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447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包括安装在高炉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一流量测点与第一压力测点;安装在焦炉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二流量测点与第二压力测点;安装在转炉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三流量测点与第三压力测点;安装在高炉煤气柜上的第四压力测点;安装在焦炉煤气柜上的第五压力测点;安装在转炉煤气柜上的第六压力测点;安装在各个放散塔的第七压力测点;安装在机组单元各个第一煤气调节阀后的第八压力测点与第四流量测点;安装在煤气消耗系统各个第二煤气调节阀后的第九压力测点与第五流量测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煤气管网压力波动,煤气放散等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等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等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钢铁企业经济调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企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炉煤气(BFG),焦炉煤气(COG)及转炉煤气(LDG)。其中产量最高的高炉煤气由铁矿石和焦炭在高炉中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的,主要成分为N2和CO,热值约为3000~4000kj/m3,焦炉煤气是洗精煤在焦炉中高温干馏产生的,主要成分为H2和CH4,热值约为高炉煤气的5~6倍,转炉煤气是氧气转炉冶炼钢水时产生的,主要成分为CO和CO2,热值约为高炉煤气的2~3倍。炼钢副产煤气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用于炼钢生产工序的加热过程(高炉热风炉、烧结机、棒材加工等),但是煤气产量大于炼钢自身的消耗量,且不易储存,如果不加以利用将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0003]在实际生产中,炼钢厂煤气的生产和消耗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一般由调度员根据不平衡的煤气量和煤气消耗情况,基于多年的调度经验,以稳定煤气管网压力、确保生产稳定运行为目标给出气柜或其它可调整用户的调度方案,然后由操作员执行该调度方案并反馈调配后情况,一直到煤气供需实现平衡。这种人工调度形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是实时性及准确性较差,其次是难以保证每次调度的复现,最后是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调度系统。导致整个煤气管网煤气炉发生巨大的波动和煤气放散,造成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本技术通过引入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煤气管网压力波动,煤气放散等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提高整个系统环保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0006]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包括高炉、高炉煤气柜、焦炉、焦炉煤气柜、转炉、转炉煤气柜、放散塔、具有第一煤气调节阀的机组单元、以及具有第二煤气调节阀的煤气消耗系统,所述高炉与高炉煤气柜相连,焦炉与焦炉煤气柜相连,转炉与转炉煤气柜相连,在高炉煤气柜、焦炉煤气柜以及转炉煤气柜对应与三个放散塔相连,机组单元的三个第一煤气调节阀以及煤气消耗系统中的三个第二煤气调节阀对应调节高炉、焦炉以及转炉的进气量,还包括
[0007]安装在高炉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一流量测点与第一压力测点;
[0008]安装在焦炉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二流量测点与第二压力测点;
[0009]安装在转炉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三流量测点与第三压力测点;
[0010]安装在高炉煤气柜上的第四压力测点;
[0011]安装在焦炉煤气柜上的第五压力测点;
[0012]安装在转炉煤气柜上的第六压力测点;
[0013]安装在各个放散塔的第七压力测点;
[0014]安装在机组单元各个第一煤气调节阀后的第八压力测点与第四流量测点;
[0015]安装在煤气消耗系统各个第二煤气调节阀后的第九压力测点与第五流量测点。
[0016]进一步地,所有的流量测点是通过旋进旋涡流量计测量,所有的压力测点是通过压力变送器测量。
