饵仓支撑,所述连接主杆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塑料圆管内,所述糖饵结构通过糖饵仓支撑固定于所述连接主杆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糖饵仓设有顶盖,所述糖饵基可更替的设置于所述糖饵仓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杆的底部为尖端结构,在连接主杆下方设置有脚踏。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脚踏上方设有倒梯形的防蚁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杆顶部设有遮雨罩。
[0013]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新型诱蚊毒蚊站,在创新性方面具有以下优点:1)糖饵站可通过长杆固定于地面,更加适用于绿化带等蚊虫密度较高的多种户外栖息区域;2)折叠放射状的糖饵基质,能够显著增大空气接触面积和糖饵气味释放,提高蚊虫吸引力;3)糖饵仓的使用既可以保护糖饵基质,通过孔径大小的设置可以排除掉一部分非靶标性的其它飞虫(如蝴蝶、蜜蜂等);4)糖饵基质非一次性,通过补充液体毒蚊糖饵可显著延长使用时间,更加经济;5)防雨、防晒、防风,适用于多种环境,是一种经济、安全、操作简单的防蚊灭蚊装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糖饵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糖饵仓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糖饵基的半剖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糖饵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糖饵基的俯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的糖饵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更好地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2]请参阅图1和图7,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包括糖饵结构和支架结构。糖饵结构包括糖饵仓3和糖饵基2。支架结构包括连接主杆1、遮雨罩4、糖饵仓支撑7、防蚁槽5和脚踏6。
[0023]请参阅图2至图3。糖饵仓3为中空的筒状容器,包括筒盖32、筒身和筒底34。筒身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竖直的缕空结构33,以供蚊虫飞入,缕空结构可设计为入口大、出口小的梯形结构,使得蚊虫容易飞入但不容易飞出,竖条状镂空的段杜以蚊虫飞行通过为准,可限制其它个体略大的飞虫进入。筒盖32可以打开,用以进行糖饵基的替换。筒盖32和筒底34中央开设有连接孔31,用以通过连接主杆1贯穿进行固定。
[0024]请参阅图4至图7。糖饵基2的中部由塑料圆管21支撑,可通过连接主杆1贯穿固定,塑料圆管21外侧包覆有吸水芯材22,在吸水芯材22外侧通过纤维滤纸23折叠形成均匀分布的放射状诱蚊区段,诱蚊区段与缕空结构一一对应。糖饵基2设置在糖饵仓3内。吸水芯材22浸润有液体毒蚊糖饵,可以充分渗透至纤维滤纸23,供蚊虫停落吸食;纤维滤纸23 为黑色,以增加对蚊虫吸引性;糖饵基非一次性,吸水芯材22内的液体毒蚊糖饵可以多次补充;
[0025]连接主杆为一根底端尖、顶端钝的塑料或金属材质的长杆,连接主杆距离底端20cm处有十字交叉或圆盘状的脚踏6,用以在下插设置时进行施力,并在连接主杆1底端垂直插入土壤层时,脚踏可与地面接触增加长杆的稳定性。连接主杆距离脚踏6上方约10cm处有一倒梯形的防蚁槽5,装满水后可隔绝蚂蚁沿着连接主杆1上爬。连接主杆1距离脚踏6大
约40cm 处固定一个糖饵仓支撑7,其具体位置可以调整,用于支撑串在连接主杆上的糖饵仓3及内部的糖饵基2,糖饵仓3和糖饵基2的高度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及防治蚊种的飞行高度而设定,通过调整糖饵仓支撑7的高度即可实现。连接主杆1顶端可固定一个遮雨罩4,遮雨罩为黑色不透明的伞状结构,可以为塑料或金属材质。
[0026]以在城市居民区的绿化区域设置本技术的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用于防治白纹伊蚊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0027]步骤1,选定靠近灌木丛或树荫下等区域,将固定有脚踏杆的连接主杆插入土壤中,确认连接主杆牢固;
[0028]步骤2,在适当位置固定防蚁槽,并在防蚁槽中加入水和液态防蚊膜;
[0029]步骤3,在适当位置固定糖饵仓支撑,因城市中白纹伊蚊的活动和栖息高度通常在地面不高于1m的空间,因此糖饵仓支撑固定于距离地面约 40cm处(即糖饵基在距离地面40

70cm),通过连接主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毒蚊糖饵的诱蚊毒蚊站,包括糖饵结构和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糖饵结构包括糖饵仓和糖饵基,所述糖饵仓为中空的筒状容器,在其筒身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竖直的缕空结构,其筒顶和筒底中央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糖饵基的中部由塑料圆管支撑,所述塑料圆管外侧包覆有吸水芯材,在所述吸水芯材外侧通过纤维滤纸折叠形成均匀分布的放射状诱蚊区段,所述诱蚊区段与所述缕空结构一一对应,所述糖饵基设置在所述糖饵仓内;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连接主杆和糖饵仓支撑,所述连接主杆插接在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塑料圆管内,所述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王飞陈军华刘孝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