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拉伸模具/拉伸冲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59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拉伸模具/拉伸冲模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模架,所述上模包括工作段和非工作段,所述工作段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工作段的尾端,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形状、尺寸相匹配设置,所述工作段包括引孔段和成型段,所述引孔段和成型段均为直圆柱形,且所述引孔段顶部端面与成型段底部端面共中心轴线固定连接。旨在解决现有冲压过程中模具功能单一导致冲压的工序繁多、生产成本过高、工件形状、精度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精度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精度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拉伸模具/拉伸冲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冷冲压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拉伸模具/拉伸冲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板材是日常生产中常用的原材料,对于金属板材尤其是较薄的板材加工,经常会用到冲压工艺,在使用冲压设备加工各种片状零件时,其加工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模具的材质、结构两方面。目前针对于不少板状零件的冲压加工,其实质都是在一块金属板上加工出各式各样的孔,常见的如圆孔、方孔、条孔等,常用的加工方法分为两个工序:工序一,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引孔模具对薄板施加压力,使薄板产生引孔;工序二,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成型模具对引孔处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工件的拉伸形状。
[0003]现有技术中需要两套模具对工件依次进行加工,生产配套及加工成本过高,且两次加工需要重复定位,对加工工件形状、尺寸精度产生影响,造成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拉伸模具/拉伸冲模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冲压过程中模具功能单一导致的工序繁多、生产成本过高、工件形状、精度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复合式拉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模架,所述上模包括工作段和非工作段,所述工作段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工作段的尾端,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形状、尺寸相匹配设置,所述工作段包括引孔段和成型段,所述引孔段和成型段均为直圆柱形,且所述引孔段顶部端面与成型段底部端面共中心轴线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引孔段与成型段连接部分、所述工作段与非工作段连接部分均为倒角过渡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引孔段及成型段均为一个,且所述引孔段直径小于所述成型段直径。
[0009]设计一种拉伸冲模结构,包括冲床、上模、下模、模架及待加工工件,所述的复合式拉伸模具固定连接在所述冲床的工作台上,所述待加工工件对应设置在所述模具内,以形成匹配的板材冲压位。
[0010]优选的,所述待加工工件厚度范围在0.8mm至1.5mm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复合式拉伸模具与所述待加工工件垂直对应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模具生产成本。
[0014]2.本技术避免工件加工过程中重复定位,工件尺寸、形状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0015]3.本技术简化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复合式拉伸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复合式拉伸模具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以上各图中,1为上模,11为非工作段,12为工作段,121为引孔段,122为成型段,2为下模,3为冲床,31为冲床工作台面,4为待加工工件,5为定位销,6为滑块,7为工作块,8为模架,81为压料导套,82为弹性块,83为弹簧,84压板,85为侧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1:一种复合式拉伸模具,参见图1,包括上模1、下模2,模架8,上模1包括非工作段11和工作段12,所述非工作段11和工作段12连接部分进行圆倒角处理,且倒角处进行光滑度处理,便于模具在冲孔完成后快速脱离施工件。
[0022]所述上模工作段12还包括圆柱形引孔段121及成型段122,且所述引孔段121及成型段122都为直圆柱形,且根据冲孔形状可以将引孔段121及冲孔段122设置为其他形状,所述引孔段121顶部端面与成型段122底部端面固定连接,两者共中心轴线设置,引孔段21直径小于成型段22直径,使上模工作段12为直圆柱阶梯状;引孔段121和成型段122连接部分进行倒角处理,倒角处进行光滑度处理,可以在冲孔过程中保证冲孔的形状和精度更加准确,且工件不会因模具工作段12处横截面积过大而出现断裂的风险,保证了工件的生产效率。在加工大孔时,为了保证冲孔的形状、精度以及工件的整体完好性,可以增设两个或以上的引孔段121,引孔段121直径由下至上依次递增,加工工件时引孔段121向下进行引孔,引孔逐渐增大向最终成孔过渡,最后由成型段122加工成孔,得到成品工件;所述下模2形状、尺寸与所述上模工作段12相匹配对应设置,以形成匹配的板材冲压位。此技术上模工作段12集引孔和成型于一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引孔、成型为单独式模具,不仅节省了模具的制造成本,更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3]一种拉伸冲模结构,参见图2,包括冲床3、上模1、下模2及待加工工件4,
[0024]所述上模为上述复合式拉伸模具上模,将上模1使用压料导套81、弹性块82、弹簧83、压板84等安装模架上部内孔中,上模可沿模架上部内孔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往返滑行移动。下模使用侧压块85固定于模架下部内孔中。二者中心线及模具上、下安装孔中心线完全重合。所述待加工工件4通过定位销5固定在冲床工作台面31上。
[0025]在冲孔时,上模工作段12、待加工工件4及下模2三者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以形成匹配的冲压位,本技术是配合冷冲压模具,对有拉伸要求的孔进行加工,且待加工工件是厚度范围在0.8mm至1.5mm之间的钢板、铝板及铜板。
[0026]拉伸复合冲模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0027]使用螺栓将模具固定在冲床3的工作台上,冲床滑块6下平面安装工作块7,工装安
装在模具固定位置。工装上面安装待加工工件4。
[0028]冲孔时,待加工工件4靠紧定位销5进行定位,冲床滑块6与工作块 7向下移动;上模1在冲床滑块6的带动下,向下滑行移动;压料导套先压住待加工工件4,接着上模1冲落下模2上面的工件引孔;随后上模1继续下行,使工件产生塑性变形,进而获得工件。
[0029]工件继续由压料导套压住,冲床滑块上升,滑块6与工作块7上升,上模在弹性块82的弹力作用下也随着向上回升,箍在上模上的工件塑性变形部位由上模1靠弹性块82的弹力卸掉;随后压料导套81在弹簧83的弹力作用下上升,直到上模1完全脱离工件,并达到设计高度;最后取走工件,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0030]再将另一个工件送进模具,进行下一次加工过程,如此往复进行。
[0031]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拉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模架,所述上模包括工作段和非工作段,所述工作段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工作段的尾端,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形状、尺寸相匹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段包括引孔段和成型段,所述引孔段和成型段均为直圆柱形,且所述引孔段顶部端面与成型段底部端面共中心轴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孔段与成型段连接部分、所述工作段与非工作段连接部分均为倒角过渡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新喜陈建明孟宪雷孙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