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51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存储机构,所述支撑存储机构内部等距安装有拉吊复位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外壳体、加固立板、连接线缆、固定孔、充电枪以及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外壳体的一侧上,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充电枪安装在所述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上,所述加固立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一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线缆限位储存起来,防止在地上拖拽,避免线缆表面磨损和损坏,并且将线缆吊起悬空,防止绊倒走动的人员,安全可靠,储存牢固,便于拉动操作,方便使用等优点的V2G电动汽车充电桩。方便使用等优点的V2G电动汽车充电桩。方便使用等优点的V2G电动汽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相关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简单来说,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0003]申请号CN202021731318.4公开了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它包括充电模块、回网模块、电池检测模块、主控制器、平台、人机交互模块和充放电接口;充放电接口用于与电动汽车的电池相连;充电模块分别与外部电源和充放电接口相连,适于对电池进行充电;回网模块分别与外部电源和充放电接口相连,适于将电池的电返回外部电源;电池检测模块分别与充放电接口和主控制器相连,适于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采集电池信息并反馈至主控制器;平台分别与主控制器和人机交互模块相连。本专利技术可以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还可以将电动汽车电池内的电进行回网,并且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还可以详细读取电池信息以对电池进行检测,为客户提供电池的安全信息,保障客户车辆电池的安全。
[0004]然而,在V2G电动汽车充电桩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如下:
[0005]在使用时,充电线缆大都是在地上拖拽,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线缆表面磨损甚至损坏,并且地上的线缆容易绊倒走动的人员,尤其是小孩,不安全不可靠,同时线缆储存和拉动费事费力,不便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存储机构,所述支撑存储机构内部等距安装有拉吊复位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外壳体、加固立板、连接线缆、固定孔、充电枪以及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外壳体的一侧上,所述连接线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充电枪安装在所述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孔等距开设在所述外壳体底部上,所述加固立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一侧上,通过连接线缆,将充电枪与外壳体连接起来,并让外壳体与外部设备相连接,能够组成可靠的充电桩结构,依靠加固立板,对外壳体进行结构加固,再配合固定孔,方便将外壳体固定起来,并依靠两侧的通气孔,方便外壳体进行换气散热,方便操作使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两侧上开设有孔,且孔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枪,所述加固立板的高度与所述外壳体的高度相同,方便充电枪插拔操作,便于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操作,并增加外壳体的结构强度,方便为支撑存储机构提供可靠支撑。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缆倾斜安装在所述充电枪顶部上,所述充电枪与所述连接
线缆配套使用,方便充电枪移动操作,便于连接线缆储存固定起来,方便操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存储机构包括支撑板、储存限位槽、限位滑孔、转动杆、转动块以及安装孔,所述储存限位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限位滑孔等距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储存限位槽的一侧上,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上,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块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通过安装孔,能够让转动杆将支撑板与转动块牢固连接起来,形成可靠的转动结构,方便支撑板依靠转动杆为圆心进行转动,方便带动连接线缆移动,配合储存限位槽,方便将连接线缆储存限位起来,防止连接线缆散落在地面上,避免人员被连接线缆绊倒,并且防止连接线缆表面被磨损,安全可靠,方便操作使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径与所述转动杆的外径相同,所述支撑板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板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转动杆垂直于所述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支撑板互相平行,为拉吊复位机构提供安装空间,方便让支撑板进行转动,操作简单方便。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转动块与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储存限位槽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线缆的外径,能够将连接线缆储存在储存限位槽中,方便操作使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拉吊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卡环、连接块、连接拉索、储存转杆、复位弹簧片以及限位挡板,所述连接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卡环的一侧上,所述连接拉索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固定卡环的一侧上,所述连接拉索的另一端缠绕安装在所述储存转杆的一侧上,所述复位弹簧片安装在所述储存转杆的两端上,所述限位挡板安装在所述储存转杆靠近所述复位弹簧片的一侧上,通过储存转杆,能够将连接拉索卷存起来,配合限位挡板,对连接拉索进行限位阻挡,并配合连接块,与固定卡环紧密连接,再让复位弹簧片为储存转杆提供复位转动的动力,让连接拉索卷存在储存转杆上,并依靠限位滑孔,对连接拉索进行限位,方便拉动固定卡环上固定的连接线缆储存在储存限位槽中,方便操作使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储存转杆转动安在所述支撑板的空腔内部上,所述连接拉索与所述限位滑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孔上口直接大于下口直径,所述复位弹簧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内部的空腔上,结构部件连接安全且牢固可靠,便于操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主体机构和支撑储存机构以及成型机构,能够将线缆限位储存起来,防止在地上拖拽,避免线缆表面磨损和损坏,并且将线缆吊起悬空,防止绊倒走动的人员,安全可靠,储存牢固,便于拉动操作,方便使用,通过连接线缆,将充电枪与外壳体连接起来,并让外壳体与外部设备相连接,能够组成可靠的充电桩结构,依靠加固立板,对外壳体进行结构加固,再配合固定孔,方便将外壳体固定起来,并依靠两侧的通气孔,方便外壳体进行换气散热,然后通过安装孔,能够让转动杆将支撑板与转动块牢固连接起来,形成可靠的转动结构,方便支撑板依靠转动杆为圆心进行转动,方便带动连接线缆移动,配合储存限位槽,方便将连接线缆储存限位起来,防止连接线缆散落在地面上,避免人员被连接线缆绊倒,并且防止连接线缆表面被磨损,安全可靠,同时通过储存转杆,能够将连接拉索卷存起来,配合限位挡板,对连接拉索进行限位阻挡,并配合连接块,与固定卡环紧密连接,再让复位弹簧片为储存转杆提供复位转动的动力,让连接拉索卷存在储存转杆上,并依靠限位滑
孔,对连接拉索进行限位,方便拉动固定卡环上固定的连接线缆储存在储存限位槽中,方便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局部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的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主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存储机构(2),所述支撑存储机构(2)内部等距安装有拉吊复位机构(3);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外壳体(101)、加固立板(102)、连接线缆(103)、固定孔(104)、充电枪(105)以及通气孔(106),所述通气孔(106)开设在所述外壳体(101)的一侧上,所述连接线缆(10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01)内部,所述充电枪(105)安装在所述连接线缆(103)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孔(104)等距开设在所述外壳体(101)底部上,所述加固立板(102)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01)的一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1)两侧上开设有孔,且孔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枪(105),所述加固立板(102)的高度与所述外壳体(101)的高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缆(103)倾斜安装在所述充电枪(105)顶部上,所述充电枪(105)与所述连接线缆(103)配套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2G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存储机构(2)包括支撑板(201)、储存限位槽(202)、限位滑孔(203)、转动杆(204)、转动块(205)以及安装孔(206),所述储存限位槽(202)开设在所述支撑板(201)的一侧上,所述限位滑孔(203)等距开设在所述支撑板(201)位于所述储存限位槽(202)的一侧上,所述安装孔(206)开设在所述支撑板(201)的一端上,所述转动杆(204)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块(205)上,所述支撑板(201)通过所述安装孔(206)与所述转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袁媛陈雷吴正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智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