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21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基础板与安装板,基础板呈U型,安装板位于基础板顶端口部;安装板与基础板之间设置有四组减震组件,四组减震组件阵列分布在基础板上;安装板顶端设置有支撑板,安装板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支撑板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连接座上穿设有转动杆,连接座通过转动杆与安装座铰接;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四组辅助支撑组件;支撑板上设置有两组夹持机构;通过在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的四组辅助支撑组件,既能对支撑板进行辅助支撑,也能缓冲部分横向冲击力;通过在安装板与基础板之间设置的四组减震组件组合,能缓冲部分纵向冲击力,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而达到减震的目的。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隔震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基底部或者支撑部位置设置若干减震元器件,以组合形成减震结构,利用设置的减震结构将建筑的下基础部位与上基础部位隔离开,使其之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利用形成的缓冲空间来消耗震动能量,以减少震动能量向上基础建筑传输,能够有效地保障上基础部建筑的安全;
[0003]但现有的建筑隔震装置,大多数使用的是一些具有弹性的橡胶组件构成,通过将橡胶板或者橡胶垫等软性部件进行层层叠加,以形成隔震体从而减少震动;但利用此类方式进行隔震,其隔震的效果不佳,且在抵挡震动纵波时,隔震体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当形变较大时就会对隔震体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从而降低隔震效果,影响建筑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技术中,利用多层橡胶软垫组合形成隔震体来进行隔震,使其隔震的效果不佳,以及在抵挡较大的振动纵波时,隔震体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对隔震体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基础板与安装板,所述基础板呈U型,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基础板顶端口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基础板之间设置有至少四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阵列分布在所述基础板上;所述安装板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安装板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支撑板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至少四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两组夹持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座,所述基础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座卡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移动座顶端铰接支撑柱一端,所述安装板底端设置有支耳,所述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支耳铰接;所述移动座与所述滑槽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座一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基础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贯穿至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块,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卡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滑动块两端均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滑动块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销轴,所述固定座上通过所述销轴铰接有连接柱,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均穿设有连接销,所述支座通过所述连接销与所述连接柱一端铰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卡柱,所述安装槽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卡槽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抵杆,所述抵杆均穿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抵杆一端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一侧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抵杆上均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均位于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板底端设置有四组支柱,四组所述支柱上均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穿设有安装柱。
[0012]使用时,通过将基础板安装在下基础建筑物上,将上使用时,通过将基础板安装在下基础建筑物上,将上基础建筑物安装在支撑板上,并利用设置的两组夹持机构将上基础建筑物夹紧在支撑板上;通过在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的四组辅助支撑组件组合后,能对支撑板进行辅助支撑,也能缓冲部分横向冲击力;通过在安装板与基础板之间设置的四组减震组件组合,能缓冲部分纵向冲击力,从而保证安装板的稳定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在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的四组辅助支撑组件,既能对支撑板进行辅助支撑,也能缓冲部分横向冲击力;
[0015]2、通过在安装板与基础板之间设置的四组减震组件组合,能缓冲部分纵向冲击力,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支撑板的结构图;
[0020]图4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21]图5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22]图中:
[0023]1、橡胶板;2、夹持板;3、挤压弹簧;4、抵杆;5、连接柱;6、支座;7、连接销;8、基础板;9、限位槽;10、连接盘;11、安装柱;12、支柱;13、滑槽;14、安装板;15、连接座;16、转动杆;17、支撑板;18、安装槽;19、卡槽;20、安装座;21、减震弹簧;22、固定座;23、销轴;24、卡柱;25、滑动块;26、移动座;27、限位柱;28、支撑柱;29、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
选定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
[0026]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基础板8与安装板14,基础板8呈U型,安装板14位于基础板8顶端口部;当安装板14受压时,设置的安装板14可在基础板8上进行上下移动;使得安装板14与基础板8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板14与基础板8之间设置有四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座26,基础板8上开设有四个滑槽13,移动座26卡设在其中一滑槽13内;移动座26顶端铰接有支撑柱28,安装板14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耳29,支撑柱28一端与其中一支耳29铰接;移动座26与滑槽13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21;当安装板14受到纵向冲击产生向下移动时,即能促使安装板14向下压迫支撑柱28,使得支撑柱28一端的移动座26在滑槽13内进行移动,当移动座26在滑槽13内进行移动时,会压迫减震弹簧21进行收缩,但减震弹簧21自身具有弹性,即会抵动移动座26从反方向进行移动,从而抵消部分纵向冲击力;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的减震组件可用桥式弹性钢板进行替代,桥式弹性钢板组件同样具有减少纵向冲击力的作用,减震效果等同于本方案中的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
[0029]安装板14顶端设置有支撑板17,安装板14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5,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基础板(8)与安装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8)呈U型,所述安装板(14)位于所述基础板(8)顶端口部;所述安装板(14)与所述基础板(8)之间设置有至少四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阵列分布在所述基础板(8)上;所述安装板(14)顶端设置有支撑板(17),所述安装板(14)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5),所述支撑板(17)底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座(20),所述连接座(15)与所述安装座(20)铰接;所述安装板(14)与所述支撑板(17)之间设置有至少四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板(17)上设置有两组夹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座(26),所述基础板(8)上开设有滑槽(13),所述移动座(26)卡设在所述滑槽(13)内;所述移动座(26)顶端铰接支撑柱(28)一端,所述安装板(14)底端设置有支耳(29),所述支撑柱(28)另一端与所述支耳(29)铰接;所述移动座(26)与所述滑槽(13)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6)一侧设置有限位柱(27),所述基础板(8)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贯穿至所述滑槽(13)内,所述限位柱(27)位于所述限位槽(9)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