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16275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为:在行车上电时,将第一电池包上电。若满足第二电池包输出供电条件,则使第二电池包进行输出供电;若第二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大于整车用电器所需功率,则使用第二电池包经过转换后的输出进行供电,并向第一电池包进行充电;若第二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小于整车用电器所需功率,则使用第一电池包的输出和第二电池包经过转换后的输出,共同供电;若不满足第二电池包输出供电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则使第一电池包进行单独输出供电。对行车下电,充电上电、下电的场景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各个使用场景第一、第二电池包的使用,解决对并联双电池包进行合理充放电控制的问题。电控制的问题。电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动汽车存在充电不方便,设施少且充电慢的问题,用户对于长续驶里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保障动力性、经济性、驾驶性的前提下,如何提升续航里程,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并联双电池包进行能源控制以提升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放电控制系统,所述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包、高压配电箱、双向DCDC、第二电池包和充电模块总成,所述第一电池包、高压配电箱、双向DCDC和第二电池包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总成与高压配电箱电性连接;
[0005]所述方法包括以下:
[0006]在行车上电时,若第一电池包无故障且整车状态正常,则将第一电池包上电,否则不将第一电池包上电;
[0007]若满足第一电池包上电成功、允许接受的充电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且第二电池包无故障、剩余电量在预设电量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电池包输出供电条件,则使第二电池包进行输出供电;
[0008]若第二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大于整车用电器所需功率,则使用第二电池包经过转换后的输出进行供电,并向第一电池包进行充电;
[0009]若第二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小于整车用电器所需功率,则使用第一电池包的输出和第二电池包经过转换后的输出,共同供电;
[0010]若不满足所述第二电池包输出供电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则使第一电池包进行单独输出供电。
[0011]可选地,在行车上电过程中,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方法还包括:
[0012]若第二电池包或双向DCDC存在故障但整车无高压下电故障,则直接将第二电池包下电,双向DCDC进入待机状态。
[0013]可选地,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4]在行车下电时,先将第二电池包下电并判断下电是否成功;
[0015]若是,则继续将第一电池包下电;
[0016]若否,则在超时后再将第一电池包下电。
[0017]可选地,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8]在充电上电时,若第一电池包无故障且整车满足充电条件,则将第一电池包上电,否则不将第一电池包上电。
[0019]可选地,在充电上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0]若满足第一电池包上电成功,且第二电池包无故障,且充电设备输出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分别大于各自预设阈值的条件,则将第二电池包上电,使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充电;
[0021]若不满足所述条件,则单独给第一电池包进行充电。
[0022]可选地,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3]若第二电池包充电完成,则直接将第二电池包下电。
[0024]可选地,在充电完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5]若第一电池包先充电完成,则先将第二电池包下电,若第二电池包下电成功,则将第一电池包下电,否则在超时后再将第一电池包下电。
[0026]可选地,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7]使用双向DC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变换器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进行调节控制。
[002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设备,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电池包、高压配电箱、双向DCDC、第二电池包、充电模块总成、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程序,所述第一电池包、高压配电箱、双向DCDC和第二电池包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总成与高压配电箱电性连接,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0029]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程序,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使用双向DC

DC变换器作为电源控制电路,调节两个电压平台不同的并联电池包的电压,有效控制并联双电池包电压不等时的充放电过程,针对包括但不限于行车上电、行车下电、充电上电和充电完成等应用场景使用对应的充放电策略,能够在保障动力性、经济性、驾驶性的前提下,提升续航里程,解决因电压不同导致的充放电不足,减少发热,解决如何对电池包进行合理充放电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0034]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7]如图1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0039]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

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

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0040]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其中,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放电控制系统,所述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包、高压配电箱、双向DCDC、第二电池包和充电模块总成,所述第一电池包、高压配电箱、双向DCDC和第二电池包依次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模块总成与高压配电箱电性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行车上电时,若第一电池包无故障且整车状态正常,则将第一电池包上电,否则不将第一电池包上电;若满足第一电池包上电成功、允许接受的充电功率大于预设功率阈值,且第二电池包无故障、剩余电量在预设电量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电池包输出供电条件,则使第二电池包进行输出供电;若第二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大于整车用电器所需功率,则使用第二电池包经过转换后的输出进行供电,并向第一电池包进行充电;若第二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小于整车用电器所需功率,则使用第一电池包的输出和第二电池包经过转换后的输出,共同供电;若不满足所述第二电池包输出供电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则使第一电池包进行单独输出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行车上电过程中,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方法还包括:若第二电池包或双向DCDC存在故障但整车无高压下电故障,则直接将第二电池包下电,双向DCDC进入待机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行车下电时,先将第二电池包下电并判断下电是否成功;若是,则继续将第一电池包下电;若否,则在超时后再将第一电池包下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双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充电上电时,若第一电池包无故障且整车满足充电条件,则将第一电池包上电,否则不将第一电池包上电。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婷邵杰李彬葛俊良卢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