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0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包括:模板和轻质复合实心管,所述模板上通过第一垫块支撑有下层钢筋,该下层钢筋通过连接件与模板底部的支模结构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层钢筋上设置有若干轻质复合实心管,这些轻质复合实心管通过第二垫块支撑于下层钢筋上;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上方设置有抗浮钢筋和上层钢筋,所述抗浮钢筋设置有两根,分别平行压在轻质复合实心管的两端。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楼板体系适用于各种跨度、载荷的建筑,尤其适合大跨度、大荷载、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的提高填充材料抗浮、抗位移,并且提高了填充材料与混凝土的包裹性不出现收缩开裂,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现浇空心楼盖,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对埋置管状内模现浇空心楼板的受力特性、结构、构造做了研究。传统的梁板结构混凝土用量大、综合造价高,填充材料与混凝土包裹性差,容易出现收缩开裂,并且填充材料容易发生上浮和位移,不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包括:模板和轻质复合实心管,所述模板上通过第一垫块支撑有下层钢筋,该下层钢筋通过连接件与模板底部的支模结构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层钢筋上设置有若干轻质复合实心管,这些轻质复合实心管通过第二垫块支撑于下层钢筋上;
[0006]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上方设置有抗浮钢筋和上层钢筋,所述抗浮钢筋设置有两根,分别平行压在轻质复合实心管的两端,并通过连接丝拉住抗浮钢筋与下层钢筋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分为平行的多排,每排的两个轻质复合实心管之间间隔相同且平行。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包括泡沫棒和网格布,所述泡沫棒呈方形,且各个楞的位置圆弧过渡,所述网格布包裹在所述泡沫棒的外层,并泡沫棒的外层包覆有一层5mm高强度的水泥凝胶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上设置有所述上层钢筋之间设置有第三垫块,能够压紧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模结构包括支模架和方木,所述方木设有两排,这两排方木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上下两排方木通过铁丝捆扎连接,下排的方木与所述支模架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垫块之间的间距为1m。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抗浮钢筋采用Φ12钢筋。
[0013]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楼板体系适用于各种跨度、载荷的建筑,尤其适合大跨度、大荷载、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该空心楼板自重减轻,支撑楼板的墙、柱、基础等构件的载荷也相应减小,故可减小竖向构件的界面尺寸及配筋,节约竖向构件的费用。同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结构的应用轻质复合实心管减少了热量的传递,使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明显且节省了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节能又环保;由于楼板自重减轻,刚度提高,为大跨度水平结构体系的推广提供了条件,提高了结
构的空间使用率。而且,本申请的楼板施工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填充材料抗浮、抗位移,并且提高了填充材料与混凝土的包裹性不出现收缩开裂,提高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轻质复合实心管结构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轻质复合实心管结构图布局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9]1、支模结构;101、方木;102、支模架;2、模板;3、下层钢筋;4、轻质复合实心管;401、泡沫棒;402、网格布;403、水泥凝胶层;5、抗浮钢筋;6、上层钢筋;7、抗浮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1]参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包括:模板2和轻质复合实心管4,所述模板2上通过第一垫块支撑有下层钢筋3,该下层钢筋3通过连接件与模板2底部的支模结构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铁丝,铁丝穿过模板2将下层钢筋3绑扎固定于模板2下方的支模上结构上,并将铁丝拉紧;抗浮点7呈梅花状布局,相邻的两个抗浮点7间距1米。且所述下层钢筋3上设置有若干轻质复合实心管4,这些轻质复合实心管4通过第二垫块支撑于下层钢筋3上。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4上方设置有抗浮钢筋5和上层钢筋6,所述抗浮钢筋5设置有两根,分别平行压在轻质复合实心管4的两端,并通过连接丝拉住抗浮钢筋5与下层钢筋3固定连接。每个轻质复合实心管4两端用铁丝拉住抗浮钢筋5并固定在下层钢筋3上,且铁丝拉紧;上层钢筋6压在轻质复合实心管4上。该结构能够有效抵抗轻质复合实心管4的左右位移和上浮,避免楼板上层钢筋6的顶起,保证施工质量。
[0022]作为本案重要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4分为平行的多排,每排的两个轻质复合实心管4之间间隔相同且平行。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4包括泡沫棒401和网格布402,所述泡沫棒401呈方形,且各个楞的位置圆弧过渡,所述网格布402包裹在所述泡沫棒401的外层,并泡沫棒401的外层包覆有一层5mm高强度的水泥凝胶层403。通过水泥凝胶层403能过与混凝土更好的结合,避免收缩裂缝;而且,本申请轻质复合实心管4各个楞的位置圆弧过渡,在振捣时容易振实,并在振捣时轻质复合实心管4下方的空气容易沿着圆弧处排出。该轻质复合实心管4既保证了填充材料的轻质,并且本申请中采用16#铁丝将楼板下层钢筋3与模板2下部的方木101或支模架102拉结,拉结间距为1m,即抗浮点7的间距,并成梅花状设置,同时在轻质复合实心管4的上部两端布置根直径12mm的抗浮钢筋5,将抗浮钢筋5
与轻质复合实心管4一并拉结在下层钢筋3上,这样有效的解决了填充材料上浮和位移的问题,下层钢筋3绑扎之前,在模板2上弹好控制线,待下层钢筋3绑扎加固完成之后,按照设计间距布置、加固填充管。
[0023]进一步的,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4上设置有所述上层钢筋6之间设置有第三垫块,能够压紧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4。通过第三垫块压住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4中央,能够进一步将轻质复合实心管4压紧,避免移动,并且能够保证轻质复合实心管4上部混凝土的厚度。
[0024]进一步的,所述支模结构1包括支模架102和方木101,所述方木101设有两排,这两排方木10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上下两排方木101通过铁丝捆扎连接,下排的方木101与所述支模架10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垫块之间的间距为1m。所述抗浮钢筋5采用Φ12钢筋。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和轻质复合实心管,所述模板上通过第一垫块支撑有下层钢筋,该下层钢筋通过连接件与模板底部的支模结构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层钢筋上设置有若干轻质复合实心管,这些轻质复合实心管通过第二垫块支撑于下层钢筋上;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上方设置有抗浮钢筋和上层钢筋,所述抗浮钢筋设置有两根,分别平行压在轻质复合实心管的两端,并通过连接丝拉住抗浮钢筋与下层钢筋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分为平行的多排,每排的两个轻质复合实心管之间间隔相同且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心楼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复合实心管包括泡沫棒和网格布,所述泡沫棒呈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强李潇张轶楠李飞阳孙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