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300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把槐米和桑叶按照2:1的比例做成红茶配合在一起饮用,在揉捻时加入了氨基酸,能够有效的改善槐米桑叶红茶口感,滋味由传统的草腥、苦涩变为清香、甘甜,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口性,汤色由浑浊、墨绿变为清澈、金黄且久置不变色、不沉淀,并且提升了浸出物的含量,更好的保留槐米中芦丁含量和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弱化了槐米和桑叶的寒性。弱化了槐米和桑叶的寒性。弱化了槐米和桑叶的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槐米和桑叶均在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属于药食两用物品。
[0003]槐米,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槐米味苦,性微寒;归经:归肝、大肠经;槐米可清肝、便秘、防中风、降血压、降火败毒、凉血止血;20世纪初,国内外开始对槐米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槐米主要含黄酮化合物,含有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染料木素、槐花米甲素等。槐米的主要成分芦丁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改善微循环和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糖等的辅助治疗。
[0004]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是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桑叶性寒,味甘、苦。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血、抗衰老及抗疲劳等作用,素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
[0005]当前茶类主要分为6种: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根据发酵程度,茶的品性会有很大程度的上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发酵程度越高,茶本身的品性越温和,不发酵的茶通常属于凉性茶。根据茶的品性,人们就可以品饮适合自己的茶的类型。
[0006]由于槐米和桑叶均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所以,槐米茶和桑叶茶作为保健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然而,桑叶甘苦寒,入肺肝经,具有发散风寒,润肺止咳,平肝明目的作用。槐米苦寒,入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作用。桑叶、槐米苦寒之性,共凑平抑肝阳、清泄肝火的作用,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火上炎所致头晕、目赤昏花。同时槐米能凉血止血,桑叶配槐米能增强清肝火的作用,治疗火热上攻所致出血,起到良好的凉血止血效果,能够治疗高血压和预防脑溢血。而且现代药理研究:槐米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桑叶具有降低血糖,所含脱皮激素能降血脂等。但是传统的槐米茶和桑叶茶的寒性较大,不利于身体虚弱的人长期引用,为了改善槐米和桑叶的寒性,可以把槐米和桑叶做成红茶来适合更多的人饮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合适的发酵方法,将槐米、桑叶加工成红茶,并且以合适的配比混合,尤其是加入了氨基酸,加工的红茶改善了槐米桑叶红茶口感、汤色和浸出物,更好的保留槐米中芦丁成分和桑叶中黄酮类成分,且弱化了槐米和桑叶的寒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10](1)槐米选用豆科植物槐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除去枝、梗及杂质;桑叶选用新鲜采摘的桑叶;
[0011](2)分别将槐米和桑叶进行净制,并将桑叶切条,长度依据桑叶大小而定;
[0012](3)分别将槐米和桑叶摊晾萎凋处理,并且分别均匀加入氨基酸,进行揉捻;(需要注意的是,槐米和桑叶不是混合在一起添加氨基酸,而是单独的添加、分别揉捻)
[0013](4)然后将揉捻后的槐米和桑叶分别发酵,干燥、提香,得槐米茶和桑叶茶;
[0014](5)将所得槐米茶和桑叶茶混合后包装,即得槐米桑叶红茶。(前期均是槐米茶和桑叶茶单独制作,在包装前才混合)
[0015]优选地,步骤(1)所述新鲜桑叶置蒸汽上蒸1.5

3分钟,使其揉捻时不易破碎,更优选为2分钟;所选用的桑叶摊铺厚度为1

3cm,更优选为2cm。
[0016]优选地,步骤(2)所述桑叶切条的条宽为1cm左右。
[0017]优选地,步骤(3)所述氨基酸的加入量分别为槐米、桑叶重量的0.5~2.0%,更优选地,所述氨基酸的加入量分别为槐米、桑叶重量的1%。
[0018]优选地,步骤(4)中发酵时间为4~6小时,干燥温度为120~130℃、时间为60

90分钟,提香温度为170℃、时间为15

20分钟。
[0019]优选地,步骤(5)所述槐米茶和桑叶茶按照2∶1的重量比混合,红茶的口感、汤色更佳。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选用了红茶的工艺,把槐米和桑叶经发酵及烘制做成红茶,弱化了它们的寒性,使其适合更多的人饮用;
[0022]2、本专利技术把槐米和桑叶按照2∶1的比例做成红茶配合在一起饮用,改善了该红茶的口感、汤色;
[0023]3、本专利技术在揉捻时加入了氨基酸,更好的保留槐米中芦丁成分和桑叶中黄酮类成分,使其中的芦丁成分和黄酮类的成分更容易溶出,冲泡次数明显增加。
[0024]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改善槐米桑叶红茶口感(滋味由传统的草腥、苦涩变为清香、甘甜,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口性)、汤色(由浑浊、墨绿变为清澈、金黄且久置不变色、不沉淀)、提升了浸出物的含量、更好的保留槐米中芦丁含量和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弱化了槐米和桑叶的寒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具体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或按照制造厂商说明书建议的条件实施。
[0027]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下述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所采用的试剂及材
料,均可以从市场中购买获得。
[0028]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0029]申请人为了得到最佳的实施效果,在实验室,从2018年至2021年逐步对槐米和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进行摸索,首先,通过在前期的实验观察和品尝,发现,单独的槐米茶汤色偏黄、香气不够醇厚,单独的桑叶茶汤色偏棕、香气不够醇厚,因此本专利技术对其进行了改进,对其工艺进行了摸索,对最佳工艺的摸索过程中,具体实验如下:
[0030]实验一 氨基酸对感官和浸出物、总黄酮类成分的影响
[0031]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0032](1)槐米选用豆科植物槐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除去枝、梗及杂质;桑叶选用新鲜采摘的桑叶;
[0033](2)分别将槐米和桑叶进行净制,并将桑叶切条,条宽约1cm,长度依据桑叶大小而定;
[0034](3)将槐米摊晾在竹筐上萎凋处理,将桑叶置蒸汽上蒸约2分钟,所述桑叶摊铺厚度为2cm。分别将槐米和桑叶分成重量相等的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槐米选用豆科植物槐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除去枝、梗及杂质;桑叶选用新鲜采摘的桑叶;(2)分别将槐米和桑叶进行净制,并将桑叶切条,长度依据桑叶大小而定;(3)分别将槐米和桑叶摊晾萎凋处理,并且分别均匀加入氨基酸,进行揉捻;(4)然后将揉捻后的槐米和桑叶分别发酵,干燥、提香,得槐米茶和桑叶茶;(5)将所得槐米茶和桑叶茶混合后包装,即得槐米桑叶红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桑叶切条的条宽为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米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新鲜桑叶置蒸汽上蒸约1.5

3分钟,所述桑叶摊铺厚度为1

3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米桑叶红茶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银刘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