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PCB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二壳体底部PCB组件触点下方相应位置上形成有插接口;插接件顶部形成有多个探针,其自所述插接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插接口中;插接件安装就位时,插接件的探针与PCB组件的触点形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使用了传统的螺丝连接结构,能避免连接结构对PCB组件产生的冲击和应力,避免PCB组件损坏。同时,能减小插接件在控制器内部空间的占用,相应的也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载控制器需要具备防水和防尘功对内部的PCB组件进行保护,现有的车载控制器的接插件通常依靠螺钉锁紧在控制器壳体上,同时涂覆密封胶,实现接插件的固定。现有车载控制器结构主要包括:壳体、接插件、密封胶或垫圈和PCB组件。
[0003]现有车载控制器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0004]1、传统接插件需预留螺钉锁紧结构,存在接插件设计工艺成本高,增加螺钉成本及螺钉锁紧工位成本。
[0005]2、传统接插件通过螺钉锁紧在PCB组件上,存在振动、冲击工况下产生或接插件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传递到PCB组件上,造成PCB上应力敏感器件损坏的问题,或常规Press
‑
Fit连接可靠性问题。
[0006]3、传统接插件需设计定位柱与PCB组件的定位孔配合,起到定位的作用,占用PCB布局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使用传统固定结构,能避免PCB收到振动、应力和冲击,且具有防水和防尘功能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包括:
[0010]第一壳体1,其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
[0011]PCB组件3,其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例如通过支撑件固定在第二壳体底部;
[0012]第二壳体2,其底部PCB组件触点下方相应位置上形成有插接口2.1;
[0013]插接件4,其顶部形成有多个探针,其自所述插接口2.1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插接口2.1中;
[0014]其中,插接件4安装就位时,插接件4的探针与PCB组件3的触点形成电性连接。
[0015]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插接件4与插接口2.1接触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固定部4.1。
[0016]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4.1均匀分布在插接件4的四个侧壁上。例如,两个对称侧壁的对称位置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固定部。
[0017]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4.1是
可形变凸部,例如橡胶凸点。
[0018]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插接件4与插接口2.1接触的侧壁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固定部4.2;
[0019]所述插接口2.1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4.2对应位置上形成有多个第三固定部2.2;
[0020]其中,第二固定部4.2和第三固定部2.2配合使用,使所述插接件4固定于所述插接口2.1中。
[0021]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4.2和第三固定部2.2形成卡固。例如,第二固定部4.2和第三固定部2.2形成卡扣结构,进而形成卡固。
[0022]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插接口2.1顶部侧壁位置向插接口2.1中心方向外延形成有固定限位部2.3;
[0023]其中,插接件4安装就位时,所述插接件4顶部边缘与所述固定限位部2.3形成接触。
[0024]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所述插接件4顶部边缘与所述固定限位部2.3接触的位置形成有胶槽4.3,所述胶槽4.3内涂覆有密封胶。
[0025]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6]1、本技术避免使用了传统的螺丝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插接件和插接口通过过盈连接(第一固定部与插接口侧壁)和卡固连接(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可以将插接件稳定且牢固的固定在壳体中,进而使插接件与PCB组件形成稳定且牢固的电性连接。
[0027]2、本技术通过固定限位部能避免插接件安装时对PCB组件产生的冲击和应力,避免PCB组件损坏。
[0028]3、本技术通过固定限位与插接件顶部的密封胶配合,能实现对内部PCBU组件的防水和防尘功能。
[0029]4、本技术的插接件和插接口通过过盈连接(第一固定部与插接口侧壁)避免了插接件定位柱结构,减小插接件在控制器内部空间的占用,相应的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0]本技术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技术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技术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局部结构剖视图。
[0033]图3是技术插接件俯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第一壳体1
[0036]第二壳体2
[0037]插接口2.1
[0038]第三固定部2.2
[0039]固定限位部2.3
[0040]PCB组件3
[0041]插接件4
[0042]第一固定部4.1
[0043]第二固定部4.2
[0044]胶槽4.3。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技术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46]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不同的是,当元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0047]第一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其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形成容置空间;PCB组件(3),其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二壳体(2),其底部PCB组件触点下方相应位置上形成有插接口(2.1);插接件(4),其顶部形成有多个探针,其自所述插接口(2.1)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插接口(2.1)中;其中,插接件(4)安装就位时,插接件(4)的探针与PCB组件(3)的触点形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4)与插接口(2.1)接触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固定部(4.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均匀分布在插接件(4)的四个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是可形变凸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内部连接器固定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恺宁,葛建伟,黄晶,帅佳锋,付坤霞,
申请(专利权)人: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