[0017]进一步地,所述所有的流量测点与压力测点通过屏蔽电缆送入控制柜,控制柜通过双绞线将各个测点数据送入DCS工程师站,DCS工程师站通过双绞线将各个测点数据送入优化站,优化站根据接收到对应的流量和压力信号,收集煤气数据,控制调整机组单元的煤气流量,输出通过优化站实时送入DCS工程师站,DCS工程师站实时送入控制柜。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现有炼钢厂煤气的生产和消耗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整个煤气管网煤气发电机组负荷调节频繁,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煤气放散也时有发生。本技术利用煤气调度优化站合理调度煤气,实现煤气发电机组负荷指令自动调度,机组负荷自动调节,实现煤气管网煤气稳定,避免煤气放散造成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同时管网上各煤气消耗系统工作正常,最终使煤气发电机组运行在安全经济范围,机组其他重要参数平稳,并在各煤气消耗系统用汽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发电,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环保性、安全性及经济性。优化站与DCS兼容性好;增加设备测点少,尽可能多的使用原有测点,成本可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本技术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包括高炉41、高炉煤气柜42、焦炉51、焦炉煤气柜52、转炉61、转炉煤气柜62、放散塔71、具有第一煤气调节阀的机组单元81、以及具有第二煤气调节阀的煤气消耗系统91,高炉41与高炉煤气柜42相连,焦炉51与焦炉煤气柜52相连,转炉61与转炉煤气柜62相连,在高炉煤气柜42、焦炉煤气柜52以及转炉煤气柜62对应与三个放散塔71相连,机组单元81的三个第一煤气调节阀以及煤气消耗系统91的三个第二煤气调节阀对应调节高炉41、焦炉51以及转炉61的进气量。
[0023]本技术能够能够有效使煤气管网压力更加稳定,避免煤气放散造成能源损失及环境污染。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
[0024]安装在高炉41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一流量测点19与第一压力测点1。
[0025]安装在焦炉51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二流量测点20与第二压力测点2。
[0026]安装在转炉61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三流量测点21与第三压力测点3。
[0027]安装在高炉煤气柜42上的第四压力测点6。
[0028]安装在焦炉煤气柜52上的第五压力测点5。
[0029]安装在转炉煤气柜62上的第六压力测点4。
[0030]安装在各个放散塔的第七压力测点22。
[0031]安装在机组单元81各个第一煤气调节阀后的第八压力测点7与第四流量测点10。
[0032]安装在煤气消耗系统91各个第二煤气调节阀后的第九压力测点13与第五流量测点16。
[0033]本技术中所有的流量测点是通过旋进旋涡流量计测量,所有的压力测点是通过压力变送器测量。
[0034]以上各个测点通过屏蔽电缆(4

20mA电流信号)送入控制柜92,控制柜通过双绞线将各个测点数据送入DCS工程师站93,DCS工程师站通过双绞线将各个测点数据送入优化站94。优化站根据接收到的流量和压力信号,收集煤气数据,对煤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调整各个机组煤气流量(负荷指令),输出通过优化站实时送入DCS工程师站,DCS工程师站实时送入控制柜,控制柜下发指令去现场执行机构。煤气调度优化站为装有专用软件的电脑,通过收集煤气数据,对煤气数据进行分析输出电负荷指令,整个优化站串联煤气管网和自备电厂。起到了调度中枢的作用。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自备电厂负荷调节的钢厂煤气调度系统,包括高炉(41)、高炉煤气柜(42)、焦炉(51)、焦炉煤气柜(52)、转炉(61)、转炉煤气柜(62)、放散塔(71)、具有第一煤气调节阀的机组单元(81)、以及具有第二煤气调节阀的煤气消耗系统(91),所述高炉(41)与高炉煤气柜(42)相连,焦炉(51)与焦炉煤气柜(52)相连,转炉(61)与转炉煤气柜(62)相连,在高炉煤气柜(42)、焦炉煤气柜(52)以及转炉煤气柜(62)对应与三个放散塔(71)相连,机组单元(81)的三个第一煤气调节阀以及煤气消耗系统(91)的三个第二煤气调节阀对应调节高炉(41)、焦炉(51)以及转炉(61)的进气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高炉(41)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一流量测点(19)与第一压力测点(1);安装在焦炉(51)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二流量测点(20)与第二压力测点(2);安装在转炉(61)煤气管道出口的第三流量测点(21)与第三压力测点(3);安装在高炉煤气柜(42)上的第四压力测点(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有方正张为门冉孙阳阳丁阳刚孙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